第六节 巧设悬念,吊足听众的胃口
核心提示
越是有悬念的东西,越是能吸引人的好奇心。
理论指导
吊足胃口其实就是设置悬念。制造悬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幽默技巧,是抓住听众的好办法。通常是讲话者先说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即从“另类”的角度说出结果,然后巧言解释,使接受者产生心理落差,“期望值”突然落空,笑声便出。
对演讲者来说,在开场白的时候,他们只有通过巧设悬念才能进一步抓住观众的心,这样可以使演讲更加有趣、生动;就听众来说,如果演讲与一般逻辑不同,那么他们就会紧跟着向演讲者走,这样才足以吊起听众的胃口。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机智幽默,口才不凡,经常妙语迭出。1985年,冯骥才应邀到美国做演讲。他的开场白新颖独特,构思奇巧让人赞叹。演讲即将开始,大厅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主持人向听众介绍说:“冯先生不仅是作家,而且还是画家,以前还是职业运动员。”简短介绍完毕,大厅里一片寂静,只等这位来自中国的作家开讲。此时的冯骥才也十分紧张,因为美国人参加这类活动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必定是西装革履,穿着整整齐齐,对演讲者要求很高,必须是口若悬河,机智敏锐,而且要幽默诙谐,否则他们就不买你的账,甚至会纷纷退场,让你下不了台。
只见冯骥才沉默了片刻,当着大家的面,把西服上衣脱了下来,又把领带解了下来,最后竟然把毛背心也脱了下来。听众都愣了,不知他这是什么意思。大厅里静得连掉根针也听得见。略停了一会儿,冯骥才开口慢慢说道:“刚才主持人向诸位介绍了我是职业运动员出身,这倒引发了我的职业病。运动员临上场前都要脱衣服的,我今天要把会场当作篮球场,给诸位卖卖力气。”独具一格的开场白,引得全场听众大笑,掌声雷动。
一开场,冯骥就制造了一个悬念,他并不急着演讲,而是从容不迫地脱起了衣服,如此出人意料的行径,让听众大惑不解。吊足了听众的胃口后,冯骥才不露声色地说出开场白,幽默地说出用意,寥寥数语就让听众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的所作所为都是铺垫与烘托,他是接着主持人介绍自己曾是职业运动员的话头,来了个“借梯登楼”“运动员临上场前都要脱衣服的”,所以他也“照葫芦画瓢”脱衣服为演讲做准备。
这样别开生面而幽默生动的开场白,令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吸引了美国听众的注意力。冯骥才的演讲,以动作设悬念,开场白释悬念,如此睿智幽默,引起听众的满堂喝彩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设置悬念又称“卖关子”,即说话者先提出一个故意使人产生误会的结论,然后再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分析和解释,其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利用听者的好奇心理,先说出一个发人深思或出人意料的现象、结论,设一“关卡”又秘而不宣,吊住别人的胃口,再巧解谜团,让听者自我猜测思考后才加以分析,和盘托出真情或道理。
著名作家刘绍棠就是利用巧设悬念法,使演讲成功的结束。
有一次,刘绍棠要在南开大学做报告。在他讲到“每一位作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文学更是如此”时,台下有人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刘老师,您说作家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既然是事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就可以写。”
刘绍棠对于这张纸条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的方法去回答,而是找到这位写纸条的女同学,说:“你把你的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这位女学生充满疑惑地反问:“为什么要看我的学生证?”“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上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疮的照片。”“我为什么要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啊?”“长疮时你为什么不照个照片呢?”刘绍棠追问一句。“长疮时谁还照照片啊,怪寒碜的。”女同学很轻松地回答。
巧设悬念的注意事项
巧设悬念虽然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但是在应用时也需注意以下两点:
“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照这样的相片贴在学生证上。不良词语,无法显示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可你非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明知故做,岂不是跟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一样道理吗?”
这位女同学提的问题应该够“刁”,因为她针对刘绍棠演讲中的部分话语大做文章,如果照常理来讲,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与时间的,但刘绍棠巧妙地跳出这个圈,使出了“卖关子”手段,不与她进行正面“较量”。他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根据照片与本人的可比性,先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自己预设的语言“圈套”中,然后就此展开说理,使道理犹如拨云见日般地显露出来。
可见,设置悬念法对调节生活中的尴尬及不快有很大效果。但设置悬念也是需要技巧的,其前提是做好充分的铺垫,不要急于求成。你所说的话要让听众对结果产生错误的预料,然后在听众的强烈好奇心下再把结果点明。给听众一个思考的时间,这样听众就能更加深刻地领略话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