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大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是别人说的“都不听”

小菁,13岁的女生已经是第三次煤气中毒。小菁的妈妈说,煤气中毒两次后已经反复劝说小菁缩短洗澡时间、洗澡时稍微打开窗户透透气,但小菁并没有吸取教训,甚至假装洗澡时开了窗来应付爸妈。小菁妈妈分析,这可能是“逆反心理”作怪。

她的妈妈谢女士清楚记得女儿三次煤气中毒时的情况。第一次,10岁的小菁洗完澡后趴在床上一动不动,也不说话,“我问她,她才说感到有些晕,我猜她应该是煤气中毒了,赶忙把窗户打开透气”。第二次,11岁的小菁意识模糊地瘫在长凳上,头还湿漉漉地在滴水,“我当时就提醒她,一定要小心啊,煤气中毒不是开玩笑的,再来一次可能就没命了”。

那天小菁像往常一样晚上做完作业后洗澡。“她洗完之前一两分钟还隔着门和爸爸说了两句话,但开门后往客厅里走时就像喝醉酒了一样东倒西歪,然后整个人倒在地上,腿都是僵的。她爸爸吓得赶紧给她做人工呼吸。”谢女士事后发现,洗澡间的挂衣钩都被小菁弄坏了,“估计是她穿衣服时意识都不太清晰了”。

小菁入院时有脑水肿、肾出血的现象,幸好不算严重,主要是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10天左右就能出院。虽然煤气中毒的患儿不罕见,但像小菁这样中毒三次的却是第一次见到,反复煤气中毒、大脑缺氧,容易对智力造成损害。

既然小菁改不了洗澡时间长的习惯,父母就要求女儿小菁洗澡时必须把窗户打开小缝透气。这次出事后小菁妈妈才知道,原来每次女儿都是洗完澡才打开窗。谢女士一筹莫展地说,女儿太任性,再加上逆反心理,大人怎样劝,她都不愿听。小菁却对此并不在意。“她觉得自己挺强的,不要紧。”说到小菁的任性,父母表示自己已无计可施。

简单地说,小菁由于处于人生不稳定时期,不论性格、价值观还是人生观都处于不稳定时期,而又由于好奇心,加上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会顾及他人感受以及事情的后果,不论在做事说话都可能出现偏激,甚至违背常理,对自己的言行出现的后果通常不敢承担后果。

从小菁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此刻有一种倾向,即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反常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反常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种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发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必然要视具体情形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定尺度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待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小新说,“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说,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希望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约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同时,许多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在认知过程中,受每个人内部环境的不同影响,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移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轻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小新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是相矛盾的,随着年龄和生活环境的成长、变化,小新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时难以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结果,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小新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溺爱且多为畸形,父母并不是很亲近,长期没有照顾小新,没有良好的教育,管理不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小新正是缺少父母的教育,且其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使其辍学后又沉迷上网,最终走进犯罪的深渊。

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不少父母心中苦恼,孩子长大了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了,不像以前那样乖巧了,与父母也变得冷淡了,什么也不愿意去和父母说,甚至会连续好几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出来。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容易让家长、老师碰壁了,似乎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往往时间长了就和父母产生了严重的沟通障碍。

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身边的环境也跟之前大不一样,这个时候孩子正好处于自己的世界里面,认为大家都无法与他沟通,同样这个时候的孩子也不能合理地与外界沟通,因为他们也才刚刚进入到青少年时期,这时候的孩子看到的、想的都和之前儿童时期大不同。

逆反期这个词汇的有与没有是大不一样的,中国古代就没有逆反期这个概念,没听说古代哪个家庭的孩子到了逆反期让父母焦头烂额的。而现在社会有了逆反期这么一个词汇,人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逆反期这个词汇中最害人的一个字就是“期”字,它给人们一种生理周期的感觉,使人们冥冥之中认定了孩子身体里安装了一道生理程序,到了一定年龄这个程序就会启动,一旦启动孩子就应该和父母逆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逆反期这个讹传庇护了很多糊涂的家长,使家长们找到了借口不反思、不察觉自己的教育失误,而把孩子的异常表现归为生理反应。这使得绝大部分家长们难以抓住孩子的逆反行为、找到自己的教育之道,错过了成长为好家长的时机。

孩子的成长中本没有逆反期这一说,是父母的教育不当或方法不适造成了孩子的反抗心理。换句话说,好父母养大的孩子,是根本没有逆反期的。父母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一心一意寻找孩子的教育之道,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而不是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