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龙袍都有什么讲究
借助古装宫廷影视剧,众人不难发现,作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的行宫里到处都是龙形的图案。而绣着龙形图纹的袍服,也被视为帝王的礼服,是古代皇帝的专用服装。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所以又将其称为龙袍或龙衮。
为什么作为天下至尊的帝王会对“龙”如此钟爱呢?“龙”这个形象本身又有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呢?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十分灵异的神异动物,成为万兽之首。传说中的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体现着华夏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精神,也体现了华夏儿女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因为龙是蛇图腾兼并和同化了其他动物图腾的结果,所以龙也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身长若蛇,以蛇身为主体,又兼并了兽类四脚,具有虎须、鹿角、马鬃、鱼鳞、龙鹰爪和鬛尾。神化的龙也具有了非凡的能力,能爬走,能飞翔,能变化大小,能随隐随现,能钻土入泥,能入水游泳、翻江倒海,能兴云降雨、闪电鸣雷、吞云吐雾。龙简直是无所不能。
在中国古代社会,龙最初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至少八千年。原始时代的人们把龙视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相信龙自身具有一种超自然力量来保护族群的安全,并且族人也能获得龙的力量。实际上,龙由图腾演变为超部落、越民族的神,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是一种超自然力量的体现者,逐渐成为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标志,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悠久的历史让龙显得更为珍奇和玄妙。龙与凤凰、麒麟、神龟作为古代神兽,四者并称“四瑞兽”。青龙又与白虎、朱雀、玄武合称为中国天文四象。由此也可以看出,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显示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一种力量和智慧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炎黄子孙对于中国龙始终保持最高的尊崇和喜爱。龙的形象不仅是一种尊崇的符号,更蕴涵着人们的一种血肉相连的归属情感。龙作为无所不能的神兽,是天地的使者,而作为天之骄子的皇帝也是上天派来的主宰者。又由于龙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皇帝也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中国历代君王的皇袍上也就都是以龙作为帝王皇权至上的标志。
皇帝的各种龙袍是皇帝的工作服,它不仅是一个皇权的象征,也是对皇帝行为的一种隐形约束。皇帝的龙袍有很多种款式,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处在不同的变化当中。皇帝必须按照礼制来穿着。而将龙袍按照礼制来分,可以分四种:第一种是最为高贵的“礼服”,适用于登基、大寿等最重大的庆典场合;第二种就是象征吉祥喜庆的“吉服”,适用在一般的吉庆的日子;第三种是皇帝打猎外出时穿着的便于活动的“行服”;第四种是最为普通的一种常服,被称为“燕服”,是一种皇帝平时在行宫内穿的便服。
而按材质来分,龙袍又有皮、棉、夹、单、纱等。皇帝的龙袍还分冬夏两式样:春夏用缎来起到清爽的作用,秋冬则用珍贵动物的皮毛起到保暖作用。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因为有礼制管束着,所以龙袍的形制上必须单调统一,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龙袍所形成的复杂定式规定,一件龙袍上有九条龙。前后身各有三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在左右肩上也各一条团住的龙,还在衣襟里深藏着一条小的正龙。
在直观的视觉上,在龙袍的正面和背面都能显示出五条神龙。用九的至阳之数和五的吉数来暗含着帝位是“九五之尊”之意。虽然行制单一,但在实际上,清代皇帝使用的龙袍也不算单一,因为龙袍的颜色也是复杂多样的。清代的龙袍有黄、白、红、蓝四种,即明黄色、月白色、大红色和石青色。而这四种颜色的选择是对应着满族“八旗”的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以及正蓝镶蓝的四个颜色。
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龙袍上的龙也相应具有最为独有的特征。清代的时候,在衣饰的制度上也明确规定了龙袍上的龙纹和颜色。只有皇帝的龙袍是五爪龙,余者的衣袍上都是描绘着四爪龙的蟒袍。颜色的规定上,皇帝的龙袍颜色是明黄色,皇太子是杏黄色,其余皇子则是金黄色。在衣服的区别上,古代的衣饰在制度上真是“用心良苦”。
尽管皇帝作为古代封建的一种标志已经陨落,但这种衣饰文化却依旧灿烂辉煌,龙袍作为文化的载体给予后代研究历史的有力途径,是中华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