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我防御机制影响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必须承担许多重要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应付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从而达到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的目的。看来人真的是一种善于自我保护的动物。当面对焦虑和不安时,运用这些防御机制为自己辩解。

在弗洛伊德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对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系统的介绍,她在书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分。”

自我防御机制会阻碍人格的发展,但是只要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行为的话,就不算是一种病态的人格。若在不适当的时机使用防御机制,则会导致病态人格的出现。自我的防御机制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防御机制。

否认:不愿意承认某种痛苦的现实,就会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以为不承认似乎内心就不会感到痛苦。比如,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亲人死亡的事实,他相信自己的亲人一定还会回来,甚至还像往常一样在吃饭的时候为他摆一副碗筷。否认使一个人对现实有一个逐步的接受过程,不至于由于承受不了突然降临的痛苦而崩溃。它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机制,只有当它干扰了正常的行为时才算是病态的防御机制。

压抑:将那些在意识层面所不能被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一个人对不愿意接受的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比如,一个人无法面对自己高考失败的经历,就会将此事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对此事绝口不提,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合理化:当面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而事实上却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如有些家长对儿童进行躯体虐待,当受到别人谴责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恨铁不成钢”或是“玉不琢不成器”。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如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考取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就自我安慰说,没考上名牌大学也好,那里竞争激烈,压力大。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上面的例子中,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就会自我安慰道,说普通学校也挺好的,竞争不会那么激烈,可以很轻松地学习和生活。

移置:无意识地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物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取得心理上的安宁。如一个孩子由于调皮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觉得自己没错,满腔愤怒无处发泄,于是回到家之后踢倒身边的板凳,或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发火。这时候虽然对象变了,但是其内心冲动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投射:根据自身的需要或情绪的主观指向,把自己的意愿与动机归因于他人,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比如,中国古代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再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但是害怕遭到女生的拒绝,所以他不敢表白,只能把这种喜欢深深地放在心底。他就有可能起哄说同班的某个男同学喜欢这个女生。在这里,男生就把自己喜欢这个女生的愿望投射到了其他人身上。

反向形成:将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一个有强烈的性冲动压抑的人会去积极地参与检查淫秽读物或影片的活动。

过度补偿: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或纠正。比如,一些残疾人可通过惊人的毅力和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

升华: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转化为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所有的防御机制中最积极、最富有建设性的。比如,运动员可以把自己的攻击性的欲望转化成竞技场上的拼搏。

幽默: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一次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先是听到叫骂声,随后夫人拎一桶水过来,泼得他全身湿透。在场的学生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认同:把一个钦佩或崇拜的对象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从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比如,高官显贵的子女常以父辈之尊为己尊,遇到挫折则自抬身价,做出坦然自若的神态,以免除在人们面前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