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工业化发展与能源消费现状研究
一、黄河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一)黄河三角洲与山东省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情况
表2—1列出了2012年黄河三角洲地区与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2012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山东省的14.54%。经过比较可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山东省经济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黄河三角洲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7.33%,低于山东省8.56%的平均水平;黄河三角洲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61.27%,比山东省平均水平高约10个百分点;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1.39%,比山东省平均水平低8.59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黄河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表2—1 2012年黄河三角洲与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表2—2列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县市区的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经过观察可知,各个县市区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上存在很大差异。从经济规模来看,邹平县的GDP总量接近700亿元,而寿光市、广饶县和莱州市的GDP总量都在600亿元左右,这些县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大。而高青县、寒亭区、惠民县、沾化县、庆云县、阳信县的GDP总量低于150亿元,在黄河三角洲各个县市区中相对较小。由此可见,各个县市区在经济规模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表2—2 黄河三角洲各个县市区的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垦利县和广饶县人均生产总值都超过10万元,人均GDP相对较高;而乐陵市、阳信县和惠民县人均生产总值不足3万元,人均GDP相对较低。其中,垦利县人均生产总值约是乐陵、阳信和惠民的5~6倍。经过比较可知,垦利县、广饶县、邹平县、河口区、莱州市、利津县、寿光市、东营区、滨城区等县市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昌邑市、高青县、庆云县、乐陵市等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最后,我们比较不同县市区的产业结构。经过比较可知,广饶县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70.6%,在各个县市区中是最高的;垦利县和邹平县的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63.7%和63.4%,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各个县市区中位于前列。与之相对,阳信县、惠民县和沾化县的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40%左右,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各个县市区中比重相对较低。
(二)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
表2—3列出了山东省与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情况。从2010年开始,山东省每年公布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到2013年,总共有93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地区每年都有新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入榜,到2013年总共有12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约占山东省总数的12.90%。该数值比黄河三角洲GDP占山东省GDP总量的比重略低,意味着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的速度与全省一致。新型工业化基地数量不断增加,说明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进程在不断向前推进。
表2—3 山东省与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情况
表2—4列出了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具体情况。其中,东营市有5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涉及行业分别为石油装备、橡胶轮胎、有机化工、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和电力器材;滨州市有3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涉及行业分别为生物兽药、家用棉纺织品和汽车零部件;烟台市有1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涉及行业为机电装备制造业;潍坊市有1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涉及行业为石油装备;德州市有两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涉及行业分别为体育器材和五金制品。由此可见,各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所涉及的行业,是以传统行业及其深加工、精加工为主,而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则显得比较少。
表2—4 黄河三角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名单
二、能源消费的跨行业分布及主要高耗能行业分析
(一)不同能源消费的跨行业分布状况
表2—5列出了2011年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由于数据限制,我们根据山东省的能源消费水平进行计算。本章所用数据为相对数据,因而黄河三角洲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应不会与山东省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存在很大差异。从表2—5可知,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煤炭消费量占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的0.68%,石油消费量占3.62%,电力消费量占2.35%。上述数据表明,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在全社会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同时,工业的煤炭消费量占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的比重为83.39%,石油消费量占26.61%,电力消费量占77.35%。这些数据表明,工业是煤炭和电力消费大户。此外,其他行业的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为15.93%,石油消费量占69.77%,电力消费量占20.30%。该数据表明,其他行业是石油消费大户,也是煤炭和电力消费的重要行业。
表2—5 2011年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情况
(二)主要耗能行业分析
鉴于表2—5中行业分类较粗,只能给出关于不同产业能源消费的较为粗略的估计。本小节将细分行业,对不同类型能源消费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由于数据限制,本小节根据《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估算。
表2—6列出了42个行业中10个行业的煤炭消费情况,这10个行业均为煤炭行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比重较大的行业。(注:由于数据限制,我们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数据代替煤炭行业数据,下同。)经过观察可知,煤炭行业消费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而这些行业基本上属于工业部门。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煤炭消费量最大的行业部门,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23.8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工业紧跟其后,前3大煤炭消费行业的煤炭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达到59.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煤炭消费量占比排在第4位和第5位,前5大煤炭消费行业的煤炭消费量的占比达到83.9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煤炭消费量占比为5.82%,前6大煤炭消费行业的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0%。上述分析表明,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少数高耗煤行业。
表2—6 主要行业对煤炭行业的消费情况
表2—7列出了消费量最大的10个行业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消费情况。(注:由于数据限制,我们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数据来分析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情况,下同。)经过比较可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消费量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消费量的比重达到86.37%。胜利油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石油开采基地,其主体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市境内。开采出来的原油需要进行加工处理,而东营市存在大量的石油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借助石油资源禀赋优势获得了较快发展。此外,化学工业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消费量所占比重排在第2位,所占比重达到5.76%。前2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消费部门的消费量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92.13%。上述分析表明,石油消费也主要集中在少数高耗能行业。
表2—7 主要行业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消耗情况
表2—8列出了消费量最大的10个行业对电力行业的消费情况。(注:由于数据限制,我们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数据来分析电力行业情况,下同。)经过观察可知,化学工业是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费量最大的行业,占总消费量的13.5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自身生产过程中消耗电力,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2.01%;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电力消费量分别位居第3位、第4位和第5位,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9.93%、7.50%和6.66%,前5大行业电力消费部门的电力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49.66%。第6位至第10位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前10大行业电力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74.33%。
表2—8 主要行业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消耗情况
为了对比不同类型能源跨行业消费情况,我们采用集中度指标进行分析。(注:本章中能源消费的行业集中度参照市场集中度指标,目前存在诸多关于市场集中度的文献。)其中,某种能源消费的行业集中度,指的是前几大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表示能源消费的行业集中度,下标z表示行业的数量,E表示能源消费量,Es表示前s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之和,ET表示该种能源的总消费量。
图2—3描述了煤炭行业、石油行业和电力行业消费的行业集中度。经过观察可知,石油消费的行业集中度最高,其次是煤炭行业,电力行业最低。不过,煤炭消费的行业集中度增长速度较快,前10大行业的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与前10大行业的石油消费量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却明显高于前10大行业的电力消费量所占比重。上述分析表明,石油消费的行业集中度最高,煤炭消费的行业集中度次之,电力消费的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图2—3 不同类型能源消费的行业集中度情况
综上所述,各种类型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部门,并且主要高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从这个角度来看,低碳转型主要指的是,工业部门中的高耗能行业如何进行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