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学术创新与贡献
本研究选择在合作网络范式下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明确研究对象及其性质,本书在系统阐述企业集团网络属性的基础上重构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框架,并深入剖析了主要的管理控制手段,包括股权控制、信息控制、集成风险管理、财务关系控制、预算控制以及母子公司业绩评价,从而为新经济环境下企业集团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来看,本研究的学术创新点包括:
第一,本书在合作网络这一新型组织背景和研究视角下,重构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主体框架。以往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研究比较零散,研究视角大多针对传统层级制的企业集团,强调自上而下的线性控制,本研究则强调企业集团的合作网络本质,在系统还原企业集团网络化演进路径,并详细分析企业集团网络组织属性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管理控制模式的不足,引入了合作、协同等新型理念,将其运用于股权控制、信息控制、风险管理、财务关系控制、预算管理、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等各个环节并由此构建了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框架,将传统的针对子公司的“点控制”升级为“网络关系控制”,并分别从管理控制主体、管理控制客体、管理控制目标及管理控制手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一学术创新具有原创性,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是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第二,本书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集团股权控制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些学术创新点,丰富了股权控制理论。现有的关于股权控制的研究较为薄弱和零散,多从单一、静态的角度对其设计目标、经济后果等进行定性分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则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以及母公司层面、子公司层面和母子公司融合层面构建了企业集团股权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规划设计—实际构建—优化调整”的过程理论,分析了企业集团网络组织中股权控制链条的“生命周期”;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了母公司对不同类型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及其动态变化;提出了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的股权控制不仅要关注控股比例和控股链条,而且要从整体上对股权控制网络进行管理的观点。
第三,将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特有的次生风险概括为相互依赖风险和网络整合风险,深入剖析了两种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集成风险管理模式。其中,企业集团的相互依赖风险是单个成员企业所形成的、没有得到有效化解或消除的风险因为彼此间的依赖关系而溢出到企业集团网络,并进一步扩散而形成的多个成员企业的关联性风险,它最终会通过风险耦合效应导致整个集团企业受到风险干扰或冲击;网络整合风险则是由于网络资源整合失败而可能会给企业集团带来损失甚至危机的风险。以此为基础,本研究给出了网络化生态环境中企业集团集成风险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以期对上述两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第四,本书采用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集团等级制契约结构中有效嵌入母子公司期望因素,重建了与企业集团组织网络相适应的新型母子公司财务契约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以合作为导向构建了双重契约框架下的企业集团财务关系协调与控制框架。基于财务关系及其诱发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阻碍效应,本研究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工具, 在对母子公司财务契约关系进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双重契约下企业集团财务关系的协调与控制机制,以纾解由此引发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改善母子公司财务关系,进而实现财务控制目标。
第五,本书采用系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经过系统要素甄别、系统作用机理阐释、系统评价三个过程构建了企业集团的新型预算管理系统。本书深入分析了该系统的构成要素,在具体研究时避免了片断式的局部思维模式,更加重视各要素间整合作用对预算效率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揭示了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系统的运行机理;同时还以调研所获取的一手数据对各构成要素对企业集团预算效率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六,本书对子公司的业绩结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分类,将子公司业绩由传统的“财务—非财务”类升级为“结构—关系”类,并由此重新构建了合作网络范式下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其中结构业绩具体又分为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关系业绩主要包括交易型和非交易型两种,以充分反映合作网络视角下子公司业绩结构的新形态;同时更创新性地提出,交易型关系业绩评价需要根据内部交易价格的公允程度来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非交易型关系业绩则需要从子公司的合作范围、合作程度以及合作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内涵,发展和完善了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