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者实用精益管理学(实用精益管理培训系列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精细化管理与精益管理

粗放式管理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一套细致、完善的标准和规范,管理活动效率较低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则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追求企业高效益的管理方式。

一般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是最早的精细化管理。后来,社会分工的细化、服务质量的细化推动了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思想逐渐形成。

从发展演变过程看,精益生产思想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内容来看,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致”,而精益管理强调“价值创造”。当然,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价值创造,但是更加强调实现价值的过程。可以说,精细化是精益管理的一种手段。

案例1 细微之处可以积聚庞大的力量

在大野耐一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A,拿着那个箱子跟我来!”

在生产现场监督改善的新员工A,突然被大野耐一这样叫了一声。这时,大野耐一已经开始快速地向前走,A赶紧拿起木箱子跟了过去。

大野一边巡视生产线,一边往前走。现场工作人员都非常害怕,低头默默地工作。A则拿着箱子紧跟在大野身后。这让人感觉非常滑稽。

终于巡视了一圈,回到开始巡视之处。大野开口道:“你没有看见生产线旁边散落的零件吗?”“看见了。”“那为什么不把它们捡起来?”“您只是说让我跟在后面,并没说要把它们捡起来……”“赶快再去走一圈,把零件全都捡起来!”

于是,A又拿着箱子回到生产线,把零件全部捡到箱子里,回到大野耐一面前。大野耐一从中拿起一个零件放在手中,问道:“知道这个零件多少钱吗?”A那时只是一个刚刚加入丰田的新员工,对于零件价格一无所知。

“我现在把箱子里零件的价格告诉你,你来算算一共有多少钱。”

A赶紧将大野耐一说出的数十种零件的价格一一计算出来,没想到,计算结果让他非常惊讶:那些看来毫不起眼的、散落在生产线的螺丝、按钮等零件,似乎都不值几个钱,但是加起来后竟然得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理念1 精细化管理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钱不知什么时候就花没了。我们今天逛了个商场,昨天吃了一顿饭……不知不觉,钱已经花费在这一件件的小事上。

粗放式管理由来已久。在改革开放之初,首先下海经商的一批人通常没有学习正规的管理知识,只是凭着一股闯劲开拓天地。那时,愿意舍弃稳定的或者保险的工作陪你投身商场的,大多是朋友、亲戚。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团队其凝聚力来源于相互的信任。没有条条框框的规矩,大家患难与共,凡事商量着来。当企业发展起来之后,这些“江湖习气”也留存下来,难以被纠正。

在这种氛围下,抓大放小,不管细枝末节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作风。也没有谁去关注一个零件掉在了地上,今天买材料多花了一块钱。当然,那时的市场竞争没有现在这般激烈,管理者的关注重点也难以聚焦到小事上。然而,正是这些细枝末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却没有引起重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念叨了百年千年的古语却依旧没被付诸实施。

这是一种常态的管理,一种粗放式的管理。

但是,当企业的利润逐渐变薄时,成本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企业不得不关心起小事,因为如何控制成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企业关注点变小了,管理随之越来越聚焦,管理行为越来越细致,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管理转型悄然发生。

粗放式管理的最大缺陷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精细化管理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精细化管理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案例2 将事情做到最好

追求完美的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公司是世界顶级豪华轿车厂商,于1906年成立于英国。劳斯莱斯成为英国王室御用车型已有数十年历史,如爱德华八世、伊丽莎白二世、玛格丽特公主、肯特公爵等英国王室成员大多选用了劳斯莱斯的汽车作为座驾。

而劳斯莱斯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此行殊荣,完全源自其汽车的高贵品质。对此,公司创始人亨利·莱斯曾说过:“车的价格会被人忘记,而车的质量却长久存在。”

劳斯莱斯堪称“世界上最完美的汽车”。它大量使用手工劳动,一直到今天,劳斯莱斯的发动机还完全是通过手工来制造的。更令人称奇的是,劳斯莱斯车头散热器的格栅,完全是由熟练工人借助手和眼来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如此一来,一台散热器的制造,往往需要一个工人用一整天的时间初步完成制造,然后再用5个小时来进行细致加工。

劳斯莱斯公司追求完美的例证,不仅限于此。例如,每辆劳斯莱斯车头上的那个吉祥物——带翅膀的欢乐女神,它的产生与制造的过程也显现出其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据说,该吉祥物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采用古老的蜡模工艺,完全手工铸模烧制成型,经过至少8遍的手工打磨后,还需放在特殊容器中继续研磨64分钟。劳斯莱斯对完美的执著,由此可见一斑。

追求“至善至美”看似非常繁琐,但却恰恰是它,使得劳斯莱斯公司直至今日仍然在汽车业界里立于不败之地。这也给企业及其员工以启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只要能百分之百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完成99%。

一点瑕疵也不留

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某玻璃厂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位监督人员来监督玻璃杯的生产过程。而来到这家工厂后,这位监督人员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堪称“世界一流”,出厂的产品几乎件件完美无缺。

一天,他来到生产车间抽查工作。他发现有一部分杯子被工人们从生产线上挑了出来。他拿起这些被挑出的杯子仔细看了一下,并未发现这些杯子有何特别之处。于是他好奇地问:“这些挑出来的杯子是做什么用的?”

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道:“这些被挑出的杯子都是不合格的次品。”

美方监督人员非常不解:“可是我没有发现这种杯子和其他杯子存在什么不同之处啊!”

“你看,这里多了个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过程中漏进了一点空气。”

“但是这个小气泡并不影响使用,不是吗?”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工作必须精益求精,不允许存在任何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的缺点。”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一元钱左右。”

当天,这位监督人员向美方总公司汇报:“一个完全合乎我方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20元的杯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被挑选出来,而后只卖一块钱。这样的员工和企业有什么不可信任?我建议公司与该厂马上签订长期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理念2 精益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在这两个例子中,两家企业都是追求产品的完美,都遵循精益求精的基本理念。事实上,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都必须力争精益求精。只有员工将工作做到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契机。

在实施精益化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精细化管理这个概念。那么,精益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概念吗?

从本质上来说,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管理都是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其目标都集中于企业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上。但是,二者侧重点略有不同。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也是客户需求细致化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推行上,精细化管理强调管理工作的细化,强调对细节的管理。但是,精益管理显然更加深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精细化管理强调管理的细致性,集中表现为具体工作、责任、管理方式等的细化;而精益管理强调对价值的追求,是基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管理方式。

实际上,精细化管理可以看成是精益管理的一种手段,一个要求。精益管理更进一步。为了实现精益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因为精益是从小的、有浪费的地方寻找价值点,在此之前,细致地分析企业流程,细致地进行管理是必要的。只有细化了,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发现价值点。

辅助阅读

100%的合格率

1997年8月,海尔公司将33岁的魏小娥派到日本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发现这样一件事:在试模期,日本公司的废品率大多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也有2%,合格率还是达不到100%。这显然与海尔的标准不同。

于是,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

“100%?你觉得我们没有努力过吗?你看看,卫浴产品的生产现场如此脏乱,根本没办法改善,我们能做到2%的废品率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日本人回答道。

这时,魏小娥才意识到,合格率达不到100%,并不是因为日本企业的技术欠佳,而是因为生产现场脏乱的问题。

三个月后,魏小娥带着先进的技术和合格率100%的信念回到了海尔公司。

在海尔公司,魏小娥的目标很明确,生产出合格率为100%的卫浴产品。因此,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她的脑子里所想的都是如何提高模具的质量。

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后,她看到女儿正在用卷笔刀削铅笔,铅笔的笔屑有序地落在一只小盒里。她愣愣地看着卷笔刀,突然想到了一个解决“毛边”的办法——把压出板材后清理下来的毛边直接收入一只“废料盒”中。她立即跑回书桌前,在灯下画起了图纸。第二天,一只专门收集毛边的“废料盒”诞生了。这个废料盒可以轻松地收集毛边,避免毛边落在工作现场或原料上,从而有效地解决板材的黑点问题。

这一技术难关攻克后,海尔公司实现了连日本公司都难以达到的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以及卫浴产品合格率100%的目标。

100%的目标看似不可能,但是通过努力也有可能实现。最大程度地消除浪费,追求绝对价值,就是精益管理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