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存在问题分析

西部大开发以来,三大产业产值虽逐年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良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产业配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客观存在的产业层次低、政策倾斜缺失、人才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则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产业层次与集中化程度低

1.产业结构层次低

尽管西部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00年的22.3∶41.5∶36.2提升到2010年的13.1∶50.0∶36.9,赵芸芸:《西部产业转型升级迎来新一轮春天》,《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第5期。但第一产业比例过大,第二产业中的采掘、原料工业占了很大比重,制造业也主要是附加值很低的产业,而发展较好的产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即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基本没有变化。这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演进主要有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即第一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小。由于不同产业间存在收入差异,促使劳动力流向相对收入较高的产业部门。目前,西部地区大部分劳动力仍集中在第一产业部门,说明产业结构还处在较低层次(如表3-4所示)。

表3-4 2010年西部各省三次产业就业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2.集中化程度低

根据增长极理论,西部需要在重点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扶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为龙头企业强大的规模效益和扩散效益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产业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单个企业往往属于综合实力较弱的企业,由于产品服务过于同质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面临外部产业的巨大竞争压力时很可能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淘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不均衡,集中化程度低,产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区域分布分散,企业间的交流合作较少,相比于东部地区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西部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扩大和国内外经济交流的增加,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不利于西部产业发展。

3.加工层次低

当前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往往存在加工层次低的问题。如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没有深层次加工农产品的能力,而是直接出售附加价值低的农产品,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西部能源产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资源开采设备落后,缺乏高新技术支持,企业只能生产初级的能源产品,特别是随着市场上能源产品逐渐趋于饱和,能源产品价格长期被低估,西部地区能源企业只有通过大量开采资源才能带来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浪费了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

(二)产业加工辐射链条短

1.加工链条短

西部地区大多数企业产业链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很多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的中低端,生产单一的初级产品。以能源产业为例,该产业的大部分企业以开采能源为主,然后将原材料产品销售到其他地区。雷同的生产模式很难促使企业间形成上下游的合作联系,加工链条短,因此较难形成产业集聚。再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生产蔬菜瓜果、肉类、奶制品等初级产品,未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2.辐射链条短

西部地区产业分布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具有地域性,如煤炭产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陕西等地。与此相对,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分布同样具有地域性。这种单一依赖地域资源禀赋发展的产业基本局限于部分地区,辐射链条很短,因此很难向周边地区辐射扩张。

(三)产业结构逆调整与环境污染

1.产业结构逆向调整

库兹涅茨研究认为,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相应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逐步提升,但同样存在产业结构逆向调整现象。如新疆地区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1∶43∶35.9变为2010年的19.8∶47.7∶32.5刘迪生:《新疆:不做落后产业转移承接者》,《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3月30日;郑长德:《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结构的逆向调整与政策干预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第二产业比重有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很小,而第三产业比重反而下降。这是典型的产业结构逆向发展情况。其他部分地区也存在产业结构逆向调整问题。

产业结构逆向调整可能和缺乏接续产业有关。《医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逆向调整症候”》,《经济参考报》2010年1月29日。接续产业是对现有产业的进一步延伸,以实现资源产业优势的积极扩散和有效转移,形成新兴产业群。由于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也由于缺乏接续产业,而西部地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能源产业发展遭遇困境会引致该产业部分劳动力重新流向第一产业,从而引发产业结构逆向调整。

2.环境污染

西部产业发展中能源化工、原材料开采加工等重污染产业发展快,所占比重大,因此引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如2003年西部地区二氧化硫、工业COD、工业固废、生活烟尘排放量占较大比重,高于其他地区的排放量,尤其是生活二氧化硫和工业固废排放量所占比重接近或超过50%。《东中西部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2005年4月6日。“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地表水系的污染,进而影响到附近电厂及工农业供水的保障问题。”虎维岳:《矿山开挖与环境负效应》,《煤炭学报》1998年第10期。再如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农林牧业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用途,但由于冶炼技术落后,只能实现产品初加工、依靠低价策略保证产销率,“虽然每吨高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也远远比不上环境恢复的费用”,而且“随着尾矿坝体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中国稀土产业面临愈来愈大环保压力》,新华网201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