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风文集(第七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和西方经济思潮新动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社会危机

现在西方学界、政界以及国际组织中,有人看出这场危机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危机,而且还有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挪威《晚邮报》2012年5月16日报道,时任挪威首相斯德尔滕贝格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已转变为社会和政治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主任尚达曼说,这场危机不仅仅是银行和公共部门的财务危机,而且是社会和政治危机。《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载《中国新闻网》,2013-05-01。

陷入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重灾区的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为了争取救助以缓解危机,被迫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走投无路的受害者被迫奋起反抗,连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大规模的罢工,多次出现暴力冲突。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西方政界许多人都知道,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失业率,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高失业率。很能说明这一点的是2012年1月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领导人非正式峰会。这次峰会的主题不是欧元问题或救助主权债务危机重灾区问题,而是增长和就业问题,特别是青年就业问题。据欧盟委员会2012年1月《欧盟就业和社会状况报告》的数据,欧盟27个成员2011年第四季度平均失业率高达9.8%,同年11月欧盟青年平均失业率高达22.3%,西班牙和希腊等国青年平均失业率更高,已接近或超过50%。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前发表声明,要求欧盟国家采取特别措施增加青年就业。他说:“绝不能接受欧盟近1/4的年轻人失业。”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目前欧洲失业人数已达到2300万人。

陷入重灾区的西方国家社会危机重重。这里重点考察希腊大骚乱、英国伦敦骚动和全国大罢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来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中的社会危机。

希腊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获得“三驾马车”——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希腊政府被迫多次采取紧缩政策:裁员、减薪、降低养老金、推迟退休年龄、削减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增税、国有企业私有化、缩简政府机构和裁减公务员等。紧缩措施迫使大批工人、教师、学生、医生、护士、退休人员以至公务员等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游行群众与警察多次发生冲突,暴力示威持续蔓延,出现社会骚乱。较为典型的一次大骚乱发生在2012年2月13日,当天希腊议会承诺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厉的紧缩政策。这时,议会大厦外“整个国家都在燃烧”,10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议会承诺实施紧缩政策。纵火和抢劫案发生多起,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雅典多座历史性建筑被付之一炬,暴力示威从雅典街头向全国扩散。西方媒体称,欧洲就是一个火药桶,而希腊则是一根点燃的导火索。

英国伦敦骚动和全国大罢工是英国社会危机中的两大事件。伦敦骚动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下层阶级抗议大量失业和政府削减社会福利。2011年8月6日,伦敦发生群体骚乱。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捕。伦敦骚乱迅速蔓延到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城市,再蔓延到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诺丁汉等城市。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并分析说:“伦敦骚乱:下层阶级爆发了。导致伦敦骚乱者产生的原因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以及完全忽视这群人的冷漠的政治阶层。”

不同政治观点的评论家对伦敦骚动持不同的论断。对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说:“伦敦骚乱促使右翼评论家指责流氓行为,而左翼评论家则指出这是人们对英国经济不稳定及财政削减计划失望的表现。”他尝试用阶级观点分析伦敦骚乱,说:“伦敦的骚乱不只是关于年轻人、种族甚至民族的,而是关于阶级以及阶级之间对立的加剧。这股力量不是伦敦独有的,它在全球许多大城市都发挥着作用。”(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011-08-19。

伦敦骚乱之后不久,英国政府关于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员工每月缴纳养老金数额、降低最终养老金收入水平的“改革计划”又激怒了英国民众,引发了一场三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工会罢工。参加大罢工的不只是工人和民众,就连公务员、警察、移民边检人员、监狱管理人员、大学教师等也加入了大罢工。英国全国24小时大罢工于2011年11月31日爆发,“200万民众上街保福利,1000场示威遍布全英伦,‘世纪大罢工’扫荡英国”——这是《环球时报》2011年12月1日报道此次大罢工所用的醒目标题。大罢工时,城市交通瘫痪,学校关门,医院停止运转,垃圾无人清理,街区被示威者占领。

除了希腊和英国,欧洲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大罢工、社会骚动的国家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09年1月29日在法国约200个地区爆发的250万工人大罢工。美国《华尔街日报》2012年7月25日引述时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的话说,欧洲局势“艰难、非常艰难、非常艰难、非常艰难”。

“群体骚乱:今天是英国,明天会是美国吗?”这是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011年8月9日发表的雷蒙德·邦纳的文章中就伦敦骚动提出的预警性问题。文章说:“尽管眼下的经济危机中心在欧元区,但连续几届的英国政府却合力孵化了贫穷、不平等和不人道的社会状况,而金融动荡又让这种状况雪上加霜。……伴随着人祸还有市场失败 (又译市场失灵)。……经济危机和人祸是恶性循环的。”邦纳看到美国与英国患有相同的病症:“这里描述的 (英国)不也正是今天的美国吗——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以及失望的下层阶级?”邦纳以提问的形式所暗示的预言一个多月后便成为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现实。

美国规模空前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于2011年9月17日在纽约爆发。这一运动是美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媒体所称的“思想灵感”和“行动灵感”对运动参加者有启示作用。

关于“思想灵感”,人们注意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1%”和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戴维·德格劳的“99%”。斯蒂格利茨在2011年5月的《名利场》杂志撰文抨击美国金字塔社会塔尖上的“1%”,指出美国的现状是“1%的人拥有、1%的人统治、1%的人享受”。德格劳在2010年撰文讨论美国危机根源时说,99%的美国人形成共同阵线要求改革,现在是时候了。

斯蒂格利茨的“1%”,德格劳的“99%”,成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参加者的“思想灵感”。占领者们在运动中团结最大多数,把反对的矛头指向极少数。“我们是99%,反对1%”成了运动最耀眼的、最能动员群众的示威标语和口号。媒体还注意到“占领华尔街”运动与加拿大《反消费主义》杂志 (Adbustersde,又译为《消费克星》杂志)的思想有联系。有报道说,“该杂志主编卡利·拉森强调,美国1%的富人享受着巨额分红、税收减免,而其余99%的人承受失业、丧失房产等巨大压力,灰暗的未来令他们出来抗议”王恬等:《美国1%最富者到底是谁》,载《环球网》,2011-10-17。。不过,媒体总是说,“占领华尔街”运动“实际并无具体领导者。来自匿名者的积极行动分子鼓励该组织的成员参与这个活动,从而使得该运动得以壮大”。

关于“行动灵感”,媒体注意到,“行动灵感来自2011年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尤其是发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间的开罗塔利尔广场周围的集会与示威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模仿“阿拉伯之春”的提法,称自己的行动是“美国之秋”。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具震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口号是:“我们是99%,反对1%。”“占领华尔街”活动开始于2011年9月17日,背景是源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火索是美国的高失业率。运动爆发地是纽约曼哈顿,祖科蒂公园成为示威者的“大本营”。示威者试图“占领华尔街”。在现场的记者当天报道说,就像“9·11”当天的情形,金融区处处路口都有警车,持枪的警察警惕地盯着示威者及来往的路人。运动参加者主要是失业者、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运动期间,一些导演、明星和其他社会名人也来现场助阵。

占领者诉求很多,从解决青年失业、降低大学学费,到支持工会组织、加强对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增加对富人和公司的税收,再到禁毒、反对转基因食品等,应有尽有。但是,在对华尔街无止境的贪婪、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暴露的弊端和造成的灾难、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放纵和失职表示强烈不满方面,占领者的诉求相当一致。他们通过自办网站和报纸 (《被占领的华尔街日报》)、标语、口号等多种方式反对金融巨头和大公司的贪婪,反对社会不平等,抗议金融资本与政治权利相勾结。

美国新闻评论网站Paj amas Media写到,这是示威者的“愤怒日”,可能意味着在美国点燃一场“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美国自由企业保卫中心执行副总裁阿诺德忧心忡忡地警告说,“美国的极端分子正计划数百个同时的暴力起义,试图推翻我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制造马克思主义式的革命”《环球时报》,2011-09-19。

“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向美国各地蔓延,“占领旧金山”、“占领芝加哥”、“占领洛杉矶”、“占领西雅图”、“占领波士顿”等运动一个接一个地爆发。到2011年10月上旬,“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蔓延到美国1083个城市。运动的网站名称是“一起占领”(occupy together)。《环球时报》,2011-10-10。

大多数示威活动是和平进行的,但仍不时发生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事件,先后多人被捕。最大规模的逮捕发生在2011年10月3日,占领布鲁克林大桥的700多名抗议者被纽约警方逮捕。

2011年11月15日,美国纽约警方在凌晨展开突击行动,对“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大本营曼哈顿祖科蒂公园进行彻底清场,“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首次被强制驱逐。在清场过程中,约200名抗议者被警方逮捕。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法新社报道,共有82个国家的951个城市爆发示威,这是最大的对全球占领运动力量的展示。《环球时报》,2011-10-17。

美国政要对“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持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罗姆尼谴责占领者挑起“阶级冲突”,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埃里克·坎托指责占领者“挑动美国人反对美国人”,说他们是“暴徒”。《环球时报》,2011-10-09。然而奥巴马承认,“占领华尔街”运动显示了民众对美国金融体系存在普遍不满。美国副总统乔·拜登承认,不断蔓延的“抗议华尔街”运动表明,美国民众对日益恶化的经济不平等状况感到愤怒。拜登在华盛顿创意论坛中说:“这场抗议运动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与美国民众的协议已经破裂。美国民众认为这个系统不公平。”《洛杉矶时报》网站 (美国),2011-10-06; 《中国新闻网》,20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