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第1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生如星辰

李怡净[1]

未读苏菲之前,心中一直是有种恐惧的,对哲学的恐惧。但与其说恐惧,不如说是不愿更为确切。所以宁愿找一本文笔绚丽、情节跌宕的书读,也不愿走进哲学。每每接触哲学,就会显得我所了解的知识有多贫乏,我所思考的问题有多浅薄。但我还是选择了这本关于哲学的书,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也许我无法对其中的某些哲学问题一一进行探讨,但综观全书依然收获匪浅。

读书的时候,我有一种惋惜的感觉,我想若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把这本书或者像这样的书在我孩子15岁的时候送给他,因为读书时我时常想,若我早些时候读过这本书,那么我现在想问题的角度以及深度会不会不一样。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苏菲的世界》是由这样一些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的。

你是谁?

她怎么会知道?不用说,她的名字叫苏菲。

但那个叫作苏菲的人又是谁呢?她还没想出来。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呢?

比如说,如果她叫作安妮的话,她会不会变成别人?

有一刹那,她觉得迷惑,弄不清楚刚才问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镜中的影像。

苏菲用食指点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

对方依旧没有反应。于是她将句子颠倒过来,说:“我是你。”

从“我是谁”引发的一场哲学思考正慢慢展开:回到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享受近现代哲学的曙光。无数名人的观点,无数值得深思的问题。苏格拉底说:“真正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然而在现在的社会,人们往往不容易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每个人同时又有着许多短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之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是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是因为正视到自己的无知,不断丰富自己,塑造自己,人才会变得更优秀,聪明的人不是无所不知的人,而是知道如何才能知道得更多的人。

书中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他说这个世界就好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这只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慢慢顺着兔毛深入兔子毛皮,并且窝在里面尽情享乐。这个故事就是说的这个世界,当大人们一点一点习惯于自己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习惯了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他们便不再像小孩一样,觉得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都那么新奇,那么不可思议,大人们只会觉得这些都那么理所当然。一个人走在路上,脑子里偶尔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情感究竟是怎样得来的,然后自己又想象着各种答案,依然莫名其妙,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只是缓解了一路上的无聊,到达目的地,对于问题的思考便结束,依然不会自己去找出答案。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问题吗?现代,每个人对互联网都不会陌生,学生或热爱学术者因为对互联网的依赖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更别说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去辩证地看待问题了。一旦我们习惯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便使你不会轻易更改,也不会随便提出问题,更不会试着去破解。书中第二章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需要一个条件,好奇心。我们且不谈只凭借好奇心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说说好奇心对我们的作用。于我而言,好奇心也许不会让我发现什么学术问题,但好奇心可以让我变得更快乐。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着无数的好奇,所以对这世界怀着喜爱的态度,我好奇一个东西,就会思考它,在思考它的过程中会让我懂得很多,当思考结束后便会猛然发现自己还获得了某些东西,获得喜悦。好奇心同样会让人们发现,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红色或绿色,更不是只有灰色,好奇心会让你发现这个世界很多不曾在意的东西,发现得越多,你就越会感叹,原来这个世界是彩色的。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哲学家,但是每个人都要具备哲学的思维方式,这首先要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开始。

书的末章说,我们也是星辰。我想我们也许只是茫茫宇宙一颗陨石,或者其他什么,谁知道呢。星辰,是闪耀的,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轨道上不停运转,作为生命的本身,我认为就是耀眼的。我们是星辰,在茫茫宇宙,如此微小的个体实在只能像星辰存在于宇宙之中,只能不断探索我是谁,又来自哪里。人生如星辰,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这个世界,我们可以选择的无非是流连四处,走进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以此感觉我们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人生如星辰,我不祈求在宇宙之外能俯瞰出我的存在,只求短暂的一生不负时光。

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而席德和他父亲只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我甚至会想,在我们身边会不会也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人”,就像席德读苏菲一样读着我们。终究,人生如星辰。

导师评语:

本文内容真挚,贴合书本原文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其本人对于书中主人公的同情;结构上,该书评娓娓道来,使读者可以很快把握到书的主题与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该书评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行文流畅且生动。但美中不足的是,可以就书中故事背景做些许描述,这样可以让读者更易深切地领会其中的奥妙。


[1]作者简介:李怡净(1995),女,重庆秀山人,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2013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