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回避:说谎者的欲说还休
听一个人说话,不是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没说什么。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并且也牵扯出了一个概念——无意识回避。
想要解释明白这个概念,还是要举个例子。
这起案件,是我的一位测谎师朋友办理的测谎案件。我有幸观摩了测谎的全过程,受益匪浅。
案情说起来并不复杂,一个地方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作案人破坏门锁的手法相同,都是使用工具将整个门锁直接破坏掉,然后进入室内进行盗窃。
办案人员经过对比分析后进行了并案侦查。很快,通过调取某次案发时的一处监控录像,办案人员发现,案发现场有一名男子形迹十分可疑。
办案人员找到了这名男子,该男子大呼冤枉,称自己那天只是帮一名客户搬行李而已,并不是去偷东西,而那名客户自己也联系不上了,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为了帮助判断这名男子所说是否真实,办案人员把这件案子委托给测谎师,希望能够通过测谎帮助判断:该男子是不是真正的作案人。
测谎师对本案的卷宗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最终确定了本案的几个测试点。其中,有一道测谎题目是这样的:
“你知道被偷的钱是哪种外币吗?”
之所以会设置这一道问题,是因为测谎师在查阅卷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户人家的失窃物品中,包含了大量的日元现金。
于是测谎师形成了这样的思路:数量这么大的一笔日元,如果这名被测人是真正的作案人,那么他很可能对此情节存在相应的心理痕迹,他应当知道被偷的货币是日元。因此,在被问到“被偷的钱是日元吗”时,真正的作案人应当会出现异常的生理指标变化。
而在对被测人进行正式测谎之前,测谎师也很机智地与被测人进行了下面这一番对话。
测谎师:现在,知道办案机关因为什么事情把你带到这儿来了吗?
被测人:知道,有几家人被偷了,人家怀疑是我干的。
测谎师:到现在为止,你知道这几家都丢了什么东西吗?
被测人:听说丢了一些首饰之类的东西。
测谎师:除了首饰,知道还丢了什么别的东西吗?
被测人:别的不清楚了。
测谎师:对了,除了人民币,你还认识其他国家的货币吗?
被测人:认识一些吧。
测谎师:说说看,你都认识哪几个国家的货币?
被测人:有美元、法郎、卢布、韩元。
测谎师:再想想,还有吗?
被测人:还有……还有英镑,对了,还有澳元和加元。
测谎师:还有吗?
被测人:还有荷兰盾。
……
问到最后,被测人几乎将常见不常见的外币都说了个遍,却唯独有一种外币,始终没有提及。
这种外币,就是日元。
而日元,也恰恰是被偷的外币。
随后的测谎结果也清楚地显示,被测人在回答“被偷的外币是日元吗”时,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异常的反应。
换句话说,他心里十分清楚,被偷的外币就是日元。
因为他就是真正的作案人。
而被测人在谈话过程中,始终回避谈及日元。
这种回避可能是有意识的,但很多时候也是无意识的。
正像我们对待自己讨厌的人,在向他人进行介绍时,往往会无意识地遗漏对其进行介绍。说谎者的这种无意识回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对给他带来负面心理体验的事物的一种无意识拒绝。
在我后来办理的一起测谎案件中,也再现了这一情形。
这是一起诈骗案。按照被害人的陈述,嫌疑人虚构了自己有关系可以赚钱,邀请被害人一起入伙做买卖。被害人信以为真,随即与嫌疑人签订合同,并交给嫌疑人两万元现金。
后来,嫌疑人的骗局被揭穿了,被害人找到嫌疑人,要求嫌疑人退给自己那两万块钱,否则就要报警。
于是在某一天的下午,嫌疑人趁被害人外出,只留下几岁大的儿子在家的时候,偷偷溜进了被害人居住的临时宿舍。嫌疑人从被害人宿舍内的一个黑色大皮箱内,找到了那份签订的合同,并带走了它,企图彻底消灭自己的犯罪证据。
又过了几天,嫌疑人仍然拒不返还那两万块钱,于是被害人决定报警。但直到被害人想要拿着那份合同去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找不到那份合同。
被害人于是问自己的儿子,有没有看到过自己放在皮箱里的那份合同。儿子答道,几天前有一个叔叔来翻过那个皮箱,好像带走了一张纸。被害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合同已经被嫌疑人偷走,于是马上向派出所报了案。
而嫌疑人到案后,始终坚称,从未与被害人签订过什么合同,是被害人自己做生意赔了钱,想要赖在他的头上而已。
由于这起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案件承办人一时也难以完全确认这份合同是否真的如被害人所说,是被嫌疑人偷走的,于是委托我们对本案进行测谎。
在查阅完卷宗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测谎。被害人非常肯定,合同是从他的黑色大皮箱里被偷走的,这个皮箱的尺寸非常大,而且一直被被害人放在屋内很显眼的位置。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嫌疑人应当对这一段犯罪情节存在记忆痕迹。
所以,在我们设置的测谎题目当中,有这样一套题目:
你知道那份合同是从哪里被偷走的吗?
是从电视柜里被拿走的吗?
是从桌子上被拿走的吗?
是从衣橱里被拿走的吗?
是从床底下被拿走的吗?
是从皮箱里被拿走的吗?(目标问题)
……
测谎当天,在对被测人进行正式的测谎之前,我与被测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我:关于那份合同,你有什么想法?
被测人:我没什么想法,根本不存在的事,我也不想解释。
我:你的意思是,这份合同根本不存在,是吗?
被测人:是的。
我:好的,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接下来我还要跟你讨论另一个问题,你与被害人之前认识吗?
被测人:认识,之前在一块儿干过活儿。
我:你知道被害人平时住哪儿吗?
被测人:知道,就是那边的临时宿舍。
我:你去过他的临时宿舍吗?
被测人:去过,去他家喝过酒。
我:去过他家,那你对他宿舍基本的样子,还是有印象的吧?
被测人:有印象。
我:现在你跟我讲一下,他住的这个临时宿舍里,都有些什么家具或大的物品?
被测人: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视、一张上下铺的床,还有个简易衣橱,折叠的那种。
我:嗯,除了这些家具,还有什么其他物品?
被测人:还有……还有两个脸盆,还有他儿子的一个挺大的变形金刚玩具。
我:还有其他的吗?
被测人:还有一口锅。
我:还有其他的吗?
被测人:我想不起来了。
……
到最后,被测人几乎将被害人宿舍内的所有物件都说了个遍,却唯独没有提及宿舍内放置的那个大皮箱。
而之后的测谎结果表明,被测人确实就是从皮箱里偷走了那份合同。
也正因为他知道,这份合同是从皮箱里被偷走的,所以他才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谈及皮箱。
毕竟,当他一想到“皮箱”这个词时,随之而来的感受,就是恐惧和焦虑。
所以,多留意一下说谎者“没说什么”,有时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