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向小扎的爸爸老扎致敬
做父母的,难免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做孩子的,也难免受到父母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望子成龙并非中国专利,育儿经、教子经一向是世界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谈到鼓励每个人勇敢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话题,我想跑个题,插播一下我所知的那些让我崇拜的人物的故事和我所欣赏的教育经。
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现今世界上最年轻的富豪是脸谱网(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他大二辍学创业,白手起家,年仅28岁就坐拥数百万亿身家,美元哦!虽然他承诺要捐出99%的个人财产,但依然比无数普通人要有钱得多。这样一个全世界年轻人羡慕嫉妒的对象,不由得媒体不去八卦一下这位年轻富豪的成长历程。
老扎没有育儿经
小扎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犹太人家庭,他爸爸是老扎,一家人日子过得很低调,不怎么被采访,百度、谷歌中英文搜遍,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两篇新闻稿被反复改写,四处引用。老扎也没有去写一本叫作“我怎么培养了小扎”的书。关于老扎的育儿经,其实他自己基本上就没有公开谈过。扒遍互联网,我只找到了两句原汁原味带引号的话,第一句是:“我有很成功的孩子们,于是人们总是想仿效我的模式,但事实上,我并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育儿方式。”第二句是:“为人父母,我只能说,你的确可以为子女安排你想要他们过的生活,但这不一定就是他们想要的。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此外,就是尽量多地与孩子们相处。”
集合所能搜集到的网络片段,我整理出一个非常模糊的小扎的成长历程,有这么几个高潮:
第一个,小扎的“粑粑麻麻”都是潮人,资深科技粉。老扎年轻的时候想去搞高科技来着,被父母反对,最后从事了犹太中产家庭孩子的经典职业:牙医。老扎爱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自己的诊所,是当地著名的高科技牙医;
第二个,老扎年轻的时候也干过什么拆电视的事儿;尽管不富有,但在尖端黑科技方面败家从来不心疼钱;
第三个,小扎年轻的时候一度迷恋拍电影。为了支持儿子,老扎给小扎购买了昂贵的摄像设备,结果小扎新鲜了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第四个,老扎是IBM电脑的第一代用户。在电脑还用软盘驱动、是奢侈品的时代,老扎用一万多美元一台的价格,给四个儿女一人买了一台;
第五个,小扎十岁开始对编程感兴趣,老扎立马给请了个程序员家教;教了没两天,老师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是不能胜任工作,“你家这个娃学得太快啦!”
第六个,小扎上初中的时候自己在家里编程,设计了一个能让家人在各自的房间不出门而通过打字来互动的“社交网络”程序,家人都很喜欢;
第七个,小扎在上大学之前就会给企业编程序赚钱了;
第八个,小扎读了两年哈佛,在宿舍里鼓捣出了脸谱网的原型,决定退学创业。老扎连儿子退学后打算做什么也不太清楚就表示支持。
更加详细的添油加醋版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老扎的做法总结成一句话,无非就是孩子要干啥就支持他。其实很多美国中产白人家庭也在用类似的方式教育孩子。可是这么做,在中国家长看来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会跟我说,国情不同啊,中国竞争多激烈啊!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绝对不行,要是个男孩儿,他还不得一天到晚打游戏啊!我同意凡事不能走极端,都该有个度,对孩子不能搞100%的自由主义。但在中国的现实一定不是孩子们被赋予了太多的自由,以至于不务正业、为所欲为,一定是孩子们从小就被整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框死了学习的范围,甚至是发展课外兴趣的范围,真的是太可怜。一辈子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很幸福的,我很羡慕这样长大的孩子。我自己直到二十几岁才明白原来一个人有必要去思考“我要什么样的人生”这个问题,而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因为从小被社会灌输了太多“成功”的标准,“我要什么”的意识早已模糊不清。我相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勇敢地去追求,专注做好自己热爱的事业,是获得人生成功的捷径。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即便最终没有能够以社会公认的标准获得成功,那这个人的人生也是幸福而充实的。人类的一生,注定只是茫茫宇宙的渺小瞬间,名利如云烟,唯有时间是真正属于每个人的财富。
关于小扎私人生活的新闻产量不高,但几乎条条有料。比如他跟相恋多年的大学初恋女友结婚,女方家庭无特殊背景且长相身材很一般,一般到媒体热衷于发布她的丑照;比如他给刚满月的大女儿朗读的婴儿读物是《宝宝量子物理学》;比如他虽然身价不菲,却为了庆祝女儿出生宣布捐出99%的个人资产以为后代创造更好的世界。功成名就这么多年来,这位互联网新贵的私生活在媒体的显微镜下看来依旧酷到远超常人:我行我素,不过因为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从小我被告知要做爸妈的好女儿、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朋友、企业的好员工。长大后我自问“我是谁”,却找不到答案。我觉得自己就像沙漠里一只被蒙上了双眼的小小变色龙,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便找不到自己的色彩。前半辈子,我把自己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