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感觉统合教育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少数孩子学习能力低下一直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学校,更多的是看重结果、重视分数,而忽视学习能力的来源及发展规律。例如,中国的学校教育更多地涉及教学环境、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孩子的行为改变等教育领域内的问题,而在孩子心理方面一直不够重视。大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从学习态度甚至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来衡量问题的性质,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障碍上的误区。

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不同,智力一生不会有大太改变,而学习能力却是在生活游戏中逐年增长的,并非达到一定年龄就一定具备这个年龄的学习能力。我们总用智商来判断一个孩子能否正常学习,却不去探究他们在能力上落后的原因,所以导致教育的失误。

感觉统合教育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孩子首先进行的学习不是弹琴、绘画、数学、物理,而应该是感觉统合的学习。教育要从孩子的问题出发,孩子如果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就更应该接受相应的感觉统合教育。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即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的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大脑是人类思维、情绪、学习等心理活动的基础,它的功能状况意味着人的心智完善与否。

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在童年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荒废了,仅成为平庸之人。即使被认为聪明绝顶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去世后大脑被解剖并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他的大脑智能的潜能也只用了不到30%,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尤其是右脑的潜能极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脑的数十万倍,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被充分利用。

任何人必须经过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140多亿个,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细腻复杂,感官在输入信息的同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成熟。

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通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信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信息整合,做出反应再通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促使孩子的感觉神经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孩子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

感觉统合教育是对孩子的感觉及感觉统合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训练,从而使其感觉统合能力不断提高、矫正、完善的过程。对感觉统合的教育与对感觉的教育其实是一致的,训练孩子的感觉即可达到感觉统合的目的。进行感觉统合教育既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其感受环境的刺激,发展、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及感觉统合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其行为素质发展。

过去,感觉统合训练大都只是针对有学习、运动、社会适应等方面障碍行为的“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进行矫治训练。而现在,“感觉统合矫治”已经逐渐转变为“感觉统合活动”,感觉统合训练已被引入家庭、幼儿园、专门机构、学校课堂,成为提高孩子思考、解释事物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水平,促使孩子行为素质发展的教育手段。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孩子通过训练可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会变协调,情绪会变稳定,注意力能得到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后,学习成绩也会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