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培育带头人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
培育带头人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民谋利益,因此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原则,坚持科学选择产业原则,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原则,坚持群众满意检验标准原则。围绕原则,应着重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大力支持带头人与为民谋利益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我们为民、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要始终坚持选人标准、要始终坚持培育的正确导向、要始终坚持政策支持的扶贫目的、要始终坚持“带贫”机制、要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要科学合理设立考评验收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处理好党委、政府支持和群众参与认可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牢固树立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好我党动员群众、激励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作用。要科学合理地将顺应群众的意愿和正确引导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要坚持相信群众的眼睛、依靠群众的力量,要坚定群众参与是前提、群众脱贫是目的,要坚信群众认可出成效,群众认可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
第三,处理好培育带头人与建强基层组织的关系。我们在培育、支持带头人的全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培育带头人就是为我们党的事业培养人才、培养骨干力量。要吸引更多的乡土人才回流农村创业,要将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乡(镇)干部、培养成我们脱贫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始终不忘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村“两委”的主要能力就应该体现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能力上。要将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和党的事业带头人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人民性和党性相统一。
第四,处理好物质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关系。物质是基础,志向是追求,知识是力量。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是第一需要、基本需求,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内因起主导作用,在有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会有精神追求和境界,也就是志向。扶贫先扶志,有了内生动力和精神追求,外因才能起作用,才能实现开发式扶贫和稳定脱贫。要想摆脱贫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抓好教育培训是根本。带头人在扶贫的时候一定要将精神追求始终注入其中,既要富“钱袋”,同时也要富“脑袋”,把扶贫开发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把扶贫开发为民、为民族的眼光和情怀注入实际工作中。不能出现富了物质、贫了精神,富了口袋、贫了脑袋。
第五,处理好发展产业与保护生态及长远发展的关系。选择产业、发展产业一定要有五个意识:一是要有为我们的后代生产生活留下一个好基础、好环境的意识;二是站在全局视角而谋一域的意识;三是立足当前而谋长远的意识;四是瞄准高端而抓住眼前的意识;五是用好政策,尊重民意和规律的意识。
培育带头人为贫困群众谋利益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强基层组织的需要,是为党的事业分忧担责;培育带头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是民族振兴、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为国富民强助力;培育带头人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治理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需要,是为集聚乡村振兴新动能。总之,培育带头人是一件为人民谋幸福的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