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巨大的鼓风机(Huge Blower)

“巨大的鼓风机”这一关于党报作用的比喻,最早出现于列宁1902年出版的小册子《怎么办?》中。该著除“序言”“结束语”之外,分为五章,“巨大的鼓风机”的比喻出自第五章“全俄政治报‘计划’”。它与另外在这一章中出现的两个比喻——“引线”与“脚手架”,是列宁对“经济派”批评其《从何着手?》中“全俄政治报计划”的回应,也是对报纸的政治组织和宣传鼓动作用的形象描述和再度强调。三个比喻的侧重点和程度有所不同。

picture

列宁(1896)

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的几年间,俄国的社会主义者们试图建设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当时,在社会主义者的队伍里,思想分歧较大。“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派”在革命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影响很大。而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影响并不占主导地位。(参见吴飞《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151-17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列宁认为,“在没有中央革命组织而地方革命组织又软弱无力的情况下”(5卷5页),“我们党的直接任务,不能是号召现有的一切力量马上去举行攻击,而应当是号召建立革命组织,这一组织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能够统一一切力量,领导运动,即随时准备支持一切抗议和一切发动,并以此来扩大和巩固可供决战之用的军事力量”(5卷6页)。

为了统一革命运动,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列宁在《从何着手?》中提出了创办“全俄政治报”的主张。列宁认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5卷6页)。列宁提出了他对报纸作用的著名论断:“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5卷8页)

但是,列宁的“全俄政治报”主张遭到了经济派的批评,被认为是“一个凌驾于党之上、不受党的监督、因拥有自己的代办员网而离开党独立存在的报纸”(6卷146-147页),“全俄政治报”计划是“沾染了学理主义和文人习气的人脱离实际工作的产物”(6卷170页)。针对这种批评,列宁在《怎么办?》中做了回应。

针对“如果不在各地培植起强有力的政治组织,那么即使有办得很好的全俄报纸,又有什么意义呢”(6卷153页)的质疑,列宁认为,问题在于除了利用全俄报纸之外,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培植起强有力的政治组织。针对“我们要在各地着手进行生动的政治工作……这决不是报纸可以办到的”(6卷153页)的断言,列宁认为,“‘生动的政治工作’也只能从生动的政治鼓动着手,而生动的政治鼓动又非有经常出版并且正常发行的全俄报纸不可”(6卷155页)。

在“全俄政治报”计划中,列宁认为,全俄政治报首先为革命组织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为此列宁使用了“引线”的比喻:“当石匠建造一座前所未见的巨大建筑物而在不同的位置上砌石头的时候,总要拉一根线来帮助找准砌石头的位置,指明整个工程的最终目标,不仅使每一整块石头而且使每一小块石头都能用得上,使它们相互衔接起来,形成完整而统一的大厦的轮廓”(6卷155页)。正因为有了这条“引线”,革命组织才得以不断发展、加深和扩大。

随后,列宁再次强调了报纸作为“集体的组织者”的作用。他认为,就组织者这个角色而言,“可以把报纸比作脚手架,它搭在施工的建筑物周围,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各个建筑工人之间的来往,有助于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获得的总成绩”(6卷156页)。

在此基础上,列宁更明确地说明,报刊的组织作用在于建立全党的实际联系,通过报纸了解全俄革命事业的整体动向,如此,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他认为,要把各个分散的党组织统一起来,就必须有“共同的机构”。这个共同的机构不但要组织真正“共同的工作”,“要互相交换材料、经验和人员”,还要“按……各种专业工作分配任务”。而“分散状态压制着人们,使他们‘好像是坐井观天’,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向谁去学习,不知道怎样获得经验,怎样满足广泛开展活动的愿望”。而这种联系只有依靠共同的报纸才能着手建立起来。

在这种共同的联系建立起来之后,随着运动的经验、对敌的揭露材料这种工人的“精神食粮”的传播,报纸的鼓动作用也就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每一次发动,每一次游行示威,都会在全俄各地得到各方面的评价和讨论,都会使大家不愿意落后于别人而要求比别人做得更好”(6卷161页)。

最后,列宁认为,在报纸建立了全党的实际的联系之后,报刊的组织和鼓动作用将会扩大并得到更好的发挥,将会上升到整个革命事业的高度。他指出:“如果我们真能使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地方委员会、地方团体和小组都来积极从事共同的事业,那么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创办一个周报,每期出版数万份,定期在全俄各地发行。这种报纸就会成为巨大的鼓风机的一部分,这个鼓风机能够使阶级斗争和人民义愤的每一点星星之火,燃成熊熊大火。”(6卷162页)

“巨大的鼓风机”和“引线”“脚手架”都是列宁对于其经典论点“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的形象描述。通过这三个比喻,列宁区分了报纸组织和宣传鼓动作用的不同层次,“引线”是报纸为组织和鼓动提供共同的目标,“脚手架”是报纸要建立起各地党组织的实际联系,而“巨大的鼓风机”则是报纸在建设统一的党组织过程中对整个革命事业的作用。(王硕)

picture

俄文第五版《列宁全集》34卷212页“出版自由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