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初步认识[1]
(二〇〇八年六月)
2006年,由我牵头并与几位学者申报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获得批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对这个课题有了一些认识,特此写出来与大家讨论。
一、为什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恢复工作的时候,邓小平针对当时有人片面地、扭曲地、教条地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做法,振聋发聩地提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2]邓小平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也同样适用对待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无论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都既有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取得革命成功的经验,也有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片面和不准确而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进而导致革命挫折,事业受损,甚至人头落地的惨痛教训。所以,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首先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出对现实有益的启示。
如果说,这种启示是总结无产阶级内部历史得出的结论,那么从无产阶级外部的历史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一方面受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大众的欢迎和拥护,另一方面几乎在同时也受到资产阶级和其他敌对者的歪曲、反对和否定,直到今天,这种声音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停息。而马克思主义反对者惯用的手法就是断章取义、片面地曲解马克思主义。所以,要捍卫、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整体上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也是全面、准确、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之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过去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今天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成功,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而不是以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为指导,更不是以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准确不全面的理解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有从整体上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四个分清”。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不仅要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也要加强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理解。在我国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六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只有加强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对历史和实践经验进行的总结,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以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二、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角度
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至少有以下几个角度: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代,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实践的要求,并在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在此之前的所有资产阶级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理论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解放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其根本宗旨是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目标,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基本原则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其理论活动的开始就特别地强调了这一原则,在其后继承者那里这一原则得到了坚持和发展。由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基本原则所决定,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就具有整体性的品格。人类解放实践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总体性实践活动,它不可能分门别类彼此孤立地进行,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从整体上完整地被理解和把握,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实践的目标。
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活动的全部过程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整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年轻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并大量地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马克思1841年后在《莱茵报》上发表的多篇论文,恩格斯写作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都表达了对贫苦群众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恶。其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投入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们的毕生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为止,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严整的体系。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容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看,马克思主义是涉及众多学科门类的知识海洋,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定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但不管从什么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都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所有内容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都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都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更为明显。一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而《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宏伟大厦的缩影,其理论内容几乎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重要方面。其他著作也大都是这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涉及了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辨与关于政治经济学、人类解放理论等现实问题的交织;《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著作中涉及了哲学问题、经济学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等关于现实问题的著作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观念与政治经济学前提;而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虽然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进行了分别论述,但从全文看,恰恰是这些看似独立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内容紧密相连、逻辑严谨的理论整体。即使像《资本论》这样被长期看作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际上不仅包含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而且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全部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严谨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
三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从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包含四个最根本最核心内容的严整体系:第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第二,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这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绝不是要单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某个具体观点,而是要从总体上坚持、继承其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特征。在当代中国,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也将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和发展。指导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某个部分,而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构成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全部理论努力就在于认识和把握这个转型过程,特别是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并揭示其内在矛盾、客观规律和动态趋势,由此探索无产阶级解放或人类解放的现实动力、途径和方法,进而为这一运动提供指导思想和政策策略。无论是现实的历史过程,还是我国现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运动,都是包含多方面规定性的具体整体。而在现实的过程中,没有纯粹的哲学问题、经济学问题、政治问题或思想文化问题,任何问题都必然综合地、有机地包含着多方面的相互影响的内容和规定性。因此如果我们从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是整体的,因为它所面对的实践问题是具体的、整体的。
三、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予以说明:
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问题。
恩格斯为了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和对人民的蛊惑,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写下了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并于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著名的理论巨著——《反杜林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对于保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恩格斯之后,列宁在191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该文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指导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4]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两篇经典著作,后来被人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依据,更有甚者,有人据此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只分三个组成部分把握就可以了,而不必在整体把握上下功夫。这种看法对我国理论界产生了不利影响,以致在我国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中没有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置,并导致了我国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理论体系,并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割裂开来,即使在《反杜林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也是如此。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深刻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列宁一开始就指出马克思学说之所以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做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所以,从《反杜林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不能得出马克思主义只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且不必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把握的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是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错误的、不准确的理解。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然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但并不是说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我们认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与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分门别类研究越深入,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越准确,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分类研究的深入和全面。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在加强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同时,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还要继续,但显然不能拘泥于此,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丰富的宏伟理论大厦,我们还要进一步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样,既有分门别类的研究,又有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马克思主义一定会发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是关于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党和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因此,作为中国学者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该认真借鉴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林立、学说观点繁杂,但它们有一个大致的共同点,即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理解和发挥。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们都把认识和把握现代社会的具体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因此,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说观点庞杂,充满了差异和对立,甚至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和曲解,但它们从现实问题出发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却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本文曾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选入本书时有删改。
[2]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
[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9 714.
[4]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