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时代。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一章至第五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时代分析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并论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历史时代理论,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理论工具。下篇(第六章至第九章)运用马克思的时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一、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首先要解决方法问题,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分析方法
把握马克思的时代分析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是解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认识之谜的钥匙,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时代分析方法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方法。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年代,阶级分析方法是主要的分析工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时代分析方法应该成为主要的分析工具。
本书解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时代分析方法。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分析方法解析了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认识,重点解析了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论述,力图从历史发展必然经历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规律,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在现代社会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处在资本主义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之后的后现代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后现代社会主义具有相同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但是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而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具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必须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关系。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首先要解决一个方法论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日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选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方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本的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2]本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力图运用《资本论》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特别是马克思论述的时代分析方法,深刻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宝库,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前,我们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这在革命的时期,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毛泽东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但是,我们在重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时,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即时代分析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的时期,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分析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本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问题时,运用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三大时代分析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出,人类社会分为“三大社会形态”,即“最初的社会形态”“现代社会”和“第三个阶段”,或者称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的时代划分方法,认识这个时代划分方法,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过去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普及和宣传很不够,很多人不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因此,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很有必要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第一个手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理论。这一理论的最简要的概括文字是这样的:“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3]
联系此段引文的前后文,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三大社会形态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三种不同类型,它们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第一形态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自然发生”的关系。第二形态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物的依赖性”,即人对商品、市场、货币和资本的依赖性。第三形态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
第二,三大社会形态指的是三种不同特征的社会关系类型:第一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人的依赖关系”,第二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人的独立性”,第三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
第三,三大社会形态形成人的生产能力的三种状态:在第一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在第二形态下,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在第三形态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4]。
第四,马克思讲的三大社会形态,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依次更替的演进序列:第一形态是最初的社会形态,第二形态是第二阶段,第三形态是第三阶段。马克思把第二阶段称为“现代社会”。按照逻辑,第一阶段则是“前现代社会”,第三阶段则是“后现代社会”。前现代社会伴随着商业、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而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第二阶段在代替第一阶段过程中,发展起“现代的世界市场”,“现代的大工业城市”[5]“现代国家”[6]“现代民族”[7]“现代生产力”[8]“现代工业”[9]等现代化事物,同时这又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本书用大量篇幅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时代分析方法,目的在于说明只有把握了马克思的时代分析方法,才能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和历史方位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工具。笔者认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分析方法,是解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认识之谜的钥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后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做了许多设想。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俄国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重大时代性区别,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在实践中采取了重视商品货币关系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但遗憾的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未能坚持这些思路。
由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尚未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崩溃的阶段,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后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而是处于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具有明显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与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有很大的时代性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把握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常常用马克思论述的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设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固定模式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过早地提出消灭商品货币关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左”的目标,并且把不同意这个路线的思想和行动都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导致了一系列“左”的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正确分析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明确指出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用社会主义制度去实现别的国家通过资本主义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阶段,从深层次上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符合当今时代特色的新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现代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我们可以把现代社会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这样三个小时代。这三个小时代的形成,与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三次生产力革命有着密切关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除了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马克思设想的后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区别之外,还应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现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重要特点是扬弃资本。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说,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资本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资本主义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比人类此前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资本的私人性具有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消极作用,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资本将实现从个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变,最终必然走向灭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设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将经历一个“扬弃资本”的过程。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和工人合作工厂,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化的两种过渡形式。在资本主义股份企业,资本是被“消极地扬弃”的。在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已经被扬弃,是“积极地扬弃”的。历史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关于“扬弃资本”的观点是正确的。随着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采取了市场宏观调控、增加国民福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新政”,这是一种“消极扬弃资本”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积极扬弃资本”的现代社会主义制度,它一方面要自觉发扬资本配置资源、促进生产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抑制资本的弊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利用资本造福劳动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特色,都是其所处时代决定的。由于我们处在现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时代,这就决定了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以协商民主为基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又肯定“追求合理个人利益”等多元价值观念,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强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社会;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建设和谐世界。
我们用表1来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表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放到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可以使我们掌握一个科学的尺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长期以来,一些同志由于对时代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楚,总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后现代社会(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不少误解,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还有一部分同志仍然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视角考虑问题,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按照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模式去搞,把当代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绝对对立起来,思想和行动都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认识和主动迎接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备受重视、民主诉求日益高涨等多方面的新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自觉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反映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从当今时代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处于现代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我们必须始终注意防范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要高度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研究和宣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理想信念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共产党员和群众的心中,使各级干部更加自觉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察问题和指导工作。
注释
[1] 参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见新华网,2013-12-04。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见新华网,2013-12-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下,2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1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同上书,111页。
[7] 同上书,131页。
[8] 同上书,278页。
[9] 同上书,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