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方法论与实践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与理论分析维度

1.经济增长质量概述

(1)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形成机制,忽视研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果。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学家又重视研究经济增长的质量,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于1977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的《人类发展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前者注重速度,后者注重质量;世界银行于2000年出版题为《增长的质量》的研究报告(托马斯等著)。这些理论探讨使经济增长从研究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转向了研究经济增长的后果和质量。2011年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就是“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1]

随着国内学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深入,基本形成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含义界定,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效益、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赵英才,2006;马建新,申世军,2007;严红梅,2008)。简单地说,就是在实现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要确保经济质量的提高。任保平(2015)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的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创新能力提高,从而使经济增长能够长期得到提高的结果。

(2)经济增长质量特征。数量型经济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速度,而质量型经济增长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经济增长质量是一种新的增长理念,阐明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经济增长质量体现了一种新的增长模式;第二,经济增长倡导公平和公正;第三,经济增长质量倡导一种“共享”“民生”“民富”的价值导向;第四,经济增长质量更加强调人本主义的增长;第五,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

(3)创新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根本出路。伴随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依靠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要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只有走内生型经济增长路径,依靠技术创新。只有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国际控制力;才能降低企业成本,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才能节约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实现循环经济;才能形成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产生品牌价值[2]

2.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维度

经济增长包含量和质两个方面内容:从量上来说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即GDP或人均GDP增加;从质上来说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结构的改善、效益的提高。就我国经济增长来看,质量不高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更多依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来推动增长,无效投资巨大,相当多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二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极大地危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三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等。如果扣除掉无效和负效GDP,或者说扣除环境代价,我国的真实GDP或绿色GDP就要大打折扣[3]

经济增长的质量取决于整个经济中的投入、运行和产出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质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由于经济增长的连续性,产出质量既受投入质量、运行质量的影响,反过来它又会影响投入质量和运行质量,并通过改善投入质量和运行质量,来达到提高产出质量的效果,从而实现互动和良性循环。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关系到财富的生产,也关系到财富的分配;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对当代人福利的影响,也关系到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物质财富的生产,也关系到经济增长对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财富生产效益的经济评价,也关系到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综合考量。所以说,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至少包含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与环境代价、国民经济素质等6个维度[4]。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见表5-2。

表5-2 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维度与指标体系

注:+为正指标,-为逆指标,*为适度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钞小静、任保平,2011)等资料整理而得。

(1)经济增长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面,它揭示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出的有效性。生产率的改进,意味着同等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有更多的产出,技术进步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经济增长受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效率会下降;而当存在技术进步时,效率会提高。

(2)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素质、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协调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需求结构协调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国民经济从非均衡、不协调到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3)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长的稳定性是解释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理论维度,因为过度的经济波动损害很大:一是破坏了经济增长长期稳定的内在机制,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二是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经济过热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过冷又会导致失业率高;三是经济波动对一些收入低的特定人群影响极大,将可能直接导致他们消费和生活水平下降。

(4)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和成果分配。福利分配也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构成内容,如果忽视福利分配问题,将会影响到长期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因为,福利分配平等有利于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有利于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生产性行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5)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代价。过度的资源消耗会造成资源短缺而制约生产活动,过度的环境破坏会使得环境恢复成本很高,甚至不可恢复。只有用越来越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经济不断增长,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也只有实现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6)国民经济素质。国民经济素质可以从基础素质、能力素质和协调素质三个方面来理解。国民经济的基础素质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国的基础设施、资源禀赋情况、国民素质和产业结构等综合水平;能力素质中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素质会影响经济增长结构和资源环境成本,投融资能力和国际循环能力会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素质包括调控能力和行政效率,这对于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和改善福利水平及增强成果分配公平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任保平.经济增长质量的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赵振华.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N].学习时报,2013-11-18.

[3]毛海波.浅谈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J].企业导报,2009(4):25-26.

[4]任保平,钞小静,魏婕,等.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14):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任保平.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特征及其度量[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