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重读《千字文》

《千字文》,现时几乎没有人读了。

旧时学童在私塾里的启蒙课本,一为《百家姓》,一为《三字经》,一为《千字文》,使用了上千年以后,清末开办学堂,寿终正寝,遂被新式教科书代替。清末的初级语文课本,仍具封建时代的色彩,第一课,为“上大人孔乙己”。鲁迅先生后来写小说,还以此为主人公的名字。辛亥革命以后,课本也改革了,第一课,为“人手足刀尺”。

如今,读过“人手足刀尺”者,存世无多,还活着的也应该是耄耋老人了。可这五个最简单的汉字,在20世纪初叶,与英语字母ABC意义相近,有入门、初步、基础、始起的意思。那时的教材编纂者,对入学之初的儿童,着眼于识字,字识得多了,才有词语,才有其他。

而《千字文》,成书时代为南北朝的梁代,编纂方针则完全不同,不光识字,更要明理。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词句和成语,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负担薪火相传的使命。因此,在字数上有限制,在内容上有要求,这是一本煞费功夫的教科书,难度是很大的。

谓予不信,你不妨试试,任你挑选一千个常用汉字,能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社会伦常、自然现象、道德修养,统统囊括其中吗?所以,我很钦佩梁武帝时负责编纂此书的周兴嗣,实际用了不足一千汉字,写成这样一篇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教科书,其包含内容,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自问世以来,被广泛使用,一千多年间,还没有第二个才子,尝试另编一本《千字文》。这足以说明其编纂难度,以及其权威性质。

周兴嗣为梁武帝萧衍的给事郎,是在宫廷中供帝王顾问的枢密人员。萧衍此人,颇有文才,与沈约、谢朓为“竟陵八友”,在中国皇帝中,称得上是文人者,不多,他就是一位。他将这个编纂任务交给周兴嗣,肯定这位给事郎,才禀优异,学问丰赡,文章卓越,笔力雄健,否则很难得到陛下的赏识。

历史对这位帝王,评价不高,当政初期,还算清醒,但中国的长寿帝王,总是逃脱不了走向自己反面的命运。他活了85岁,当国50多年,一是信佛佞佛,政治上一塌糊涂,江山日蹇;二是引狼入室,导致侯景之乱,国破人亡。他自己也是围困饿毙于金銮殿上。皇帝活活被饿死的,在中国,独一无二,大概只有他。

不过,他让周兴嗣编这本《千字文》,让学童在启蒙之始,就充分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当时统治着长江以北大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所实施的胡服左枉政策下的中国人,起到了弘扬正朔意识、坚守华夏文明的进步作用,这个措施,值得称道。

几年前,一家出版社应读者要求,出一套旧时私塾通用的教科书,包括《百家姓》、《三字经》,包括《四书》、《幼学琼林》,要我为《千字文》做一点简短的评注。因此,年逾古稀的我,又像旧时蒙童一样,从头至尾,逐字逐句,把《千字文》啃了一通。其中许多史实、许多典故、许多哲理、许多教诲,重温一遍以后,真是获得很多教益。

因此,我认为,《千字文》是一本很有内容的课本,值得今人一读。

《千字文》一开头,以超然的目光,视向外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然后,以宏大的气势,返顾地球,“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八句三十二个字,将日月星辰、天高地广、一年四季、生长规律的物质世界,作了相当正确的叙述。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那时所谓的“士”,也就是知识分子,能有这等科学预知,实在是了不起的。

这其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联,尤足以使上了年纪的人深思。

看似很不经意的时序描写,对农耕社会来讲,季节的变换、农事的忙闲,固然是自然界不能改变的运行规律,可也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可逆转的自然过程。年有四季之别,人有老少之分。人活一辈子,仔细琢磨,存在着春夏秋冬的变化。

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珍藏,这就是说,什么季节做什么事情,是有一定之规的。所以,冬天里一定做春天的事,老年人一定做年轻人的营生,“老夫聊发少年狂”,“聊发”一下两下,当无不可,但不加节制,不知收敛,不识时务,不晓进退,没完没了地发,连滚带爬地发,就该贻笑大方了。

这是《千字文》给我的启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水”!春天已是遥远的记忆,夏天和秋天也成为过客,进入冬天的人们,就要好好理解这个“藏”字的含意所在了。到了一把年纪上,什么都应该看淡一点才是,嗜饮者,不宜喝沏得太酽的茶,嗜酒者,不宜品度数特高的老白干,嗜吃者,不宜食大鱼大肉高蛋白高脂肪的菜肴。至于其他精神方面的诸如功名、地位、声色、威权,基本上属于过了当令季节的老韭菜,那味道就不是香,而是臭了。

《千字文》中所说的“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那是年轻人在意的东西,也是这些正当春天里的他们,所抱有的欲望和目标、奋斗和追求。人到老年,生命的冬季已经来临,就要对这个“藏”字的精神实质好好地加以琢磨了。

面对这样一个老的现实,珍重这样一个老的境界。退出闹市,离开喧哗,求自我之精神完善;回避镜头,减少接触,远尘嚣之纷扰杂沓;一杯清茶,半盏浊酒,得岁月之清雅潇洒;朋友小聚,街头踱步,有知己之相濡以沫;闲来读书,信笔涂鸦,聊补往日疏惰;南腔北调,自唱自娱,健脑以防痴呆;气定神闲,怡然自得,仰看白云苍狗;优哉游哉,得其所哉,安度桑榆晚景。在这个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如《千字文》所言,能够做到“笃初诚美,慎终宜令”,“坚持雅操”,到达一个“枇杷晚翠”的境界,岂不美乎?

这本《千字文》,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言,连入场券的资格也够不上的,但作为启蒙读物,流行了一千五百年,自有其价值在。所以,读过几天旧书、上了点年岁之人,偶尔翻翻这本古老的教科书,也许不无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