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奋斗画传》并非讴歌之作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上海书评》连续刊出周劭《三十年代文坛八仙过海图》、黄可《肖像漫画高手汪子美》两篇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漫画的文章,读了之后大呼过瘾。文化老人一个一个走了,好看的回忆文章,亲历性掌故文章越来越难以读到了。
读过之后有了两个疑问:
一是,《文坛八仙过海图》首刊于哪本杂志?
二是,《鲁迅奋斗画传》是讴歌之作么?
周劭文章一开头提到魏绍昌先生“是当今文坛的掌故和资料专家”。并说:“去冬有一天,他来电问我,有没有见过三十年代某杂志上刊载的一幅整版的漫画《文坛八仙过海图》? ”魏绍昌对于三十年代漫画评价极高,曾下过这样的论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国漫画,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最富有特色、创造力以及名家荟萃的文艺种类。”
魏绍昌(一九二二年—二〇〇〇年)电话中说了“某杂志”的名字,周劭没有听清楚,两人便再无机会当面交流这幅《文坛八仙过海图》,所以周劭“没有实物,只得凭想象:这幅画发表的年份大致可以确定为1933年,而刊载的刊物不出于《论语》半月刊和《时代漫画》,而以前者可能性较多。”
我手头存有全份《论语》(只少一期),所以有把握说《新八仙过海图》没有在《论语》刊出过。魏绍昌所说“一幅整版”,我的理解是十六开杂志的两页,譬如鲁少飞的《文坛茶话图》即于《六艺》杂志上横跨两页形成“一幅整版”漫画。《鲁迅奋斗画传》同样也是一幅这样的“整版漫画”。《论语》从未刊载过横跨两页的大幅漫画。
《时代漫画》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共出版三十九期,时间上是不符合周劭所说的“1933年”的。我存有二十几期《时代漫画》,没有发现《新八仙过海图》。二〇一三年五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时代漫画》选本,是范用提供的全套三十九期作为底本,可以查查上面有没有《新八仙过海图》,这书我是有的,现在想查却怎么也找不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过六辑《老漫画》,我翻过,没有《新八仙过海图》。
按说《新八仙过海图》是应该发表在漫画刊物上才算门当户对。上海当时有十几种漫刊,有条件者可以翻翻看。还有一个途径,魏绍昌的藏书不是捐献给上海作协了么,直接从那里找,也算代替魏、周两位完成未了之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很有道理,既然按照周劭线索找不着这幅画,就往别处动脑筋吧。忽然想起在《逸经》杂志里好像见过这幅漫画,一翻还真是翻到了,但《逸经》是转载过来的,原发刊肯定不是《逸经》,还得接着找。魏绍昌可能没读到《逸经》,不然周劭不会这么讲:“八仙中有几位辨认不出,要我(周劭)为他辨认一下,他当携图前来就教。”因为《逸经》中《新八仙过海图》下有文字说明:蓝采和——俞平伯;张果老——周作人;李铁拐——舒舍予;韩湘子——郁达夫;汉钟离——丰子恺;曹国舅——大华烈士;何仙姑——姚颖;吕洞宾——林语堂。
《逸经》的这幅图是作为五知(谢兴尧)文《瑶斋漫笔》中的一节《新旧八仙考》的附图出现的,图不大,只占一页的一半,除了图下的说明文字,还有一行标题“新八仙过海图 汪子美作 斑园藏”。谢兴尧文中亦称:“至去年夏,林氏将赴美,某漫画杂志始有‘八仙过海图’,即摩登新八仙也。”这幅画确实是首刊于漫画杂志的,而且可以推断出是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漫刊。谢兴尧十几年前曾通过赵龙江兄借我的《论语》来复制姚颖的玉照。
周劭所说新八仙名单多有失忆之处,这在他文章的最后已经说明了:“一定与事实不符甚多,也只好由他去,读者只引为谈助好了。”
黄可先生是近现代美术史专家,他也没见过《新八仙过海图》,可见这幅漫画隐藏之深。
黄可先生对于这幅画的作者汪子美评价很高,如果这个评价只限于艺术层面那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可是说“汪子美除漫画创作漫画之外……他对文学界亦甚关注,尤其关注文化巨人、左翼作家领袖鲁迅先生。就在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其上海山阴路大路新村寓所逝世之后的当年11月,汪子美满怀深情地创作了漫画组画《鲁迅奋斗画传》……以肖像漫画的形式,讴歌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我认为不是很恰当。
鲁迅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漫画有没有如对木刻那么大的影响?毕克官在八十年代与多位老漫画家交谈中已经得出结论:没有什么影响。
鲁迅是漫画家笔下最称职的模特,画出鲁迅神采并不容易。大浪淘沙,风卷残云,汪子美的《鲁迅奋斗画传》足以传世。
我的审美也许有偏见,可是吾国近现代漫画传世之作寥寥无几也是事实,《新八仙过海图》无疑能进前十名。
三十年代的漫画家是不是像三十年代文学青年那样满怀深情地买鲁迅的账?我看未必。丁聪在鲁迅死后画过一张漫画。一个青年拿着报纸表情沉痛,上面报道鲁迅去世了。另一位青年对他说,“鲁迅的死算得什么,又不是阮玲玉。”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四日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在上海举办。漫展开幕前半个月,十月十九日鲁迅病逝,这于当时是第一等大事,漫展会不会有所表示呢,我只在漫展“目录”中找到鲁少飞画的《鲁迅对死之鄙视》,可惜未看到原作。后来我于某漫画刊物中欣喜地看到了鲁少飞这幅画,画名是《鲁迅之死》。木刻家刀下的鲁迅形象始终是正面的,漫画家则坚持职业操守——不挖苦还是漫画吗?骷髅手中的牌子上书八个颜体大字“上等寿棺,请君入内”。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歌颂鲁迅的意思。
漫画之功能第一位是讽刺,第二位是幽默,什么时候漫画成了讴歌的艺术手段?四九之后的漫画倒是产生了大批讴歌之作,比如大跃进中的“亩产万斤粮”漫画等。
汪子美的女儿为寻找父亲的漫画原稿和资料想尽了办法,对内追到了山西煤矿坑道,对外追到了俄罗斯博物馆,有一分线索她就使出一百分的力量。她那高昂的情绪很是感动我。我最近在外面用电脑、用克数很高的纸,复制《鲁迅奋斗画传》(25 cm×40 cm),非常精彩,宛如原作。每件的成本是五块钱,送给朋友,惠而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