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助秦连横破纵
危轩重叠开,访古上裴回。
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唐)温会《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苏秦“合纵”之术成功,六国消除了强秦之患,但对于秦国来说,却是外交上的严重失误。秦国称霸之路再次受阻。这让少年继位的秦惠文王十分苦恼。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
就在秦惠文王一筹莫展,迫切寻求应对六国“合纵”之策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挽救了秦国的困境。这个人就是张仪。
张仪何许人也?他为何要去秦国,又是如何拯救秦国困局的?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他与苏秦师出同门,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从学识来说,张仪比苏秦更胜一筹,只是人生际遇不同,苏秦先获得了成果。张仪也效仿苏秦游说诸国,希望谋得发展的机会。只是时运不济,他没有遇到慧眼识英的伯乐,以致穷困潦倒。
知识链接 张仪折竹
典出《拾遗记》。张仪年轻时替人家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子就写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折竹刻写,久而久之,就集成册子。后人遂以“折竹”或“张仪折竹”形容勤奋刻苦学习。
虽然时运不济,但他没有放弃努力,依然辗转于诸国之间。因贫穷卑微,他也深刻体会了人生的艰难以及荣华富贵之重要。那时候,地位卑贱之人,连基本的尊严都没有。在楚国的一番遭遇,时刻警醒、激励着张仪。
张仪和苏秦不分伯仲,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同门学道,人生也宿命般地纠结在一起。张仪的成功,不能不感谢苏秦。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苏秦并不是为了帮助张仪,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张仪。只是这种“利用”在客观上帮助张仪成就了大业。
苏秦游说诸国“合纵”抗秦,取得了成功。同时,他也很担心秦国攻打诸国会破坏他的“合纵”之术。于是,他想起了同窗张仪。
他知道张仪是一个重视颜面尊严的人,如果直接去邀请他来赵国,会伤了他的自尊。于是,他派人暗示张仪投奔自己。张仪果然前往赵国拜见苏秦。
张仪到苏秦的官邸,苏秦故意安排下人不予通报。苏秦不仅一连几天不接见他,还拖着不让他离开。几日之后,苏秦方出来相见。见面时,苏秦态度傲慢,不仅以仆人的饭菜招待他,还出言挖苦:“你没本事才会混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不是不能让你富贵,只是你不值得我收留。你回去吧。”
张仪原以为苏秦会顾及同窗之谊出手相助,谁知,苏秦不仅没有帮他,还出言侮辱。回去之后,张仪仔细思忖,当前天下只有秦国最为强大,也只有秦国可以收拾赵国。于是,他决定投奔秦国,让秦国帮自己洗刷耻辱。
▲鬼谷子画像
那么,苏秦处心积虑地引诱张仪来赵国,又为何百般羞辱他?
原来,这只是苏秦的一个计谋。张仪走后,苏秦告诉门客,张仪智谋出众,远胜于自己,只是自己幸运,先取得了成功。将来能掌握秦国朝政的,只有张仪。此次羞辱他,是担心他会因为贫穷而失志、贪小利而忘大业。激怒他,是为了激发他奋发图强。
游走诸国,是需要储备金的。这一点,苏秦十分清楚。当年,如果不是燕文侯的慷慨资助,苏秦也很难有机会游走诸国。他也知道,此时若直接送钱给张仪,定会引起他的疑心。于是,他心生一计,让门客假装与其在客栈偶尔相识,逐步接近,最后将资金赠予张仪。张仪拿着钱直奔秦国。
面见秦惠文王时,张仪大谈天下局势,探讨攻伐六国的策略。惠文王十分赏识他,张仪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此时,一路追随他的门客前来辞行。张仪十分诧异:“正是靠你的资助,我才有今天。如今我飞黄腾达,正要报答你,为何你却要走呢?”门客如实相告:“了解你的人是苏秦,不是我。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了六国的‘合纵’之术。他认为普天之下只有你可以得到秦王的赏识。他之所以激怒你,是想激励你奋发图强,以得到秦王的重用。这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如今你已成功得到秦王重用,我也该回去交差了。”
张仪听闻此言,感慨道:“我处在苏秦的计谋中而不自知,我实在比不上苏秦。如今我刚得到秦王重用,怎么会攻打赵国呢?”他让门客向苏秦转达谢意,表示不会建言秦王攻打赵国。
然而,苏秦的计策终究是落空了。张仪经过多年的挫折与打击,终于得遇伯乐,不仅有了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就算张仪在短期内有报答苏秦之心,不支持秦王攻打赵国。但他受到秦王的恩惠,报恩之心更胜,必然会以秦国利益为第一位。而且,他也不会轻易埋没了自己苦心研究出来的破“合纵”之妙计。
这个破“合纵”之妙计究竟是什么呢?
张仪所研究出的破坏“合纵”的计策就是“连横”,即破坏六国合纵链条上的某个环节,从中截断,进而使整个链条断裂,六国“合纵”之术自然不攻自破。
要各个击破,必然要从薄弱环节入手。张仪首先选择了与秦国接壤的魏国,用政治引诱和军事高压的双重手段迫使魏襄王背叛合纵。张仪出使魏国,被魏襄王任命为魏相。张仪虽然出任魏相,却是本着为秦国谋利的目的。他费劲唇舌,试图说服魏襄王背叛合纵、臣服秦国,目的是希望以魏国为首,引导其他各国效仿之,从而实现各个击破。然而他的这一招并没有得逞,魏襄王始终不愿成为破坏“合纵”的始作俑者。魏襄王还是认为“合纵”对魏国有利。
政治诱导不成,张仪改为军事打压。他暗地派人传口信给秦惠文王,请其出兵攻打魏国,魏国战败。第二年,齐国攻打魏国,魏国战败。秦国趁此机会准备再次攻打魏国,并先击败韩国,斩首八万韩军。秦国此举,使天下诸侯震恐,魏襄王也惊恐不已。于是,他迫不得已,通过张仪与秦国结盟。只是,这种结盟是为形势所迫,并非出于魏襄王的本意。待张仪回到秦国之后,魏国恢复了与六国的合纵。秦国再次出兵攻打魏国,并占领其重镇曲沃。魏国只好再次降秦,与之结盟。
降服了魏国,张仪的下一个目标是楚国。选择对付楚国,张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私怨。当年,张仪未得志之时,游走于诸国之间,被楚相污蔑偷盗其玉璧。受到殴打与羞辱的张仪,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他修书楚相:当初你辱我偷盗玉璧,如今我要助秦国攻打楚国了,你好好守卫你的国家吧。尽管如此,楚国最终并没有背叛合纵盟约。
苏秦努力维系六国合纵,张仪则费尽心机连横破纵。最终,合纵联盟因齐国和魏国的背叛而崩溃。
在张仪和秦惠文王的努力下,六国合纵联盟最终瓦解。秦惠文王念其功劳卓著,封其为“武信君”,并赐给他五座城邑。不久之后,秦惠文王过世,武王继位。武王自幼讨厌张仪,而群臣忌妒张仪的才能和成就,便趁机向武王进谗言。张仪担心大祸迟早降临,便用计辞去相位,回到魏国。公元前310年,张仪病死。至此,一代纵横家张仪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知识点思考 合纵联盟为什么会破裂?
合纵联盟基于抵制秦国东扩而结成。在这一共同目标下,六国都各有利害思虑。首先,六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没有因结盟而化解,彼此攻伐、战争不断,严重耗费了各国实力。其次,六国在与秦国的外交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韩、赵、魏三国与秦国接壤,受到秦国的直接打击,而燕、齐、楚三国在地理位置上远离秦国,受到的直接攻击小,因而彼此之间不愿互相协助,而是抱着置身事外的态度。最终,在张仪的逐个游说下,各个击破,随着齐国、魏国背叛盟约,合纵联盟彻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