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人类传奇:典龙造币与偒傣话
今天,我们如果有什么需要,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大到房子、汽车,小到打火机、铅笔,都能够很方便地用钱购买。但是,在几千年以前,在“钱”这个概念出现以前,人们如果想要得到自己没有的物品,往往只能通过很原始的方式去同别人交换,可以说是非常的不方便。
当社会物质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作为公共信用的载体和普世认同的等价交换物,能够促进物质流通的“钱”,就有了其必然出现的需要和条件。在德国国家古钱货币博物馆,对世界上最早起源的人类货币有一个排序,其中排第一名的是——贝币,中国。而在中国,最早作为“钱”而存在的贝币又诞生于哪里呢?结果让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4000多年前,它诞生于远离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的东海之畔,在今天被称为奉贤的地方,可能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发展的历程。
奉贤在远古时期,上古先民就在古华大地上生活繁衍。20世纪70年代,在奉贤柘林镇冯桥村小学旁的新开河两岸,沪南公路约300米处发掘出一个距今5300~4500年的史前人类遗迹(良渚文化时期),称“柘林古文化遗址”,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在遗址中出土了黑衣陶残器、夹沙陶丁字形鼎足、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柳叶形石镞等史前文物,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而在其后的奉贤古海岸线“古冈身”遗址中,又发现了厚达一米的贝壳层。这些奉贤的史前文明遗迹成为上海古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古上海的古海岸和成陆年代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中,奉贤古贝壳的发现在研究我国乃至世界的货币和金融发展史上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奉贤流传的典龙造币的传说中发现这些中国古金融与货币发展的端倪。
柘林古文化遗址
传说4000多年前,在尧的统治下,中原地区的物质基础已经较为深厚,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以“大羊”(即公羊)为价值标准进行交易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未来的天子当时还是普通农民的舜流浪到了东海之滨,也就是今天的奉贤一带的上海古海岸,结识了打鱼为生的“龙”,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兄弟,相互一商量,决定携手北上中原谋求发展。
奉贤海岸线
舜出生于稻米部落,熟悉水稻种植。在龙的辅助和支持下,舜在中原推广水稻种植,使得中原粮食产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得到了帝尧的关注。经过一番观察和考验后,尧发现舜不仅精通水稻种植,而且还具有非常高尚的品格,便欢欢喜喜地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公主大婚,作为驸马的舜收到了许多中原贵族的礼物。回礼是必须的,而且为了表达心意,礼物还必须既珍贵,又独特。该送什么呢?一时间,这个问题把一向足智多谋的舜都给难住了。作为舜的好兄弟,龙也为此着急不已。一天,他突然想起了家乡海里五彩斑斓的贝壳,在远离大海的中原,那可是稀罕物,作为回赠中原贵族的礼物非常合适。与舜商议一番后,龙亲自返回家乡,采集了一批漂亮的贝壳运往中原,作为舜的回礼送到了中原贵族们的手上。而这些在中原极为罕见的漂亮物什,很快便获得了贵族们的青睐,成为象征身份的装饰品。
尧、舜、禹的传说
历史按部就班前进,尧年老后将帝位禅让给了能力和品行俱佳的舜。舜给自己的好兄弟龙赐姓“典”,成为贵族中的一员,并委以纳言官的职务,负责发布命令和收集意见。由于舜的大力推广,水稻大量种植,中原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国力强盛,人们在生活物资有了更多盈余后,对交易的需求日益旺盛。这时候,物物交换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民众日常生活,也不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交易方式的改变,亟需一种既能被大众接受,又具有一定价值,还方便携带和使用的物品来作为公共信用的承载体。自然而然,当时被作为舜婚礼回礼的贝壳,出现在了舜和典龙的对话中。
贝壳在中原贵族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作为一种珍贵的饰品容易被接受;贝壳轻便而又坚硬,方便流通使用;贝壳产地远离中原,便于管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贝壳可以说是最佳的货币原材料。典龙再一次因为家乡的海贝而还乡,这次他肩上责任更加重大,关系着国家的经济。
作为货币使用的贝壳与作为装饰用的必然是不一样的。典龙回乡后,经过广泛而又慎重的挑选,综合贝壳的外观、大小、硬度、采集难度等多种因素,千挑万选出了最适合的“货贝”。然后便是大规模的采集和运输,从遥远东海采集的贝壳来到中原后,最终变成了人们争相获取的财富。并且,考虑到人们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典龙发明了“朋”的计量单位,将贝币用绳串起,5枚为一串,2串为一朋。从以贝为饰,到用贝为币,再到串贝为用,典龙成功地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体系。
今天,人们在奉贤发现了大量采贝遗址,并且在奉贤南桥出土了许多具有3000~4000年历史的古瓮(用于货贝运输的容器)。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认为:“贝壳是古代的装饰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常见于记载,大概发展成统治阶级之间的货币。”所以,我们从典龙造币这个优美故事中可以看出,在传说的尧舜禹时期,上古的原始中国人可能将海边的贝壳作为一种贸易交易的计量货币来使用。因此,奉贤史前人类遗迹中的大量贝壳,或许就是人类早期金融和货币使用的一种例证,为中国和上海金融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空间和领域。
古代贝币
除了类似“典龙造币”这些浮沉于历史长河中的蛛丝马迹外,还有一个证据至今仍然“存活”着,跨越千年,述说着奉贤曾经采贝为币的惊世之举。传说4000年前,当典龙从奉贤海岸上精心挑选出的贝壳作为正式货币广泛使用后,中原政权对于这种货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在奉贤就形成了一个以采贝、运贝为生的庞大群体——偒傣人。由于货贝的重要性和保密需要,在采贝、运贝过程中,这个群体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交流,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难学难懂的语言——偒傣话。直到今天,在奉贤金汇镇仍然有人在使用这一语言进行交流。
作为偒傣话专家,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告诉我们,偒傣话是独一无二的,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7000多种语言中拥有元音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普通话只有6个单元音,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英语有12个单元音,而偒傣话却拥有20个元音。
元音是不同经络中元气鼓荡发出的声音,人体有20条经络,对应20个元音。元气的鼓荡是需要由对应场景和动机来激发的,而一个元音的巩固在一个语言体中是需要这个人群长期约定坚持的。由于贝币开采的保密需要、长期的远途运输和群体的相对封闭性,拥有20个元音,难学难懂的偒傣话有了其形成和流传的必然性。目前,这种独特语言——偒傣话,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地被保护、传承。
(李晓栋 潘顺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