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畜养与“口福”之欲
与旧石器时代的纯凭天然赐予不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不再单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开始进入了农业种植和畜牧饲养的新阶段。
1977年发现于河南新郑县裴李岗的文化遗址,是距今约7500至69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它出土的石器中,就集中发现了带锯齿的石镰、长条形舌形刃的石铲、带四个柱状足的石磨盘和擀面轴式的磨棒等一系列农作物生产和加工的工具。此外还发现有饲养猪、狗等家畜的痕迹。与此几乎同时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距今约7400—7100年),也出土了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石磨盘等农用器具。而且,在磁山的八十多个窖穴中,发现了大量粟米的堆积,有的厚达两米以上。家畜也有猪有狗,还可能驯养了家鸡。
地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300年),除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等石制农具外,更有大量骨耜、少量木耜和舂米木杵等,而在其文化层堆积最下层出土的稻谷遗存,则是世界上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至于随处可见的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只要稍加点联想,就不难“闻”到当年烧煮猪肉时扑鼻的香味。尤其是这里还出土了一件印有长嘴大眼的家猪纹饰的陶钵,另有一个同时刻划着稻穗和猪纹图案的陶盆,堪称稀世珍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家猪饲养和种植农业的相互伴随。出土于山东胶县三里河的陶猪(彩图1),拱嘴,短尾,胖乎乎的,酷似家猪,更足以说明人们对家猪已经达到了相当熟悉的程度。
不消说,懂得了种植和饲养,生活来源的主动权部分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新石器时代人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不必再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地生活无着,只要勤奋耕作,再碰上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填饱肚子还是有可能的,品尝到美味也是有希望的,加上渔猎仍还是当时生活的重要来源,说不定哪天还可打打“牙祭”,额外美餐一顿。于是,人们对饮食也开始讲究点质量了,用石磨把粟磨成面,用木杵把稻谷舂去皮,不就是想要吃得更细一点、更好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