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与小雁塔
如果说气势浩大的城市和富丽堂皇的宫殿是世俗建筑的杰出代表,那么金碧辉煌的庙宇和高耸入云的墓塔则是宗教建筑的光辉典范。隋、唐两朝佛、道大兴。隋文帝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曾得到女尼智仙的帮助,因而在立国后不仅恢复了被北周武帝禁毁过的佛、道信仰,而且曾多次下诏兴建寺庙,把佛教作为国教来加以供奉。而李世民不仅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得到过道教势力的支持,而且为了与门阀士族相抗衡,他便自称为老子的后裔,以此来抬高皇族的身份,故而在保留佛教信仰的同时突出道教的地位。及至武后当政,为了夺取李氏皇族打下的江山,又特意抬高佛教来制约道教,大肆建造寺庙和佛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隋及唐初的宗教建筑便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隋朝在各地兴建的佛教寺院多达三千六百余处;而玄宗以前的初唐时期,寺庙又多了大约一倍。与此同时,道观亦随处可见。
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已罕有遗存。但从历史文献和古代壁画中可知,当时的寺庙已基本形成了对称组合的庭院式格局。其常见的形式为,整个建筑群以四合院为主体,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在内的主要建筑均处在南北中轴线的位置上。东西两厢设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罗汉殿、护法殿等次要建筑。此外在一些大的寺庙中还设有若干庭院、花园和客房。所有这些都突出了中国佛教世俗化、生活化、秩序化的特点,不仅与指向苍穹的基督教堂和幽闭清冷的清真寺庙迥然有别,而且与突出佛塔和宝殿而轻视生活建筑的印度寺庙亦形成鲜明对比。
在全部佛教建筑中,最具有宗教意味的要数佛塔了。然而这个原本是用于埋藏佛骨、祭奠亡灵的墓塔,在进入中国以后也越来越生活化、世俗化、审美化。首先,与南北朝时的情况不同,塔到了隋、唐已不再是寺庙的中心了。其次,塔的造型也因观赏、游览的需要而逐渐向阁楼化过渡。
004 四门塔(山东历城)
塔身平面为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塔内中央有方形塔心石柱,除塔刹略有装饰性雕刻外,通体朴实无华。
005 大雁塔(陕西西安)
现塔共有七层,高64米,底边各长25米。塔身自第二层开始,每层明显向内收缩,形成稳定的方锥体。
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的四门塔(004)建于隋代大业七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佛塔之一。此一建筑尚介于信仰和世俗之间,既没有过多的神秘气息,也没有浓郁的审美装饰。
而到了初唐时期的大雁塔(005),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该塔建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内,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造灵塔的事,坠雁被视为菩萨的化身,雁塔便由此得名。大雁塔始建于高宗永徽三年,当时玄奘为保存由印度带回来的梵文佛经,在慈恩寺内修建了一个五层砖塔,但不久便坍塌。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高至十层,后经战乱破坏,只剩七层。五代后唐又加以修缮。明代再次破坏,万历年间以砖维护,是为今塔。与四门塔相比,大雁塔虽然仍保留了简洁庄严的基本特征,但内外结构均有了明显的变化。远远望去,端庄雄伟、古朴大方。塔内设有木梯楼板,可逐级而上,攀登至顶,并可于每层四周的拱形塔窗举目眺望,因而具有了旅游观光的功能。塔底层的四面券门均有青石雕刻的门楣、门框,尤以西面门楣上反映唐代佛殿形象的“说法图”最为珍贵。南面券门外两侧的佛龛内,嵌有初唐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石碑,一块碑文是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则是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于是,书法与雕刻等艺术成分与帝文和塔名等文化因素相得益彰,使该塔已不仅具有了宗教的意味,同时还具备了审美的功能。唐代有所谓举子登科、雁塔题诗的风尚。时至今日,门内两侧仍嵌有明、清两代西安地区考中举人者的题名石刻。除“雁塔题诗”之外,当时的人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每逢“九九重阳”,长安的市民便结伴出游,登高远望。而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一天率众亲临大雁塔,以眺望“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李恒《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的长安景色。
或许,从考古学的意义上讲,作为“阁楼式”佛塔的早期代表,坐落于西安南郊兴教寺内的玄奘塔比大雁塔更多地保持了唐代的原貌。该塔是高宗总章二年为玄奘迁葬时所建,保留至今。其格式与大雁塔相仿佛,只是规模和名气略小而已。其他如建造于开耀九年的香积寺塔,亦为这一时期阁楼式佛塔的艺术杰作。
小雁塔(006)位于西安城南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望,因其体量比大雁塔小,故此得名。从佛塔建筑的角度上讲,如果说大雁塔是“阁楼式”的典范,小雁塔则是“密檐式”的代表。与“阁楼式”相比,“密檐式”宝塔亦呈多层格局,但除了第一层有较大的高度之外,以上各层的间距都很小。层檐之间或设小窗,更多的则采用通风、采光的小孔。塔檐用叠涩法探出,层层重叠,浑然一体。作为中国早期的“密檐式”建筑,小雁塔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塔身所构成的“弧度”上。塔的下面五层逐渐内缩的弧度较小,而六层以上急剧收缩,从而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外抛式的弧线,给人以流畅、秀美之感。有人将大雁塔比做体魄强健的伟丈夫,而将小雁塔喻为风姿绰约的俏女子,其动人之处可想而知。与大雁塔相似,南北券门上的雕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塔内设有木制楼梯,亦可拾级而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塔不仅基本上保留了唐代的原貌,而且与经明代重建的荐福寺相配,仍显得浑然一体。寺中悬有金明昌三年(1192)铸就的大钟一口,每日金声玉振,便是名扬遐迩的“雁塔晨钟”了。
006 小雁塔(陕西西安)
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塔的平面亦成正方形,底层每面长11米,原有15层,高46米,后因明代地震,顶部两层坍塌,现余13层,高34.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