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的育儿攻略: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实操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如何“说”孩子愿意听

唯有父母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自己的内心。如果不去关注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的心会被一层“你休想”“你不可以”的外壳武装,以保护“我为什么老做不好”“我真的做不好”“我怎么这么差”等强烈的自卑感不被他人发现。唯有在维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孩子才有勇气尝试与成人合作。正是因为尊重和鼓励并行的鼓励式教养维护了孩子的自尊,所以孩子才愿意与成人合作。

传统的打骂、惩罚、羞辱、指责和批评等方式彻底把孩子推向了自尊的低谷,甚至可以说是肆意地践踏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会用反抗和对立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也许孩子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那样做,但是本能会驱使他们那样做。因此,接纳孩子的感受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全书所有的攻略都从接纳孩子的感受开始。

攻略3:接纳感受五句型

看起来……

例如,孩子约定看半小时电视,可是还想继续看。

接纳感受的表达:“看起来动画片实在是太精彩,让你自己去关电视似乎是件很难的事情。”

这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感受到妈妈懂我。因为尊重了孩子被动画片吸引的感受,与孩子有链接,那么孩子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听起来……

例如,放学回家,孩子抱怨,自己多次举手,老师都没有看见。

接纳感受的表达:“听起来老师没有看到你多次举手,你感到很难过?”

作为父母不一定急着教孩子做什么,教之前一定要感同身受孩子当时的感受,用“听起来……”句型先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再教孩子方法。

你好像……

例如,孩子吃了一个棒棒糖,还想再吃一个。

接纳感受的表达:“你好像还想再吃一个棒棒糖?”

因为父母接纳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才可能会控制自己。也许有例外,但是有一点,孩子一定不会突然爆发不良情绪。

你似乎……

例如,孩子还想在小朋友家继续玩,不愿意回家。

接纳感受的表达:“你似乎还想再跟小明玩一会儿?”

我猜……

例如,孩子做了一件出乎你意料的事情,并且不怎么合理。

接纳感受的表达:“我猜当时你那样做一定有你的理由,你愿意多说一些吗?”

接纳感受的五个句型就像钥匙一样打开了孩子的心门,让父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无须五个句型同时使用,只要使用其中一个或两个就好。

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就意味着父母完全认同孩子的行为和结果呢?

挑战1:孩子不按照约定关电视怎么办

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情让果妈伤透脑筋。果妈一家与爷爷奶奶一起住,于是对待孩子有四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所以对于果果看动画片这件事情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见。爷爷奶奶对唯一的孙子十分疼爱,觉得平时学习压力那么大,多看一会儿电视没事。爷爷奶奶通常也能猜透小孩子的心思。每当果妈回家时,爷爷奶奶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刚刚开始看!”其实不用摸电视机果妈也知道,哪有那么巧每次都是下班回家之前孩子才刚刚开始看。爸爸是严厉型,说好到点关电视就必须关,二话不说直接关。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爸爸一关电视,果果就躺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这个时候爸爸把孩子提起来关到房间里,里面传来孩子的哭声、爸爸的吼声。房间外爷爷奶奶抱怨说:“不就是看一会儿电视嘛,小时候你也这样,我们都给你看。”果妈则表示,自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都有类似的无奈和无助,这个时候帮孩子也不对,帮爸爸也不对,感觉自己的育儿队友都不站在一条战线上。

·解决思路·

电视、手机和游戏在生活中无法回避,有的时候我们也用这些电子产品来应付孩子,效果显著。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说:“孩子坐不住,只有给她看动画片才能安静地坐2~3小时。”父母常常将电子产品作为让孩子安静下来的特效品,因此这些电子产品也赢得了“电子保姆”的称号。如果想培养孩子自控自律的品质,那么无论是电视还是游戏,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使用的时间。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了这一步在使用时间上就容易控制。以下攻略可用在孩子未上瘾前,如果已上瘾最好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只要父母准备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每一次都需要按照以下方式来对待,孩子年龄越小,攻略就越有效。养成习惯后,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

·父母攻略·

1.尊重约定

无论是哪种电子产品,极其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约定,没有约定就会在关或拿走电子产品时发生争执。

父母:“你想看电视是可以的,准备看到什么时候关电视呢?”

孩子:“看到长针指到5。”

父母:“当长针指到5的时候,是你关电视的时间,是这样吧?”

孩子:“嗯。”

这样我们就跟孩子做好了约定,约定后父母要相信孩子,在孩子玩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不去打扰孩子,更不要未到时间就不停地催促。

很多妈妈会说,我也常跟孩子约定,效果没有那么好。那要看“玩多久”是从孩子嘴巴里说出来的还是从父母嘴巴里说出来的,效果有很大不同。如果是父母说的,孩子遵守的概率比较小,孩子年龄越大,遵守的概率越小。如果是孩子自己说的,可能有一定效果。孩子是不会说出一个很夸张的时间的。当父母尊重孩子时,孩子是愿意合作的。但要避免“给孩子奖励”这样的情况,孩子平时大约玩30分钟,妈妈用以上方法跟孩子做约定时,孩子说只玩15分钟。妈妈心里一高兴,觉得攻略太有用。而后又开始心疼孩子玩的时间太短,孩子太懂事,然后说:“我再给你延长15分钟,玩30分钟好了。”如果是这样,又破坏了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因为奖励必然表明有人高高在上。而这样做,你猜猜孩子又会学习到哪些品质呢?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刻意多次提醒孩子“时间到了”。如果父母在孩子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生怕孩子错过时间,多次催促,反而引发孩子抵触的情绪。一方面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信任,约定也就无效。另一方面多次催促,孩子会想反正妈妈会帮我看时间,我只负责看动画片就好,妈妈不提醒还能多看些时间,岂不是更好?无论你有多么怀疑孩子,在第一次约定时,信任孩子非常重要。有了这个约定,很多孩子到时间就会自己关。当然,约定也不一定必须是时间,如果孩子年龄小,也可以按照看几集的方式来约定。一般情况下,孩子4岁多,父母就可以教孩子认识整点时间,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课也有专门教孩子认识时间的内容。使用这样的方式约定,父母都会觉得很惊喜,原来孩子是讲信用、有契约精神的。

2.跟进约定

孩子不履行约定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当以上方法都没有用的时候,时间又到了怎么办呢?妈妈可以尊重地提醒孩子:“宝贝,我注意到长针已经指向5了,是你关电视的时间,现在就去做吧。”一部分孩子会自觉地关掉。到时间的“提醒”和未到时间的“提醒”含义是不同的,到时间的“提醒”是建立在尊重而信任的基础上的,是善意的提醒;未到时间的“提醒”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是不尊重。

3.无声提醒

坐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给他指指时间,暗示时间已经到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话,如果父母说话很容易导致权力之争。我尝试过,孩子居然笑着点了点头。将无声提醒实践于多个方面,均收到良好的反馈,孩子觉得很有趣,妈妈很善意,也不会有情绪的困扰。

4.接纳感受五句型

如果“无声提醒”失效了,父母还可以怎么办呢?这样的情形多发生在动画片很精彩的时候——正邪双方正在战斗,胜负难分。如果父母不应景地做了无声提醒,孩子通常一声不吭,把父母当作空气,眼睛紧盯屏幕,全神贯注,压根儿忽视父母的存在。想想假如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刚好是情节扑朔迷离之际,一个电话打来让你回家,你通常也要拖一拖、磨一磨。对于成人来讲是精彩的电影,对于孩子来讲是好看的动画片。此刻只有孩子的感受被接纳的情况下,父母才能培养出自控自律的孩子。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接纳感受五句型就非常有用了。

妈妈可以坐到孩子身边这样说:“看起来今天的动画片实在太精彩,似乎让你自己去关有些舍不得?”果妈的反馈:孩子使劲点了点头,但眼睛一直盯着电视。重要的是这样说时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存在,而不再把父母当作空气。妈妈可以继续说:“妈妈小时候也喜欢看动画片,最好能看24小时外婆都不要来管,何况是这么精彩的时候。”果妈的反馈:那一刻孩子眼睛盯着电视屏幕,但笑了一下。孩子笑的含义——原来妈妈小的时候跟我也差不多。妈妈可以接着说:“因为宝贝跟妈妈约定当长针指向5时是你关电视的时间,你是希望妈妈帮你关电视还是你自己去关电视?”

一种情况,孩子自己就把电视关了,那么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谢谢你愿意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关掉电视时会有点不高兴,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好些,并看到自己的努力。另一种情况如同果妈给我反馈的,她的孩子说:“我不方便。”当孩子说不方便时,父母可以稍稍推动孩子一下。你可以找到遥控器,微笑地看着孩子,然后把遥控器塞到孩子手中,在孩子手指上轻轻地使力,按下关闭的按钮。

果妈反馈,当关掉电视时,孩子没有像以前一样大哭大闹,但还是有点不高兴,孩子跑到自己的情绪冷却空间(一个孩子情绪管理的工具,第2章具体讲解),他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通过发脾气来表示抗议,而是选择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我们在培养孩子什么呢?此刻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做到自律,因为孩子的自控自律是后天习得而非先天具备的。

养育孩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自然不会发脾气,可是长久这样,孩子的想法会越来越古怪,而父母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孩子的想法,顺着孩子心意的事情也越来越难办到。理性地想想,孩子未来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合他心意的时候,而他人并不会像父母一样迎合他,甚至他发脾气也不一定能影响他人。判断攻略是否有效果的标准不是孩子高不高兴,而是是否帮助孩子培养了优秀的品质。

无论孩子是什么感受,都需要被父母接纳,特别是难受、委屈、伤心、恐惧等感受,尤其需要父母的接纳和抚慰。一方面,心理学表明,小时候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有时会伴随我们一生,特别是有身体记忆的感受,往往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年龄小,他的行为和决定不见得都是对他有帮助的。父母的职责就是在生活中教练、陪伴和鼓励孩子学习如何做出判断、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决问题等社会和生活技能。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去教练、引导的第一步,否则可能会带来孩子更多的对立、反抗甚至伤害。在成人人际关系中其实也是这样的,不必太着急教,因为认同感受不是完全认同孩子的行为和结果。练习接纳孩子的感受,不是为了搞定孩子,而是父母帮助孩子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更是在培养孩子同理他人的能力,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父母小行动,孩子大改变●

EP父母练一练

如何用接纳感受五句型来接纳孩子的感受,要留意这个五句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两个以上。

1.孩子必须吃冰激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买了玩具,但还要再买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非要你陪,不让你上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晚上不想刷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略4:感同身受举例法

当人们在讲述自己的类似案例时,他人会有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受。在课堂上,妈妈们谈论上完家长课堂后的意外疗愈:大家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养育孩子的故事。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家孩子挑食的事情,一点点菜叶子都要挑出来,另一位妈妈马上分享自己家孩子如何挑食的事情,然后大家纷纷发言。要不了10分钟,孩子不睡觉、不刷牙和不做作业等事情,妈妈们无不通过“点赞”“+1”等方式认同。通过讲自己孩子的事情,妈妈们彼此相见恨晚,都是同频之人,不仅解压更是疗愈。刚开始谈论的主题不重要,问题怎么解决、要不要解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深深地被同理,自己再也不孤单,因为那么多人与你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举例法就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案例,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

在课堂上有一位小耗子妈妈,她给我讲述了一个将感同身受举例法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真实案例。

一天下午,妈妈在小区超市里给小耗子买了一个他最喜欢的棒棒糖。因为平时很少吃,所以他很高兴地吃起来。从超市出来,过马路时因为走得快,他的糖掉到了地上,粘了很多脏东西,不能再吃了。小耗子当时立马大哭,非常伤心。小耗子妈妈说:“小耗子的棒棒糖掉了,看起来小耗子现在很伤心、很难过。”小耗子突然就收住了哭声,只是有点抽泣,抬头看着妈妈。小耗子妈妈蹲下来抱着他说:“妈妈小时候,外公给我买了我最喜欢吃的饼干,妈妈也给弄掉了,而且掉在水坑里,不能吃了,当时妈妈也很伤心,也哭了。”这时,小耗子问妈妈:“妈妈,你也哭了?”小耗子妈妈回答:“是呀,因为妈妈当时也非常难受。”这时候小耗子已经平静下来了,他拉着妈妈的手往家走。在小区里面遇到了他的小伙伴,他赶紧跑过去对别人说:“我的棒棒糖掉了,我很伤心,我哭了。妈妈的饼干掉了,妈妈也哭了。”他完全从刚才难受的情绪里释放出来了。

如今小耗子妈妈已是二宝妈,在生活中她用鼓励式教养的方式养育着两个孩子。前文关于看电视挑战的案例中,其实也用到了感同身受举例法。之所以果果平和地关掉电视,源于果妈对果果看电视这件事情当下感受的接纳,讲到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看动画片(真实案例)。那一刻孩子眼睛虽然盯着电视屏幕,但笑了一下。这与妈妈们每次讲完孩子的故事被深深疗愈是一样的。简单的一个类似的案例让父母和孩子彼此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举例法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有效果,因为这与年龄无直接关系,其背后是人们都期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同理。

有一个问题要留意:为了让孩子合作,是否可以编一个故事?我的建议是最好讲述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位11岁小男孩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玩游戏,在学习了感同身受举例法后,小男孩的妈妈回家就践行了该方法:“看起来游戏很精彩,让你自己把iPad关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也很喜欢玩iPad……”小男孩说:“妈妈,你撒谎!”这位妈妈编的故事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不真诚,后面的交流就更难。如果父母没有相似经历怎么办呢?父母可讲述一个自己生气、愤怒或伤心等类似感受的经历。也许不是同样的事情,但情绪是一样的。孩子会通过父母讲述的事情,感受自己被理解和被接纳。

挑战2:作业太难,孩子不断拖延怎么办

在写本书时,孩子的一项作业是写“黄河和长江的调查报告”,他觉得这件事太难了,以至于在书桌前坐了半小时,就写了一个标题。全家人虽然在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但都看在眼里,那一刻都在比谁更有耐心。

我:“看得出来今天的作业很难,我注意到你半小时只写了一个标题。”(这是接纳感受的句型)孩子点点头。

我:“你知道吗?每个人都会遇到很难的事情,你遇到是正常的。妈妈最近也遇到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我从未写过书,几天过去了,跟你一样只写了一个标题。”

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由苦闷转为微笑:“那你怎么办呢?”

我:“跟你差不多,在书桌前坐了很长时间,可我想这是我想完成的事情。你猜猜看我会怎么办呢?”

孩子:“你写过文章。”

我:“是的,写文章跟写书虽不同,但都是写,我是会一点的。”

我:“还可以怎么办呢?”

孩子说:“上网查资料。”

我:“是的,我不会的时候,去查资料,买书来看。我昨天买了近10本如何写书的书,很有帮助。现在你的调查报告情况是不是跟我很像?你觉得你写调查报告难在哪里呢?”(孩子上六年级,对于这个年级的作业,家长多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不知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最好的方式是问问孩子,而不是从你的直觉出发。)

孩子:“过去两周,数学、语文、体育、音乐课上都在说黄河、长江,现在就要做一个系统的调查报告,可我从来没有做过呀。”

我:“你说得很好,我们感到难,往往是因为以前没有做过,第一次做就会难。参考妈妈的经历,你现在可以怎么办呢?”

孩子:“我以前写过阅读调查。”

我:“这个跟我写文章一样,你觉得哪些是阅读调查和这次调查报告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呢?”

后面的讨论进展得很顺利,孩子回到书桌前,给自己列了一个提纲,大概花了两小时自己查资料做海报,完成了他的调查报告。

有很多妈妈为了辅导孩子作业,去研读教学大纲,了解教学要求。这样做的确很让人敬佩,但绝大多数妈妈未必有这么多精力和时间,那么上面的沟通就很有价值了。核心在于我接纳了孩子的确“难”这个感受,并分享了我在生活中很难的事情。

后来我让孩子总结克服困难的方法,孩子这样总结:

作业有容易的,那么也会有难的,这样才能学到更多。

如果觉得难,找找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能事情不一样,但至少会有些线索。

不知道的信息可以上网查。

先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分享自己类似感受的故事,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习如何克服生活中的难题。父母唯有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锻炼孩子的这些能力,在将来放手时,孩子才有能力、有信心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

攻略5:积极倾听重复法

积极倾听并重复孩子的话也是接纳感受的一个攻略,但如何重复孩子的话有特定的句型结构。

场景1:情绪来自第三方

孩子放学回家不高兴,父母想问学校发生了什么,孩子会气呼呼地说:“我很生气,因为今天小明拿了我的橡皮,我希望他以后拿我橡皮之前跟我说一下。”

【试过的ABC】

A.“小明只是拿了你的橡皮,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别把自己给气坏了。”(说完孩子更生气!)

B.“你怎么这么无能,别人拿你橡皮,你就不能拿回来?你好歹告诉老师。”(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无能!)

C.“生气!生气!小孩子家哪有那么多气可以生!明天好好告诉他以后拿之前要跟你说。”(孩子会说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小明不可能在拿橡皮前跟他打招呼。)

有时父母不需要给解决方案,接纳孩子生气的感受就能解决问题:“你很生气是因为小明拿了你的橡皮,你希望他以后拿你橡皮之前跟你说一下。”孩子:“嗯!”孩子说完以后不再生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情绪就被疏导了。

父母只要认真地倾听,把孩子描述的事情重复一下(注意人称代词的转换),就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自己如何跟同学相处时,更不必太着急给出解决方案。孩子的情绪通过自己诉说表达,被父母积极地倾听后,就被疏导了。有时,疏导情绪不是非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而是让对方知道被听见、被接纳就足够了。

场景2:情绪来自父母

孩子:“妈妈,你实在太烦人,因为我做作业的时候,你不是说我太慢,就是说我姿势不对,我希望你不要打扰我。”

妈妈:“我真的很烦人,是因为你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不是说你太慢就是说你姿势不对,你希望我不要打扰你。”

孩子:“是。”

经过这番对话,孩子的情绪会舒缓很多,因为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了自己的困扰。即便在成人世界,积极倾听重复法也是有用的。这个攻略帮助一位爸爸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课堂上来过一对夫妻,因为没有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妈妈先上课,爸爸第二周上课。当我讲到这个工具时,爸爸恍然大悟:“现在才知道原来重复一下就好。”他一直纳闷,“女人心海底针”,怎么猜都猜不着,不如直接给出解决方案,结果老婆生了一晚上的闷气。他很不理解,好心帮老婆解决问题,可她却莫名其妙地生气。

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八点,老婆坐车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可是坐过了站,结果孩子上课迟到了。晚上见到他,老婆就说:“我今天太郁闷了,八点就出门,结果坐过了站,送孩子去早教机构还迟到了。”他说:“你坐过了站可以打车呀,怎么会迟到呢?再说八点出门,再怎么坐过站也不会花那么长时间,你又不是第一次去!”老婆哑口无言。其实这时只要他重复一下老婆的话:“你说你今天很郁闷,是因为八点出门,结果坐过了站,送孩子去早教机构还迟到了。”老婆也许会说:“是啊,是啊!我们吃饭吧!”

有的时候只是想让身边的人知道我们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无厘头的事情,他人听自己讲就够了,根本不需要解决方案,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跟你讲一件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那么简单重复孩子说的话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要稍稍留意语气语调,不能是讽刺、嘲笑或看不起的语调。

●父母小行动,孩子大改变●

EP父母练一练

如何用积极倾听重复法接纳感受?

1.孩子:“妈妈,今天实在糟透了,我没有戴红领巾,在放学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孩子妈妈,你如何接纳孩子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老板真的可恶,怎么把一个部门的活都给我一个人,我花三个晚上熬出来的文案,就因为一个错别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我。”

作为妻子,你如何接纳先生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闺蜜:“我居然遇到这样一个男人,我就多买了一件衣服,而且是刷自己的卡,他居然说我只知道花钱,真的太气人了。”

作为闺蜜,你如何接纳闺蜜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