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理性妥协也是一种涵养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在争论中、谈话时,有理的一方确实应该是占据上风的,所谓“理直气壮”嘛。然而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即便是有理也不会让自己的气那么壮的,在占理的同时他也会适当地考虑没有理的对方,甚至主动谦让,理性地寻求解决办法。
为何有理也要让人呢?这其实是一个修养和气度的问题。我们有句古话说得好:“君子不与小人斗。”一个谦谦君子是不屑于和小人发生冲突的,因为无论是有理还是没理,君子都占不到便宜。同样的,作为领导者,也要有谦让他人的气度,不与普通人争一口气,因为即使这口气争赢了,也不过是得到了一时之快,而最终却丢掉了领导的气度和身份。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杨翥是明朝重臣,最高官至尚书,然而即使有如此高的地位,他依然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树立了一时缙绅厚德的典范,为后人所景仰。
有一次,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怀疑是杨家人偷了,因此到杨府门口大闹,指桑骂槐说是被杨家偷去了。
得知邻居如此无理取闹,杨家人非常生气,想要出去教训一下对方。然而当他们把此事告诉了杨翥之后,却被杨翥阻止了。杨翥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
还有一次,天降大雨,杨翥邻居家院子积满了水,于是便挖沟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积水放到杨翥家去,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无端遭受了水灾之苦。这件事也让杨家非常气愤,但当家人告诉杨翥时,他却再次劝阻家人道:“别人家也是没有办法才把水放到我们家来的,就容他一次吧,而且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嘛!”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杨翥身为宰辅,还是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却能够对邻人如此容让,实在让人动容。其实这就是位高者的气度。相反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身为单位领导、公司老板却经常和路边的摊贩发生冲突,即便是对方的不对,有如此高的身份却和摊贩计较,无论是谁看了之后都会觉得这领导也太没有气量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明明有理的事,却要让着别人,即便显得有风度,但这也太窝囊了!”其实不然,理性的妥协并非仅仅能够标榜风度,其实也是消除“应激反应”的一种健康的心态,更是在人际交往中创造一种良好合作氛围的行为。
但凡是能够在有理的情况下还理性妥协的人,一定能够换来对方真心的感激,而我们要知道,一份真挚的感激,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便利。就拿杨翥家后来闹贼来说,如果没有邻居的帮忙,他家的损失恐怕就难以估计了,而邻居之所以帮忙,不就是因为感激于杨翥大度的“理性妥协”吗?
而且,理性妥协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在自己有理的时候,考虑一下是否要让着对方,也是对自我心态和自我意识的一次测试和检验。在想要发怒的时候忍住不发,在想要给对方以反击的时候放下“武器”,就能够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大气有涵养的人,自己的涵养究竟有几分,应该在什么方面改变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气度与地位一起提高。
所谓“自出山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权力在不运用的时候威慑力才大,理在不辩的时候才显得更高,一个懂得并且能够给人台阶下,在心里有一个容忍的空间的人,是能够为自己积攒下深厚群众基础的,也一定能够在领导的位置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