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两江新区通过打基础、建平台,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逐步成型,开发开放环境日趋优化,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明显向好,城市现代化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十三五”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1.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2014年,两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0.68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178.9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26.7%;进出口总额515.2亿美元,近四年年均增长88.68%;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61.6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1.6亿美元。见表1-2-1和表1-2-2。

表1-2-1 2010—2014年两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1-2-2 主要国家级新区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两江新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7:52.8:45.5调整为2014年的0.9:55.1:44.0,第二产业对两江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现代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全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如图1-2-1、表1-2-3所示。

图1-2-1 两江新区2010年和2014年产业结构对比

表1-2-3 主要国家级新区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比较

3. 科技创新动力增强

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科技创新示范区”,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平台逐步集聚,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两江新区拥有工程技术中心34个,占全市的32.4%;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占全市的20%。市级重点实验室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园区3个。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占全市的32.5%。

(二)主导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成型

“十二五”以来,两江新区逐渐形成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快速发展的局面,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初具雏形,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如图1-2-2所示。

图1-2-2 2014年两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业产值占比比较

1. 支柱产业集群基本成型

基本形成汽车、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一个300亿级产业链。

(1)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形成长安、上汽、福特等七大内资和三大外资品牌组成的“7+3”整车生产格局,2014年汽车产量178.15万辆,实现产值2111.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5%。

(2)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力

宏碁、华硕、东芝等笔电品牌厂商,仁宝、纬创等笔电代工厂落户两江新区,产业潜能加快释放。两江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2014年实现产值976.11亿元,笔记本电脑产量2164.46万台。

(3)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崛起

2014年实现产值345.88亿元,华中数控、嘉腾、希普瑞、聚研四家机器人企业落户两江新区,集研发生产、展示体验、科普培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重庆机器人世界正式开馆。中国北车重庆长客等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建成投产,以中船重工海装风电、华渝风电等为核心的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初步实现飞机装配、维修服务、飞行训练、飞行服务等环节的全面覆盖,恩斯特龙直升机实现量产。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

(1)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加快集聚

精进锂电子电池生产体系开工建设,韩国SK锂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从材料、电池芯到电池包的锂电池全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随着京东方8.5代线、莱宝高科5代线、奥地利奥特斯半导体封装载板、上海超硅8~12英寸抛光硅片的投产,相关光学膜、背光源、导光板、偏光片、电子材料等上游企业相继落户新区,涵盖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2)云计算和大数据加快推进

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五个项目陆续入驻;亿赞普科技集团打造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平台吸引了约2000家重庆本地中小企业入驻;神州数码、NEC、东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3)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发展提速

药友制药、凯联制药等7家制药制剂企业和海扶科技等4家医疗器械企业落户新区,远大环保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3.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成功获批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贸易多元化试点,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总部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达817.69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4%。

(1)商贸功能日益完善

着力改造升级观音桥核心商圈,加快建设空港、江北嘴商圈,规划建设礼嘉、龙盛新兴商圈,商圈体系和商业设施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以观光休闲和商贸为基础的都市型“大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观音桥商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逐步成为西部都市旅游新地标。

(2)现代物流功能不断完善

成功引进澳大利亚嘉民、新加坡普洛斯、菜鸟公司、综合双嘉及华荣货运等国内外物流企业127家,实现营业收入59.62亿元。

(3)金融核心功能又有新支撑

获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两江新区主要创新型金融机构达246家,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已建成楼宇约308万平方米,入驻金融机构40余家。2014年,两江新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59.78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8.6%,成为服务业第二大支柱(3)

(4)总部和会展经济实现新突破

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50余家,其中全国性总部企业5家。悦来国际博览中心体量全国领先,举办中国金属冶金展、中华医学会重症学分会、渝洽会、糖酒会等展会活动超过146场,参展商和观众达到170余万人次。

4. 现代都市农业优化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效凸显。2014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7.35亿元,年均增长1.3%,占地区GDP比重由2010年的1.7%下降至0.9%。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拓展都市农业功能,发展观光性果园、花园,建设乡村酒店和星级农家乐,在农业科技引领、农产品品牌培育、农机装备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加快打造临空都市农业,利用航空运输高效快捷特点建设葡萄、蓝莓、灵芝等亩均利润过万元的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集约化、规模化种植。

(三)重点功能区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以来,两江新区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加快城市形态开发,积极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产城互动发展良好。截至2014年,两江新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08.7平方公里,成为全市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的区域,见表1-2-4。

表1-2-4 “十二五”以来两江新区与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较

资料来源: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供。

1. 三大建成区稳步升级

建成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组团发展日益成熟。

观音桥商圈跻身千亿级商圈行列,基本形成以北城天街、世纪新都、星光68购物广场、远东百货、大融城等为载体,集购物目的地、潮流中心、城市地标、商务贸易枢纽和新兴高端服务业于一体的国际化都市形象和时尚文化风采的“都市活力中心”。

两路中心商圈发挥毗邻江北国际机场优势,建成安家田商业核心区、金港国际商业步行街、渝北美食大道、金港国际购物中心欧洲名品街等商业设施。

龙溪组团着力提档升级,建成长安锦绣天地商业街、财信城市国际商业街、北城国际商务中心等重点商贸服务项目。

2. 三大新城区快速扩张

江北嘴、礼嘉和悦来三大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初具雏形。

江北嘴金融核心区成功引进伟仕电脑和佳杰科技等结算中心、美国高盛投资集团、昆仑金融租赁,以及西南证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

礼嘉国际商贸中心区吸引了上汽依维柯、安吉天地红岩物流、普洛斯物流、特星实业、福满多、中船重工(重庆)、汽车研发技术与测试基地、龙湖地产、重医儿科医院等知名企业和单位入驻,长安福特发动机和变速箱、延锋伟世通、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建设。

悦来会展城国际博览中心建成投用,中国移动西南物流中心、重庆盐业物流中心、重庆领先物流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

专栏1-2-1 三大新城建设情况

■ 江北嘴金融城

建成楼宇308万平方米,总部大楼开工建设,成功引进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业及相关产业的总部,初步形成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新型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互相促进、产业链完善的金融业发展体系。

■ 悦来会展城

依托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等平台,已初步形成集商务会展、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际会展新城。生态城动工建设。五星级酒店重庆悦来温德姆酒店即将建成。

■ 礼嘉商贸城

打造集多元消费、生态总部和高品质居住于一体的服务产业集聚、主题特色鲜明、时尚品质凸显的国际商务中心、体验消费中心、城市生态型文化休闲和旅游中心。

资料来源:两江新区官网,http://www.cq.xinhuanet.com/2014/ljxq4th/。

3. 三大工业区建设进展迅速

各工业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城市功能提升进行建设,发展成效显著。

龙兴—鱼嘴、水土等新兴园区的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6.63平方公里拓展到22平方公里以上,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更加完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北部新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产业结构向“优二进三”方向提档升级,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已形成400多万平方米产业楼宇、5000亩生态公园,集合1000多家企业、10多万商务办公人群。

各片区(组团)开发建设情况见表1-2-5。

表1-2-5 各片区(组团)开发建设情况

4.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两江新区积极打造智慧城市(4),已开展数字城管、数字公租房、数字劳动力服务平台等大量智慧城市相关工作,形成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及数据库,建成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等“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智能化、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专栏1-2-2 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任务

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任务可概括为“217”,即2项基础设施、1个信息平台、7项应用工程建设。

■ 2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面覆盖、高度融合的智慧两江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动态的实时数据获取;二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空间、人口、经济、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1个信息平台建设

1个信息平台指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对城市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交换,满足各行业需求。

■ 7项应用工程建设

7项应用工程建设体现在智慧应用体系方面,包括建设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建设七大应用系统。

资料来源:两江新区官网,http://www.cq.zinhuanet.com/2014/ljxq4th。

(四)内陆开放核心功能加快彰显

新区大力推进“五港两中心一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全市口岸经济核心区,开放功能进一步完善。

1. 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构建

(1)“一江两翼三大洋”国际通道加快形成

向西,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连接内陆、中亚与欧洲,直达大西洋;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东中西部,连接“长三角”,直达太平洋;向南,借道贵州、云南、广西通达东盟和东南亚,通过渝深专列,连接“珠三角”,渝昆快速铁路通道通过瑞丽、曼德勒直达印度洋,连接南亚、东南亚。

(2)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加快构建

以空港、寸滩保税港、果园港、铁路港、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为基础,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依托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功能平台,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服务贸易得到齐头并进跨越式发展,寸滩港吞吐能力可达140万标准箱。

果园港是长江流域内河最大的水、铁、公联运港,已初步形成集装箱40万标准箱、散货300万吨、商品滚装车50万辆的吞吐能力(5),对云、贵、川等周边省市货物实现集聚和辐射。

空港国际航空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

重庆火车北站扩建及渝利铁路、渝万铁路、复盛枢纽站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随着中欧班列(重庆)铁路常态化运行,两江新区还拥有了向西直通欧洲的贸易“快车道”。

2. 开放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和寸滩港等国家级交通枢纽,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空港和水港两个保税功能区,分别对接航空和内河两个开放口岸,同时积极依托“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打造国家级信息枢纽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平台功能,在实体和信息两个层面形成国家级枢纽、保税(港)区功能区、开放口岸相结合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体系,新区工业园区、保税物流、金融、会展、信息五大开发开放平台功能释放效应增强,对外开放功能逐步完善。

专栏1-2-3 两江新区五大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情况

■ 工业园区开发平台功能大幅增强

按照“研发园+制造园+家园+物流园+生态园”五园合一的方式,建设鱼复、龙兴、水土三大工业开发区,现已完全具备承载重大产业项目的能力和条件,2014年末入园企业累计建成工业厂房400万平方米,超过2010年两江新区成立时的总和,累计建成产业楼宇45万平方米。

■ 保税物流平台功能日益完善

依托中国唯一的“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率先实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直通式通关模式,口岸聚集功能大大增强,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外贸口岸。果园港开港运营,进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形成“水、公、铁”联运的立体物流网络。

■ 金融核心功能有新支撑

获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已有23家保理公司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22.41亿元。两江新区主要创新型金融机构达251家,注册资本708.5亿元。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已建成楼宇约308万平方米,入驻金融机构40余家。

■ 会展功能有新突破

40万平方米国际博览中心、16个国家标准展馆全部建成投用,2014年举办中国金属冶金展、中华医学会重症学分会、渝洽会、糖酒会等展会活动146场,参展商和观众达到170余万人次。

■ 信息汇聚能力有效增强

利用重庆市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契机,两江新区全面启动国际云计算产业园的网络汇接中心建设。水土云计算中心已建成4万台服务器,太平洋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腾讯等数据中心相继入驻。

资料来源:渝两江党文〔2015〕2号。

3. 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门户效应不断增强,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协同推进,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跨境贸易结算起步良好。累计引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美国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安博物流、韩泰轮胎、SK、日本三井等12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占全市一半以上。2011—2014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105.03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1.63亿美元、内资3886.08亿元。如图1-2-3所示。

图1-2-3 2010年以来两江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

(五)重大基础设施快速完善

两江新区加快推进机场、铁路、港口、城市道路等重大交通设施,以及水、电、燃气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市基础设施最完善、经济地理区位最好的区域。

1. 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初现

初步形成长江上游地区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主体框架。重庆港依托寸滩、果园等港区建设,2014年实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准箱。两江新区拥有8条国家级铁路和8条国家骨干高速公路,逐步形成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以城际客运为重点的重庆火车北站功能日趋完善,鱼嘴站和唐家沱站等货运站铁水联运功能持续发挥。内部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机场高速及绕城高速、内环及“金”系列快速干道使区内各板块呈网状连接,各新兴城区、园区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全线通车,5号线、环线建设稳步推进。江北机场在西部率先实现双跑道、双航站楼运行,第三跑道、东航站区建设积极推进,T3A航站楼即将投入使用,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年飞机起降26万架次的运行需要。

2. 水、电、气、讯、污等配套建设全面跟进

给排水、能源、信息、生态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十二五”累计开建水厂3座、污水处理厂4座、电站12座,建成通信基站42座,建成配气站2座、供气管37条,安装完成3.9万户民用气,迁建完成各种管网1064公里。日供水规模为20万立方米的鱼嘴水厂和日处理量6万吨的果园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苟溪桥水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0.43亿元。建成15座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华能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主厂完成40%。

3.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新区不断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2014年成功开通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能力达1030G,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到3600G,跻身国家级信息枢纽行列。全面推进云计算中心数据通信枢纽工程,水土云计算中心已建及在建服务器规模为16万台。

(六)民生建设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在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10年的19143元和7152元,增长到2014年的29657元和14125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433.7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60.8亿元。如图1-2-4所示。

图1-2-4 两江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2.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推动城乡居民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公租房和“一改六好”新安置房建设(6),2014年建设公租房300万平方米,配租9000套,入住2.5万人;续建安置房47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107万平方米,已安置人员约4.3万人。建成一批医院、学校、街道文化中心等社会公共服务配套机构和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更趋完善。同时,全力做好“农转城”人员、征地农民、低收入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7)。针对“农转城”群众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切实提高“农转城”人员的综合素质。(8)

专栏1-2-4 两江新区对“农转城”群众的社会保障情况

■ 社会保险保障方面

确保开发区内“农转城”人员“即征即保”,及时享有征地“农转城”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并确保有条件的“农转城”人员再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 教育医疗保障方面

积极构建教育服务体系和优质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以及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等,使“农转城”人员共享大众化教育,享受优质医疗保障服务。

■ 就业培训服务方面

结合企业用工需求,为“农转城”群众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素质培训等分类就业培训,结业后双向选择、推荐就业。建设充分就业示范区,推动入园企业提供15%以上的岗位用于“农转城”人员就业;安排“4050”人员参与物管、市政、绿化、保洁等劳务工作,基本实现消除“0”就业家庭的目标。

3. 社会发展更趋和谐平安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治安防控等专项整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两江城市精神加快形成。

(七)生态型新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立足“两江四山多廊道”生态格局,积极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景观,宜居宜业城市形态加速呈现,内陆国际性生态新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1.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两江四山多廊道”生态格局进一步完善

道路绿化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云汉大道(9)、方正大道、长安大道、两江大道等道路景观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二级河及其他水系支流形成的河流景观廊道,开展双溪河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御临河城市内河生态景观带建设。

(2)“百园之城”生态景观面貌初现

批量建成多个大型公园、主题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生态景观工程。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龙头寺公园、照母山森林公园、鸿恩寺儿童公园(西部首个儿童公园)、园博园、石子山体育公园、中央公园(西部最大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九曲河湿地公园、桃源公园、滨江文化园等64个公园(10),思源郊野公园、龙湾森林公园等绿色工程建设也稳步推进。

2. 环境保护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1)打造智能、低碳、集约型生态城区成效显著

坚持“智慧+自然”的城市开发建设理念,稳步推进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项目、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项目、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等项目建设,依托悦来新城率先试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生态治水”,在要素利用上坚持“三率一力”(11)标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集约使用土地等要素。

(2)生态环保理念深入融入项目审批环节

两江新区坚持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将生态环保理念与开发开放理念融为一体,将环保管理体系与开发建设体系合为一体,将环评管理制度与工程管理制度并为一体,加强环境保护治理。2014年,通过严格的项目环评、环境准入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引入优质产业和生态化项目,全年共办理环评审批257件,环评申报292件,无一例“三高一资”项目进入和违规项目审批。

(八)改革创新动力不断彰显

两江新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科技创新、保税港区功能拓展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改革创新也为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

新区直管范围和经济管理权限逐步扩大,形成了目前“11+1”的管理体制(12),并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对两江新区管委会及职能机构、市级部门派驻机构进行授权,直管区在整个新区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得到强化,江北、北碚、渝北及北部新区等片区赛势发展,新动力也不断增强。

2. 大部制改革快速推进

完成市级部门派驻两江新区和北部新区分支机构的优化整合,国土房管、环保、规划、地税分局分别合署办公,将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整合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13),精减人员16%,内设机构精简76%,北碚区级部门减少3个,江北、渝北进一步理顺部门与街镇权责。整合优化招商团队,2014年将原汽车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产业、国际经济合作四个招商办公室职能整体划入产业促进局,启动两江新区和北部新区联合招商工作(14)

3. 行政审批改革又有新进展

“两江新区网上政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探索推行并联审批、重大招商项目容缺审批等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推行新型审批服务,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制度,全市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工商登记、建设报件“前置变后置”办理等改革措施。在项目建设管理领域,按照部门审批“互不为前置”要求,探索开展园区前期准备工作和部门实质审查提前介入、并行办理;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出台《两江新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实施意见》以及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管理并联审批、建设项目“一费制”和“联合竣工验收”等“1+4”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完善行政审批项目库。

4. 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

在中西部率先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创新跨境人民币回流渠道及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争取全国票据中心建设项目,吸引跨国公司离岸金融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和企业总部结算中心落户两江新区。

5.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稳步开展混合所有制探索,两江新区所属多家直属国有企业拟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运作、PPP模式等形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6. 保税贸易创新取得突破

积极开展海关“1+10”改革创新试点,持续推进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创新、保税仓储物流、离岸结算等工作。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批开展促进贸易多元化试点,进口肉类、水果指定口岸获准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