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与本质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他的许多哲学思想承继其先师柏拉图。柏拉图把知识分成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不可见的抽象形式;另一种是可见可感的具体事物。哲学的任务就是用纯粹的理性思考或数学推理来了解真实的形式世界,以达到“真知”。(13)亚里士多德秉承这一思想,将事物的属性分成本质属性和偶然属性,哲学的任务就是区分这两种属性,并排除非本质的偶然属性而达到对本质属性的认识。这种思想传承到黑格尔就形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他也被认为是本质属性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本质先于存在”,认为存在是具体概念,具有直接性;而直接性最具片面性,因此存在是一种假象,是一种否定和虚构的东西,只有本质才是永恒和真实的。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哲学家坚持本质主义的哲学观,如洛克、普特南等。

本质主义坚持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首先要区分本质与非本质。这样就出现了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可以说,二元对立就是从本质主义那里开始的,并成为这一哲学思想的基本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古已有之,但真正作为一种方法论还是从笛卡尔开始的。笛卡尔首先区分思的“我”与思的“对象”,确立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把本体哲学变成认识哲学。

他认为,主体始终是一种理论性的存在,不是一个个具有差异的从事各种活动的感性的人,而只是一种理念,是主体理念。这样的主体是独立于客体存在的静观者,而不是介入者或直接参加者。因此,笛卡尔把重点放在客体上,同时对客体又进行了二元划分。他一层层地划分,如:具体与抽象、偶然与必然、肉体与精神,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并认为后者才是本质的、必然的。他悬置主体,专注客体的认识,认为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客观知识。他的这些观点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人文社会学科,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思维方法,甚至思维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