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口才系统化训练的三个层次
这里,将口才系统化训练三个层次的结构示意图展示如下:
将口才系统化训练分解为三个层次的目的,并不在于显现其逐步提高的等级性,也不是强调必须在第一层次训练“达标”后再进入第二层次的训练,第二层次的训练“达标”后再进入第三层次的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可以是“齐头并进”的,而在可以“齐头并进”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划分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更为自觉地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把握自己在口才系统化训练中已有强项与尚存弱项的具体所在,明确自己在口才水平提高方面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提高、完善的具体途径。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心理素质(训练)与风度气质(训练),因为难以列出独立的专项训练模式,但却始终对口才能力应用的效果发生着影响,因而不将其划入某一层次,而是使其标准要求一以贯之地存在于三个层次训练的始终。
这里,再将三个层次训练目标、项目、检测标准列出分表展示如下:
(一)口音规范训练层次
在此训练层次,我们不难看到,母语方言发声习惯既是口音规范训练的基础条件,往往同时又是规范训练需要加以改正的对象。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抛开自己的母语方言与发声习惯凭空训练,因而这种既要依赖母语方言与原发声习惯进行训练,又要在训练中改变母语方言与原发声习惯的矛盾冲突,就成了这一层次中普遍存在的训练难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在“改变习惯”的“可塑性”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有的人即使经过长期训练之后,所学成的普通话仍留有程度不同的方言痕迹,以至形成诸如闽粤普通话、江浙普通话等“混杂式语言”,还有的人则虽然学会了如何运用“丹田之气”发声,可是一与人交流说话,仍然又回到气息过浅、喉头过紧、声音难以持久的老习惯,其原因,就在于母语方言、发声习惯的顽固干扰。
这种顽固干扰的存在,使得口音规范训练,尤其是对于已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常常成为一项“事过倍而功难见其半”的低效率训练。在此情况下,学生如果过久地执著于这一环节的训练,往往会导致对口才系统化训练自信心下降的不良现象。为了消解这一负面影响,可以将这一层次的训练目标分解为“理想训练目标追求”与“现实训练目标追求”两个环节。理想训练目标当然是指自己应当达到的“口音规范”的标准水平,而现实训练目标则是在近阶段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在训练中,只要能对现存问题有所改正,能在口音规范目标指导下,对自身口音条件的利用趋近合理,进而使口音显得比训练前悦耳中听,就可以算是实现了“现实训练目标追求”。这样,显然有助于保持学生的自信心理,进而推动其在规范标准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母语方言逐步修正调整,对原发声习惯进行合理完善(而不是一味地强扭硬别,强行追求“理想训练目标”的绝对水平),这样,反而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接近“吐字畅晰、语调适中、节奏合理”,并最终实现“口音规范”的理想目标。
(二)口语能力训练层次
此层次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原本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说话能力,转化为理性自觉状态的口语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此层次的训练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无疑是训练的基础条件。说话能力强,其口语能力训练的起点就高,相应地,其检测的具体水平也就应当随之提高。而写作能力的具体显现,由于常常可以代表说话人对该表述话题理解与显现的最高水平,因而是口才训练中,强化逻辑结构、完善语法修辞的必要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条件(所谓辅助条件,就是说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地借助,但不可过于依赖)。
此层次的训练目标,也可以分解为二:一是对口语能力专项分类的指导理论的明确把握;二是将某一口语能力应用于口才实践时,理论标准的自觉控制。
顺应这一训练目标,该层次的训练显然应以专项能力分类进行的形式展开。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将口语能力分解为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等项目,并进行专项训练,其目的,并不只在于训练学生如何朗读,如何演讲,也不是为了训练学生成为演讲家、雄辩家,而更在于通过这些口语能力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与他人进行思想、观点、立场、情感交流的不同方法与技巧,进而更有效地借助口语实现自己的目标追求。
由此则不难明白,此层次的训练中,“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等四个训练主干项目的“传导贴切度、宣传鼓动度、情感沟通度、事理辩服度”的“四个度”训练目标的确定,其实只是为了突出该专项技能最具个性特色的目标追求,而这一目标追求并不排斥在本专项训练中可以兼有其他专项训练中的目标追求,或者换句话说,该层次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为,每一专项技能训练都可以以上述“四个度”作为本专项训练的目标追求。
以“四个度”为具体目标展开口语专项能力分类训练,训练形式尽管多样化,总体目标追求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检测标准中所展示的四项标准,即表意准确、措辞贴切、构想周密、详略得当。
(三)口才显现训练层次
口才系统化训练的目的,其实并不只在于口音的规范(那只是语言交流思想内容的传导形式之一,而且,说话人即使达到了口音规范的水平,也并不意味着其语言表述的思想内容一定具有相当的水平),也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掌握某些口语专项能力(那只是思想观点的显现形式之一,而且思想观点的显现常常并不完全遵守口语专项能力的某些规则),更在于提高话题内容的表述与交流水平,使得话题内容以口语形式显现时,能具有闪光点,并最终使得说话人的职业口语达到口才显现的水平。因此可以说,正是在口才显现训练这一层次,体现了对口语系统训练终极目标的落实。
如果说口才系统化训练的中心环节是思维训练,那么,在口才显现训练层次,实现目标追求的基础条件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是说话人的知识结构,其知识面越是宽,知识储量越是丰富,就越是具有了口才显现的前提条件;二是说话人的思维模式,其思维模式越是接近立体化、科学化,就越是有助于实现话题内容的辩证思考,其语言表述的闪光点就可能越多,其口才显现的水平就可能越高。
因此,该层次的训练应当在已具备一定知识储量的前提下,注重于思维素质与思维模式的训练,它一方面要求说话人能准确把握话题思考的宽度、深度,另一方面又要求与他人交流应对时的敏捷度、准确度。以此“四个度”为目标追求,我们可以逐项地展开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多向思维与综合思维等方面的思维素质训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训练并不限于“一项训练一种模式”,而是可以在一项训练要求中共存多种训练模式,这就使得思维训练在该层次中又显现出一种立体化、开放性的特点;同时,这些训练模式也并非“练一遍即可”,而是应该循环地、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稳步提高的良性发展。
此层次的训练以“角度新颖、见解深刻、反应敏捷、紧扣题旨”为总体目标追求与实现口才显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