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内部控制仅仅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原因就在于内部控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是因为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所以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完全保证企业不出任何问题。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可以从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两个方面观察。
2.4.1 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局限性
1.成本限制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要花费代价的,企业应当充分权衡实施内部控制带来的潜在收益与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控制点,实现有效控制。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实施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在于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如果设计和执行一项控制带来的收益不能弥补其所耗费的成本,就应该放弃该项控制。成本效益原则的存在,使内部控制始终围绕着控制目标展开,但同时也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符合成本效益的范围内开展并改进。
2.例外事件
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针对经常性的业务和事项进行的控制。但在现实企业中,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使得企业常常会面对一些意外和偶发事件,而这些业务或事项由于其特殊性和非经常性,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循,造成了内部控制的盲点。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一个重大缺陷在于它不能应对例外事件。企业在处理这些事项时,往往更多地凭借管理层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度,这就是所谓的“例外管理原则”。
2.4.2 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局限性
1.越权操作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使处于不同组织层级的人员和部门拥有大小不等的业务处理和决定权限,但是当内部人控制的威力超过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力量时,越权操作就成为了可能。一旦发生越权操作,内部控制分工制衡的基本思想将不再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
越权操作的危害极大,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流程,而且会为徇私舞弊、违法违规创造一定的条件。如果越权操作行为发生在基层,往往会引发资产流失、挪用公款等案件;如果发生在高层,则往往形成“内部人控制”,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力过分集中,经理人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较高,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短视行为泛滥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串通舞弊
内部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才有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轮岗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等。但是,这样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会计和出纳共同舞弊,采购部门和会计部门联合舞弊等。而串通的结果则完全破坏了内部牵制的设想,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效。可见,再严密、再完备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有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时候。
3.人为错误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和执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人为失误和人为失误而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的设计会受到设计人员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因而可能存在缺陷。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人员因粗心、精力不集中、身体欠佳、判断失误或误解上级发出的指令等,也会使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因此,任何内部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
4.36亿元票据案拷问烟台银行风控20
思考题:
1.请分析烟台银行票据案的深层次原因。
2.请评价本案例中恒生银行与烟台银行管理层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
3.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