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内部控制:基业长青的奠基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

【篇首语】

企业对外投资,是指企业对境内外的其他企业单位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未来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外投资业务,企业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开拓市场和业务、获取企业缺乏的资源等。本章将在介绍投资业务流程划分与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包括投资计划与立项控制、投资项目日常监控控制、投资项目处置控制。

【引导案列】

由中冶恒通并购巨亏引发的思考32

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恒通”)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于2007年9月并购重组民营钢企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简称“唐山恒通”)而成立的。中冶恒通前身唐山恒通于1995年创办,经过多年经营成长为国内钢铁深加工行业重要的民企集团,但2006年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并出现严重亏损,负债过亿元。当时,唐山恒通向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但由于地方政府考虑到公司破产对就业等方面冲击太大,破产申请未获批准,于是,其控制人梁士臣转而通过转让的方式脱手唐山恒通。2007年9月,经与唐山恒通多次洽谈后,中冶集团正式接手唐山恒通,设立中冶恒通,注册资本16亿元,中冶集团现金出资10.72亿元,占股67%;唐山恒通实物出资5.12亿元,占股32%;自然人梁士臣现金出资0.16亿元,占股1%。

然而中冶集团收购唐山恒通后,并没有改变其亏损的命运,反而使其陷入了更深的亏损泥潭。2011年7月23日,中冶集团在《中冶恒通的有关情况》中称:由于资产瑕疵,中冶集团在2009年将中国中冶上市时未能将中冶恒通纳入上市公司,并在招股书中承诺,上市后的24个月内,即在2011年9月24日之前,拟通过转让所持中冶恒通股权等方式予以处置。之后,中冶集团即着手处理中冶恒通的股权事宜。为了推进与港中旅集团的合作,经过协商,其他两个股东退出,2010年8月11日,中冶恒通成为中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同月,中冶集团与港中旅集团达成托管协议,约定由港中旅集团对中冶恒通进行托管;12月,港中旅集团提出不再对中冶恒通进行托管并退回中冶集团,中冶恒通随即停产至今。据2011年7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经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冶恒通自2007年9月成立至2009年年末亏损达46亿元,其2009年的净利润约为-10亿元。然而,中冶恒通的亏损并未止步于46亿元,其2010年度亏损额再度超过10亿元。其中,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到5%,总负债超过120亿元。企业成立不到4年就亏损了56亿元,很多业内人士都无法理解,一家只从事金属板材加工的企业怎么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巨亏?

中冶恒通并购的失败,导致了中冶集团巨额的亏损,这对中冶集团是巨大的打击,对国有资产是严重的损失。中冶恒通并购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中冶集团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乏力造成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投资业务的有效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在介绍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具体内容的同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投资业务的流程划分和职责分工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