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节点的眺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由替代能源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关于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季曦

一、对传统能源进行“清洁替代”已成大势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十年来,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的稀缺问题以及使用传统能源所导致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传统能源进行“清洁替代”已成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势。

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国“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法规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国仍然面临着稳增长的压力,发展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应对传统能源短缺、污染问题的主要思路之一,生物质发电等领域相关投入有望大幅提升。

二、“替代能源”开发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我们以生物质能为例来阐述“替代能源”开发面临的不确定性。

目前似乎存在着普遍的共识: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清洁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优势,既能缓解传统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减少雾霾、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然而,随着生物质能的崛起,由开发生物质能所导致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开发生物质能以增加替代能源供给的这种政策思路也面临着种种潜在的风险。

我们通过广泛研究多国的案例,从环境资源效应、社会经济效应和政策效果等方面对开发生物质能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多方位的评估和分析。

(1)生物质能是否可再生、是否清洁、对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问题都还存在不小的争议:

·生物质能的可再生性取决于其整个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程度,其可再生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生物质能地域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等,所以现有研究也暂无定论。但众多研究表明,生命周期评价边界越宽,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能的可再生性越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甚至是一种完全不可再生能源。

·现在对于生物质能的清洁性还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生物质能是释放CO 2的化石能作用的逆向过程,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仍有证据表明,生物质能并不如预期的那样清洁,一方面生物质能原料种植阶段将破坏碳汇、释放碳封存量;另一方面对其副产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且技术落后的国家开发生物质能产生的温室气体要远远高于技术发达的国家;此外,有些生物质能(如生物柴油)还会导致更多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化石能源与生物质能的竞争将降低化石能源价格,从而刺激经济活动的增加而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

·生物质能对水资源的影响体现在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水质的污染两方面。有些研究认为,大力推进生物质能将会使淡水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开发生物质能会占用空间,破坏土地、水体,从而破坏陆地及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

(2)我们从开发生物质能对收入及就业、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开发生物质能的经济成本三个方面进行了生物质能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总体来说,开发生物质能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是不确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方面,开发生物质能在短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生物质能的市场很脆弱,开发生物质能对国民收入以及就业水平的影响并不稳定,农民和很多相关经济体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

·尽管有学者坚持可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但生物质能“与粮争地”、“与粮争水”的现象广泛存在,不少学者坚持认为开发生物质能会加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此外,“人车争粮”的问题将使穷人的面包变成富人的汽车燃油,必然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而且,主流声音认为开发生物质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上升,严重削弱全球减贫的成果,使更多的人陷入贫困的境地。

·即便只考虑开发生物质能的经济成本,也并不能得出生物质能就比石油等传统能源更为经济划算的结论。开发生物质能的经济成本地区差异很大,在美国、巴西开发生物质能的成本低于国际油价,短期能够获益,但在欧洲各国,开发生物质能可能无利可图。对一些资源禀赋不足或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开发生物质能也很可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三、能源供给侧亟须改革

根据能源供需矛盾解决的着手点进行分类,能源管理可分为供给管理(Supply Side Management, SSM)和需求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 DSM)。供给管理是从能源供给的角度出发,对能源的生产者施加影响以保证资源的有效供给,将供需矛盾的解决方式重点放在资源的供给上。供给管理的主要方式是能源替代和贸易替代:能源替代主要是寻求替代性能源,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贸易替代则主要是通过进口能源及产业转移两种方式进行。需求管理由Clark Gellings于1984年正式提出,概括而言,需求管理是指在资源约束条件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措施规范使用者行为,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高能耗行业的依赖。

发展中国家进行能源需求管理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高能耗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一味强制淘汰或限制必然导致决定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产品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到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管理方式从供给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得仰赖供给管理的思路。然而,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发生物质能等可更新能源以增加能源供给这一思路确实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也亟须进行供给侧的改革。

首先,需事先开展系统、科学的评估。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我们的研究可知,开发生物质能等能源替代战略并不是一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我们应当理性对待替代能源的发展,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系统评估替代能源的各种优劣,因地制宜,冷静而审慎地做出决策,不能盲目跟风。

其次,技术和研发等供给先行。像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的“清洁性”、“可再生性”、“生态友好性”都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保障,否则可能只实现了消费终端的清洁和可持续,而把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留在了生产环节,造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假象。因此,政府、机构、社会应先加大对新能源技术和研发的支持。由于开发成本高居不下以及传统能源价格的波动等因素,替代能源的开发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为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替代能源的技术研发等行业,一方面要完善健全相关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配额制等具有法律保障性和补贴等具有激励性的机制,保障创新性资本的基本利益。

最后,不能盲目“以需定供”。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之类的能源供给管理思路是为满足需求而采取的外延式、粗放式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将助长各行业的能源消耗,不利于形成倒逼机制,促进高能耗行业进行体制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能耗效率。最关键的是,若不控制能源需求,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都会从相对稀缺最终过渡到绝对稀缺。由于生物质能等替代性能源的可再生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最终也会达到供给的极限,因此,要在逐步提高行业能耗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促进各行业自我更新改造,提升行业能耗效率,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长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