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雅语文课程的模型设计
在多次研讨探究的基础,我和语文教学团队一起,结合北大附小的特点在博雅语文系列课程中设计了三类逐步递进、有机关联、又互为补充的课程模型,即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北大附小博雅语文课程构建图
(一)直抵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在课程设计的初始,理清各类课程的概念和各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我们的分类课程设计中,目标设计直抵核心素养的各类要求。
基础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为学生素质的发展奠定共同性基础的课程。基础类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期待所有的学生能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夯实知识的基础。
拓展类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拓展类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的主题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在我们的设计中,拓展类课程力求达到以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研究类课程是为了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自主构建不足的问题所设立的。在研究类课程中,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社会、文化、自我,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博”“约”相兼的课程关系
从基础类、拓展类和研究类这三类课程的相互关系上来看,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试图做到“博”“约”相兼:既面向全体学生(“博”),又兼顾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约”)。
第一,这三类课程的受众不同。基础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主要面对全体学生,而研究类课程主要面对部分学生。
第二,这三类课程的内容不同。基础类课程主要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最基础类的知识,包括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知识以及文章中字词句段篇的安排与教授;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在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扩充需求,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拓展教学;研究类课程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针对某方面知识,进行相对专一的课程教学。
第三,这三类课程的教授方法不同。基础类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为主,拓展类课程主要以学生查阅资料、师生互动为主,研究类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相机点拨为主。
第四,这三类课程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不同。基础类课程主要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最基础部分,面对学生学习力的平均值来进行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扎实的学习基础,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拓展类课程主要面对基础类课程的拓展知识部分进行教学,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研究类课程是针对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来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
这三类课程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基础类课程是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的基础,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又有很多都是从基础语文课程衍生而来的。这三种课程在博雅语文大的课程目标指引下,为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