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机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增长速度。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650.20亿元。198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39.90亿元,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7.7%。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到1991年则超过20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0270.40亿元。此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如图1-1所示。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可支配资源水平等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越发明显。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高风险抵押贷款出现的严重问题很快引发了“华尔街风暴”,最终蔓延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因此长期处于“经济严冬”的威胁中,我国也不例外。

图1-1 1995—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增长率变化情况

为稳定国内经济运行态势,从2008年9月起,我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度放宽了货币政策,同时出台并积极推动了一揽子计划。尤其是从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经济危机的财政政策,其作用力度之大,出台频率之快,远远超出1997年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2009年,我国财政支出达到76299.9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幅度保持在9.1%的水平。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达到89874.1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8903亿元,其增长率达到10.3%。也是在这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赶11超24%%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11年起,我国财政支出始1终0%保持在10万亿元的水平以上,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更8是%达到17.6万亿元。在我国财政支出继续扩大的同时,我国国内6生%产总值增长率则有所回调,从10%逐渐回落至7%上下。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世界经济仍未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深远影响,产业复苏较为缓慢,经济转型势在必行,高端制造业呈现向发达国家回归的迹象,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发展中国家不断转移,这些都导致新兴国家快速发展面临不少新困难,世界经济处于阵痛中的调整期。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状态,而是进入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新常态。首先,新常态的出现体现在经济发展对各类要素的需要与现阶段可支配资源的紧缺之间出现了矛盾,产业结构需要得到优化和调整。其次,尽管我国市场的经济格局整体保持稳定,但原有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支撑10%以上的经济增速,需要尽快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和增长点。最后,对于已经实施的各类经济政策,市场消化情况值得期待,政策的有效程度需要得到充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