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的经济形势使得过去粗放式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促使我国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另一方面,在调整过程中不少产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由此也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地衡量我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成果,本章采用产业调整、民生改善、环境保护3个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下的多个二级指标,构建各具特点的分析模式和评价体系,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换和经济增长效果进行测算和评估。
本章通过研究认为,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发展具有主动向市场需要靠拢、向国内需要靠拢、向产业高端化和技术密集化靠拢的特点。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科技人力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国内市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均表明产业调整正在进行。民生进步效果显著,城乡居民无论在生活水平、大宗商品消费方面,还是在娱乐性活动方面均实现稳定增长,但城乡生活差距仍然较大。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始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保投入,提高人均生态资源占有量。但是我国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生产和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负面因素。
总之,我国在新常态下仍然实现了稳健的经济增长,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增长红利。在未来的发展时期内,我国应利用现有国际及国内市场环境和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同时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可感受的经济增长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宏霞。科技人才资源探析。当代经济,2007(17):68-69.
[2]崔兴中,焦丽平。绿色经济之我见。改革与开放,2009(22):95.
[3]耿国彪。建设生态文明奉献美丽中国——访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绿色中国A版,2013(3):11-14.
[4]郝栋。中国绿色发展下的产业升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2013-05-01.
[5]姜玲,等.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5):88-98,115.
[6]李坚,刘平。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未来与发展,2011(3):5-8.
[7]李曦。单位GDP能耗指标的正确解读。中国国情国力,2014(12):73-74.
[8]刘骏,等.强化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中国环境管理,2010(4):16-18.
[9]刘勇。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发展的战略模式及政策取向。中国经贸导刊,2005(2):31-32.
[10]马新辉。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理论探讨,2013(2):108-110.
[11]苗丽娜。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兼论英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启示。小城镇建设,2003(12):42-43.
[12]欧光南。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民生改善与民生发展。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46-50.
[13]宋儒亮。城市绿化应走法治之路。南方经济,2001(9):20-22.
[14]孙卫民。日本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7.
[15]王楠,何丽影。小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发展趋势。世界家苑,2013(12):194.
[16]夏涛。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团结,2013(6):30-33.
[17]于文瑞,程雅利。理性看待中国GDP.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11.
[18]俞鑫,朱学星。浅析科技人力资源逆向流动的动因及其对策。管理学家,2011(8):132.
[19]余远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秘书工作,2013(1):8-10.
[20]《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环境年鉴。北京:中国环境年鉴社,1995-2014.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2013.
[22]朱云鹃,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应用的问题与思考。科技与管理,2012(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