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贾桂强老师来自新疆,长得也有些新疆,为人又特别谦恭有礼,在青年语文教师群体中辨识度蛮高的,不过,我虽然早就认识他,但毕竟不在同一所学校,平时接触不多,更谈不上深度交流。
听旁人介绍,贾老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用力很勤,擅长文本解读,出了不少成果,课堂上跟学生对话却不见得占优势,当然这只是听说。所以,2013年某月某日当他把一份上课实录发给我,邀我评点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想到”:“没想到”他已经完成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没想到”他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那么有效率。我愉快地接受评点任务,写下了《也谈以学生的解读逻辑为教学起点》的短文,与贾老师切磋。
之后,我们的交流自然就多起来,了解也更深入了。但首次读到贾老师这份书稿时,脑海里浮现的还是这三个字——“没想到”:“没想到”他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完成了一部书稿,不是简单的论文分类汇编,而是像模像样的著作;“没想到”他这几年里居然如此系统地思考、梳理、建构了他的“生长式语文课堂”教学主张,尽管我已经多次听他说过他的构想。
细想想,对贾老师的作为产生“没想到”这种感觉,已经不止一次了。为什么他总是会取得让人想不到的进步?翻阅这部书稿,回忆起我们之间的交流内容,我找到了两个主要原因。现不揣谫陋,略述如下。
第一,锲而不舍的精神。
贾桂强老师的研修,有点像掘井,选定一个点,持续几年深入开掘,不见到汩汩清泉绝不停歇。
举例来说。他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研究始于2010年10月,他参加校级公开课评比,执教这一篇小说,因“文本的挖掘比较深刻”,获得了一等奖。同年12月,他从“学”的角度撰写论文《研究学情增补教材明确形象——如何确定节选类小说名著的人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文,在浙江省2010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2011年11月,恰逢湖州二中110周年校庆,他参加名师授课展示活动,第二次执教该课。与第一次相比,作了大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的“学”。反思两次执教的经验,他撰写了论文《以“学生的解读逻辑”为教学起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另一种教学视角》,就是我作了评点的那一篇,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语文学习》2013年第11期上。
梳理这一过程,可以清晰地见出贾老师“掘井”的线路:文本解读→教学实践→理论探讨。但这条前行的路线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上升。2015年他又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了论文《向文本的更深处漫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2015年7月,他在“浙江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项目培训班学习”时第三次执教这一节课,探索生长式语文课堂的建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多次反复。
正因为如此,贾老师看似在一个点上持续发力,影响的却是多个点,甚至多个面,实际带动的是他整体素养的提升。
第二,理论建构的追求。
说实话,我对中学教师建构系统语文教学理论本来不是太抱希望:一是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可能还缺乏创建理论的学力;二是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反对中学教师进行带有理论色彩的思考探索,恰恰相反,我认为:教学有特色、有成效的教师,往往不会满足徜徉于自己的经验层面,他们会为自己的经验寻找理论依据,进而也会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个人理论”。如果中学教师理论建构之“理论”的基本义是“个人理论”,那么,这种理论建构不仅完全可能,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其一,对一个教师个体来说,公共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才能切实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二,试图建构理论需要的系统学习、系统思考,能帮助教师超越经验层面,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三,正由于以上两点原因,教师具有理论建构意识,他的学科觉识会更全面更深刻,因而也更成熟。从贾桂强老师这部书稿诞生的历程看,似应如此。
贾老师默默探索生长式语文课堂十余年,直到2016年3月才第一次发声,他撰写的《基于学情诊断的“生长式”语文课堂建构——以两次执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例》,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上发表。此后一发不可收,相关论文连续发表或得奖,至2017年,在一定范围内,同行们开始把生长式语文课堂跟贾桂强联系在一起。又过了半年,贾老师就捧出了这部书稿,从生长式课堂的教学主张、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观评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他的生长式语文课堂构建的主张和实践成果,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想不到”的惊喜。在此过程中,贾桂强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俨然已具学科带头人之风。
据贾桂强老师自述,他的生长式语文课堂有三个理论来源,其理论基石为钱梦龙先生的“三主”理念和“语文主问题导读教学法”。最大亮点在于: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人的精神生长(语用力生长、思维力生长、审美力生长和文化力生长)。也许,这套理论,即便是“个人理论”,也还是“发展中”的理论,好在贾老师申报的生长式课堂研究省级课题已经立项,以他的执着和勤奋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果,他的理论也会更加完善。至于,这一理论会完善到何种程度,成果会在多大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今日的贾桂强已经成功地超越昨日的贾桂强,而明日的贾桂强也必然会超越今日的贾桂强。
胡适有云:“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愿以此语,与贾桂强君共勉。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