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原来是这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冒险家的故事

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公元前138年,有一批匈奴人前来归降,从他们那里,武帝了解到月氏国的消息。自遭冒顿单于、老上单于打击后,月氏国力大衰,国王被杀,脑袋被匈奴人割下来当饮酒器具。月氏人被迫向西大迁移,在遥远的西域重新立国。

倘若能与月氏国联合从东、西两面夹攻匈奴,不是可以彻底击垮这个北方劲敌吗?但是月氏国在哪呢?没有人知道。祁连山以西的土地,汉人未曾涉足,只知道那里沙漠广袤,戈壁遍布。刘彻毅然下诏:征募国内勇士,出使西域。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使西域,必须通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穿越莽莽沙漠与戈壁,克服变幻莫测的天气,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土匪强盗以及怀有敌意的国度。这个任务,明摆着就是九死一生、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的一次大探险。

在一个富于冒险、开拓的时代,危险并不能阻止冒险家前行的步伐。

郎官张骞慨然应征。张骞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次出使西域,将是一次改变历史的伟大冒险,其对中国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美洲探险对欧洲人的意义。使团共计一百余人,张骞担任正使,还有一名叫甘父的胡人向导,身份是奴仆。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使团出发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能否安全通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当时汉匈全面战争尚未爆发,两国处于相对平静期,张骞存有侥幸之心。

然而,张骞的侥幸心很快便破灭了。刚出国门,张骞使团便遭休屠王扣押,全体押解到匈奴军臣单于的王庭。汉使敢胆擅自入境,军臣单于勃然大怒,将汉使团成员全部软禁,放逐到寒冷的北方,以放牧为生。张骞沦为阶下之囚,过上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年。

匈奴是个崇武的民族,对勇士很崇敬。军臣单于十分欣赏张骞的勇气,想留为己用。他挑了一个匈奴女子,嫁给张骞,想以此来羁縻这位胆气非凡的探险者。几年后,匈奴老婆生了个儿子,这固然给张骞的生活带来快乐,但是勇士一刻也没忘掉自己的使命。他精心保存着皇帝授予的使节,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想方设法逃出匈奴。

光阴如梭,十年过去了。匈奴人对他的戒备越来越松,张骞心中明白,是时候离开了。由于使团成员被流放在不同地方,可以一起逃跑的,只有少数几人。

一天深夜,张骞与奴仆甘父及其他几人成功出逃,他没忘带上精心保存的符节。张骞并非要逃回国,而是要继续完成未竟的使命。他们一路向西,风餐露宿,靠着甘父精湛的箭术猎杀走兽飞禽以充饥。就这样,张骞等人饱一顿饥一顿,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跋涉,终于逃出匈奴,进入西域。

西域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意指祁连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新疆与中亚。张骞的到来,打开了大汉帝国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张骞抵达的第一个国家是姑师(新疆吐鲁番西北)。姑师国王听说汉使前来,大吃一惊。汉匈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汉与西域的交通线完全中断,怎么冒出个汉使来呢?张骞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国王听后非常钦佩,说道:“月氏国距离姑师尚且有数千里,道路极为艰险,葱岭(帕米尔高原)难以逾越,须绕道而行。我派个向导给你们,先去大宛,过了大宛,便可抵达月氏。”

在姑师向导的指引下,张骞一行人沿着天山南麓向西行进。这是一个巨大的盆地,即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沙漠广布。沙漠的南北两侧绿洲地带,分布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北侧的通道称为北道,南侧的通道称为南道,是东西交通的两大要道。张骞走北道,行经危须、焉耆、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捐毒等国。他很留心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河流、人口等信息。

数十日后,张骞到达大宛。大宛约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交界地带,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费尔干纳盆地,是西域一块风水宝地。大宛以农耕业为主,种植小麦水稻,国内有许多城镇。

大宛王听说大汉使节不远万里前来,非常高兴。张骞向大宛王许诺,倘若他帮助汉使完成出使月氏的任务,帝国政府必定馈赠丰厚的礼物。大宛虽与月氏相邻,但受阻于高山,不易直接通行,大宛王派遣使者和翻译与张骞同行,绕道康居国,再从康居南下进入月氏。

十年前,张骞应征出使月氏时,没人知道它在什么地方。经过十年的磨难,张骞不辱使命,终于来到月氏。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太多。然而,月氏人对张骞联合对抗匈奴的建议毫无兴趣。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们早已把国破家亡的旧事忘得一干二净。自从老国王被匈奴人砍了脑袋当作酒器之后,月氏人西迁到沩水(阿姆河)附近(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征服居住在这里的大夏人,重建月氏国。月氏地处高原之上,外敌很少,北部的康居与南部的大夏都臣服于它,月氏国王乐不思蜀,再也不去想着报仇的事。月氏离匈奴很远,离汉帝国更远,既不担心匈奴来进攻,也不担心汉帝国来犯。月氏国王虽对张骞客客气气,却绝口不提报仇雪恨的事,令张骞非常失望。

张骞在月氏待了一年多,他利用这段时间,深入了解西域的政治格局与风土人情,还到附近的国家游历,大开眼界。由于月氏无意与汉帝国合作,张骞决定启程回国。

公元前127年,张骞离开月氏,踏上回国的路途。

一个最严峻的问题摆在张骞面前:如何穿过匈奴领地,安全返回国内?如果不走河西走廊,就只剩下一个选择:翻越青藏高原。张骞打算选择后者,他翻过阿尔金山,进入青藏高原,然而,不幸又一次降临。他被高原上的羌人发现并扣押,此时的羌人臣服于匈奴,便将张骞等人交给军臣单于处置。

军臣单于仍然网开一面,不仅未处死张骞,还让他与匈奴老婆和儿子团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历经劫难后,张骞与家人团聚,多少感到一些安慰。但他仍是大汉的使臣,必须想方设法回国向天子复命。

一年后,匈奴政局风云突变,给张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逃亡机会。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去世。左谷蠡王拥兵自重,自立为伊稚斜单于,发兵攻打太子单于,匈奴内战爆发。此时不逃,更待何时?这一次,张骞没有抛下妻儿,他带着妻儿与忠诚的奴仆甘父再度踏上逃亡之路。经过一番磨难,终于返回汉帝国。

十三年前,以张骞为首的一百三十人使团出发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十三年过去了,张骞奇迹般地回来了,只是一百三十人的使团,最后返回的只有他与甘父二人,其他人都有去无回。在此期间,张骞遭遇被捕、囚禁、逃亡、再被捕、再囚禁、再逃亡的生涯,九死一生。但他终于活下来了,不仅活下来了,他还带回地理上的大发现。这些大发现,将完全改变汉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推动帝国进入一个大外交时代。

张骞的伟大,与汉武帝的英明是分不开的。没有武帝的雄心,就没有张骞伟大的探险。张骞带回关于西域的情报,令雄才大略的武帝意识到,这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张骞通西域的第一个意义,是促成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这几乎是通向西域的唯一通道。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两次横扫河西,浑邪王投降,将河西走廊拱手相让。

公元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发动漠北战役,重创匈奴。匈奴远遁北方,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的焦点,转向匈奴人控制的西域地区。受封“封望侯”的张骞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核心是:与西域强国乌孙结盟,强势介入西域,控制西域诸国,斩断匈奴的右臂。

汉武帝对张骞的计划极为赞赏,派他第二度出使西域。

乌孙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国王昆莫是一个杰出的领袖。军臣单于多次派出大军,企图剿灭乌孙,竟屡屡受挫。然而,张骞来得不是时候。昆莫年老,他的儿子大禄与孙子岑陬争权夺利,拥兵自重。乌孙国实际已处分裂边缘,国内政局的混乱,使昆莫没有心思考虑与汉帝国结盟。继联月氏抗匈失败后,联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计划也难产。

不过,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就。他派副使出使西域各国,汉使的足迹广布,从天山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从锡尔河到阿姆河,从帕米尔高原到里海的沿岸,从兴都库什山脉到印度河流域。向西最远到达安息国的首都番兜城(今伊朗达姆甘);向南到达身毒,即今天的印度,这是中国与印度两个伟大国家的初次接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庞大的汉使节团频繁出使各国,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外交史光辉的一页,也是积极主动进取的开拓时代。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返回国内。他被任命为大行,主管藩夷事务,约相当于外交部长,一年后病逝。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之前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除了自家的地盘,只知道周围的邻国,视野狭窄;他之后的中国,是世界意义上的中国,在与中亚、南亚、西亚频频接触中,开拓出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运输通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中国经河西走廊,在西域分为两支:一支沿昆仑山的北麓,经楼兰,顺塔里木河直抵莎车,越过葱岭进入月氏、安息,到达西亚,再从西亚直入欧洲,形成一条漫长的路上交通要道;另一支沿天山南麓,到达疏勒,越过葱岭,抵达大宛、康居。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世界交通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中国的丝绸产品就是通过这条通道销往欧洲。

张骞的地理大发现,促成汉武帝时代大规模的开疆拓土。直接的结果是经营西域:帝国的势力强势介入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北以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西域从此成为汉帝国对外经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扩张期。除了张骞通西域之外,帝国在西南也有地理大发现,这归功于另一位冒险家:唐蒙。

建元六年(前135),番阳县令唐蒙奉命出使南越国。在南越,他见到蜀郡出产的枸子酱,觉得很奇怪,就问当地官员:“蜀郡离南越这么远,为什么蜀郡的枸子酱会出现在这里?”南越官员说:“是通过牂牁江运过来的。”但是如何从蜀郡运到牂牁江,南越官员却说不清。

从南越回来后,唐蒙找到蜀郡的商人,打听详情。蜀商告诉他,商人是把枸子酱卖到蜀郡南边的夜郎国,夜郎国有一条牂牁江,可以行船,与西江相通,船只可以直达南越首都番禺城。

唐蒙听罢大喜,他是个既精明又有远见的人,意识到蜀商透露的信息有重大军事价值。他整理思路后,写了一道奏折,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核心是:从巴蜀打通一条通往夜郎国的通道,控制夜郎国,沿着牂牁江顺流而下,攻取南越首都番禺。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批准唐蒙的计划,并任命他为中郎将,率一千人从巴郡苻县(四川合江)出发,前往夜郎国。唐蒙拜见夜郎国王多同,代表汉帝国政府,给了大把银子,并乘机提出由朝廷向夜郎委派官吏,实际上就是将夜郎纳入大汉政府的管辖。夜郎及其附近的小国,一来看到唐蒙出手大方,再者认为汉帝国遥远,奈何不了他们,就纷纷表示愿意缔订盟约。

于是汉武帝诏设置犍为郡,负责管理夜郎国及其周边的小国,夜郎王改称为夜郎侯。由于汉地与夜郎的交通十分不便,必须修筑一条通往牂牁江的道路。筑路的重任落在唐蒙身上。唐蒙征发巴、蜀两郡的民工与士卒数万人,修筑从僰道(今宜宾市)到牂牁江的通路。由于地形非常复杂,修路难度大,很多人活活累死,致使巴、蜀两郡民怨沸腾。

为平息众怒,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前往巴蜀安抚民众,唐蒙被免职。这条通道修筑两年,最终因人员死亡太多,耗费钱财过巨,不得不停工。

位于巴、蜀西南的邛都、莋都、冉等夷国,听说夜郎与中国交通,捞到不少好处,心中好是羡慕,纷纷派出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归附中国,请求朝廷派出使者前往沟通。

汉武帝遂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夷。诸夷国得到大量金银帛物,纷纷内附中国。在司马相如主持下,拆除巴蜀与西南夷国交界处所设的关卡,大汉帝国的疆界大大扩张,西南边境西抵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南达牂牁(贵州黄平)。司马相如还修筑灵山道并在孙水(四川安宁河)修建桥梁,打通了邛都、莋都的交通线。汉政府设十县,派遣一位都尉负责管理新开拓的土地,行政上属于蜀郡管辖。

然而,西南诸夷之所以内附汉帝国,主要是见钱眼开,且自认为地形险峻,帝国的势力根本无法扩张到他们的地盘。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错了。汉帝国动用巴、蜀、广汉、犍为四郡的民力,大力开拓西南交通,西南诸部落大为恐慌,纷起叛变。

汉武帝以武力镇压西南夷的叛变,然而收效甚微。西南地势多崇山峻岭,易守而难攻,汉军长距离行军作战,困难重重。到元朔三年(前126),汉匈战争进入高潮,朝廷已无财力在西南大规模开拓。皇帝下令停止对西南夷的经营,倾尽国家之力,全力迎战劲敌匈奴。

直到张骞从西域返回后,才又一次刺激了武帝开拓西南的念头。

原来张骞初通西域时,曾经游历大夏国的首都蓝布城(今阿富汗的瓦齐拉巴德)。他意外地发现城里竟然出售邛地产的竹杖与蜀地产的布料。邛与蜀都位于汉帝国的西南,生产的商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大夏国呢?

细节决定成败。张骞与唐蒙一样非常细心,不放过微小的细节。由于汉匈战争爆发,交通断绝,这些商品不可能通过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进入中亚的大夏国。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在汉帝国的西南地区,一定还有另一条路可以抵达月氏、大夏。

向商人仔细盘问后,张骞弄明白,这些来自邛、蜀的商品,乃是从大夏国东南的身毒国(即印度)转送过来的。张骞判断,身毒国一定与汉帝国的西南相距不远。这意味着,从中国的西南,可以打通一条南方通道,经身毒国直抵西域诸国。

当时河西走廊还控制在匈奴人手中,汉武帝认可张骞的判断,决心打通一条西南国际交通线,直抵西域。

张骞负责打通西南交通线。元狩元年(前122),他派出四路使团,分道出发,寻找通向身毒的道路。不料,四路使团最后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原因是他们都遭遇到沿途诸夷部落的阻挠、袭击与抢劫,死了不少人,也损失了不少物品。

四路使团在西南的探索均告失败,可并非一无所获。

返回国内后,他们向皇帝汇报沿途的情报,最重要的信息有两条:其一,滇国是西南夷中比较大的一个国家,应该让滇国归附帝国,加强帝国对西南的控制;其二,昆明附近有一个大湖,名为滇池,这一带多劫匪,袭杀了不少帝国使团成员。

按照当时国际惯例,两国交兵不杀来使。西南蛮夷根本不理会这套,杀人越货。汉武帝心高气傲,吃不得亏,一定得报复。由于杀人越货的蛮夷出没于昆明滇池,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开凿一个二十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命名为昆明池,用以训练水军。

元鼎六年(前111),西南诸夷再度爆发大规模的叛乱。

最先叛乱的是且兰国(今贵州都匀),且兰王杀死汉使,率兵袭击犍为郡,杀死犍为太守。邛都、莋都纷起响应,加入叛乱的行列。

汉武帝紧急下令,调八名校尉率军镇压西南的叛乱。然而西南地区地形太复杂,八校尉与西南诸夷陷入苦战,无法取胜,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朝廷起用中郎将郭昌,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曾经多次追随卫青出征匈奴。郭昌作战以勇猛著称,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解决且兰国的叛变。且兰国的军队武器低劣,焉是汉军的对手,很快便被击破。郭昌进驻且兰都城,斩首数万,国王在逃跑途中被杀,且兰的叛乱完全平定。

然后,郭昌挥师西向,击破邛都、莋都,杀死两位国王。汉军进攻势如破竹,西南诸夷大为恐慌,冉等夷国纷纷表示归附,请求汉帝国派官吏管理。

武帝刘彻诏令在西南设立五郡:牂牁郡(管辖区为且兰国,位贵州都匀)、越嶲郡(管辖原邛都国,四川西昌一带)、汶山郡(管辖原冉国,位四川茂汶)、沈黎郡(管辖原莋都国,位四川汉源)、武都郡(管辖白马氐部落,武都在今甘肃成县)。

这次出兵西南,一举将叛乱之夷国置于郡政府的管辖之下,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更强了。

平定诸夷叛乱后,汉武帝遣使出使滇国,要求滇王归附汉帝国。滇王仗着自己有数万军队,而且与邻国劳浸、靡莫等属于同族同姓,以为汉军无法深入此地,傲然拒绝汉使的要求。劳浸与靡莫曾多次出兵偷袭汉使团,掠夺使团的财物,与滇国一样,拒绝归附汉帝国。

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决心武力征服滇国、劳浸与靡莫。

巴蜀两郡的大军深入南方,由在西南战场立下卓越功勋的将军郭昌任总司令,中郎将卫广任副司令。劳浸与靡莫两国位于滇国的北部,首当其冲。汉军势如破竹,轻松击破劳浸与靡莫,进入滇国境内。滇王大惊失色,自思不是汉军的对手,决定举国投降,归附汉朝。

刘彻下诏,在滇国、劳浸、靡莫这一地区设益州郡。

从元光五年(前130)唐蒙出使夜郎,到元封二年(前109)滇国并入帝国版图,前后共计二十一年的时间,汉帝国领土向西南方向大大扩张,共设立七个郡(犍为郡、牂牁郡、越嶲郡、汶山郡、沈黎郡、武都郡、益州郡),归降的西南夷国家及部落共计一百多个。

由于西南诸夷的归附,汉武帝雄心壮志,欲再次开拓西南国际交通线。此后几年,每年派出打通西南交通线的使团,多达十个以上。这些使团每到昆明就受阻,无法通过。这里的蛮夷太多,神出鬼没,杀人越货,截击使团。

早想征服昆明的汉武帝,在元封六年(前105)任命郭昌为拔胡将军,南下征讨昆明。昆明夷族部落众多,各自为战,但是在战术水平上与武器方面,与汉军相比,差距过于悬殊。郭昌率军猛攻,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一清除,大开杀戒,前后斩杀昆明夷数量,达数十万人之多。

汉军虽然控制了昆明,但打通西南到身毒(印度)交通线的努力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这条通道确实太难行走,既有横断山脉崇山峻岭阻断,又有茫茫的热带雨林,这些天然屏障,难以逾越。汉武帝打通西南交通要道的宏伟计划,最终不得不搁浅。

至此,中国开拓西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