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开疆拓土:从南越到朝鲜
汉武帝是汉代武功极高的皇帝,平定了南越与东越,开拓了南方万里之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南越的往事。
南越王国的建立者赵佗是秦朝时驻南海郡的一名官员。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军大举南征,扫荡南方诸蛮族,平定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三个行政区。几年后,爆发陈胜、吴广大起义,天下大乱,中原逐鹿,英雄纷起。远在南岭以南的南越,很快便脱离中国的版图。
时任南海郡军事长官的任嚣,胸有大志,想借此时机,割据自立,独霸一方。可惜他已年老,还未来得及起事,便病死了。临死前,他指定龙川县令赵佗接替自己的职位。赵佗一上任,首先阻断通向北方的通道,南海郡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公元前207年,短命的秦朝灭亡。赵佗更加有恃无恐,出兵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王朝建立后,南越并没有臣服,高祖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打算封赵佗为“南越王”,使之成为汉帝国的藩臣。
公元前196年,陆贾抵达南越。赵佗听说汉使前来,摆出一副妄自尊大的架势,衣冠不整坐在堂上。陆贾大喝道:“足下本是中国人,如今自甘沦为南蛮,尽丧中国之风俗,想凭借区区南越之地,与帝国天子抗衡,我看足下要大祸临头了。”
赵佗吓了一跳,慌忙正坐,谢道:“我在蛮夷地待得时间久了,差点忘了中国的礼仪。”
陆贾乃一介书生,能说会道,他软硬兼施道:“大汉天子怜悯百姓受战争之苦,不想对南越用兵,遣我前来,授予足下南越王印,互通使节。足下不仅未出郊相迎,北面称臣,反而倨傲自大,坐井观天。倘若天子闻此,必定掘足下先祖的坟墓,屠灭宗族,遣偏将率十万雄师南下,取南越易如反掌。”
赵佗问道:“我与皇帝相比如何呢?”
陆贾拂然道:“足下不过数万人马,皆蛮夷之辈,国土比不上汉帝国的一个郡,跟大汉皇帝有什么可比的!”
赵佗哈哈笑道:“我没在中原起兵,只好在此地称王,倘若我居住中原,未必不如汉皇帝呢!”
陆贾在南越住了好几个月,与赵佗日夜饮酒,畅谈天下大事。赵佗说:“南越这个地方,没有人可以畅谈得如此痛快,先生此来,说了许多话,我闻所未闻,真是收获良多。”陆贾向赵佗晓以利害,劝他早日归附汉帝国。赵佗表示愿意称臣,归附汉廷,互通使节。陆贾圆满完成外交的使命,准备回国,赵佗依依不舍,临别赠送许多南越珍宝物产,价值千金。
南越成为汉帝国的藩国后,相互通商通使。南越从汉帝国进口大量的铁器、农具以及牛、羊、马等,每年也献上特产给朝廷。
数年后,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当权。吕后一反刘邦的政策,对南越限制出口铁器、农具,牲畜只出口雄性,不准出口雌性。这些贸易制裁措施使赵佗怒从心生,发兵攻打汉帝国,大掠而归。吕后派周灶为将军,率军讨伐南越,但受制于南岭的丛林,最后无功而返。
这样一来,赵佗更加横行无忌,挥师东向,攻打闽越国。闽越国是汉之藩国,第一任国王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在秦末时,无诸率领闽越人参加灭秦之战,后被刘邦封闽越王。赵佗大兵压境,闽越国被迫屈服,成为南越的从属国。赵佗以同样的手段,迫降西瓯国(现广西境内),这是南越的黄金时期,雄踞南方,东西土地万余里。
四处出击,屡屡得手,赵佗好不得意,自称皇帝,乘黄屋(皇帝专用车),建左纛(皇帝车上专用的装饰),跟大汉皇帝仪制相同,好不威风。
汉文帝继位后,决定通过外交手段,效法高祖刘邦的做法,使赵佗称臣。这项艰巨的外交任务,又一次落在陆贾身上。为了国家利益,陆贾不顾年老力衰,不远万里之遥,前往南越。在他的行李中,有一封文帝刘恒写给赵佗的亲笔书信。
自从陆贾第一次出使南越,整整过了十七个年头。赵佗听说老朋友再度光临,亲自设宴为陆贾接风洗尘。陆贾把汉文帝的亲笔信递给赵佗,信中写道:“一旦战事兴起,必定会使大量士兵惨遭屠戮,大批将吏血洒疆场,许多妻子将成为寡妇,许多儿童将成为孤儿,许多父母将无所依靠。战争所得到的,远远不及战争所破坏的,所以我不忍心做这种事情。”汉文帝又说,只要赵佗放弃帝号,汉与南越将恢复使节往来,和平相处。
赵佗是个精明的政治家,合计跟强大的汉帝国对抗并非上策,故而谢道:“老夫自当接受天子的诏书,从此以往,永远作为中国的藩臣,每年向中国进贡,永不犯中国。”当众宣布:“我听说两雄不并立,两贤不并世。当今汉朝皇帝,乃是真正的贤明天子。从今日起,我将除去帝号,撤去黄屋左纛。”
汉文帝恩威兼施,令南越重新回归藩国之列,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使黎民百姓免遭战争之苦,此后汉与南越维持数十年的和平局面。
赵佗去世后,孙子赵胡继任国王,称为南越文王。
建元六年(前135),赵胡派遣太子赵婴齐到汉帝国都城长安,充当皇帝的侍卫官。赵婴齐在长安结识了一个美丽的女人,此女姓摎,史不载其名。摎氏是邯郸人,她曾有一个情人,叫安国少季,两人曾恋爱过。但摎氏最终选择南越太子,为赵婴齐生下儿子赵兴。
赵婴齐在长安住了十余年,直到父亲赵胡病逝。汉武帝批准赵婴齐返回南越,继任国王,摎氏名正言顺成为南越王后,儿子赵兴成为太子。几年后,赵婴齐不幸染疾,竟英年早逝。年幼的赵兴当上国王,太后摎氏不谙权术,国家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三朝宰相吕嘉手中。
因为摎太后是汉人,汉武帝想借此机会,将南越国从汉帝国的藩国变为封国。藩国虽臣服于中国,但主权是独立的,封国则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件事,得派一名得力的外交使臣去办,谁是合适的人选呢?汉武帝想到一个人:摎太后早年的情人安国少季。
公元前112年,安国少季以特使身份出使南越。孀居多年的摎太后,见到老情人安国少季,旧情复燃。安国少季频频出入宫禁,与摎太后重温旧日之好,做一对戏水鸳鸯,好不快活。
宫禁传出的丑闻,令南越大臣们私论纷纷,认为摎太后身为南越国母,与汉使如此暧昧,实在有损国体。摎太后意识到大臣们的不满情绪正悄悄地滋长,她油然而生一种无力感,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南越的局势,政变随时会爆发。她决定寻求汉帝国的保护,便同意汉武帝提出的要求,放弃国家独立主权,变更为大汉的封国。
摎太后的决定,令南越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宰相吕嘉成为反对派的轴心,他三朝为相,家族成员中有七十多人在各机要部门任职,势力极其庞大。
怎么办呢?摎太后顿起杀机,决定铲除吕嘉。于是乎一场鸿门宴紧锣密鼓地上演,太后设宴邀请宰相吕嘉,安国少季负责刺杀行动。
饮酒过半,摎太后对吕嘉说:“归附中国,是利国利民之事,宰相为何百般阻挠呢?”吕嘉不吭声,只顾饮酒。摎太后瞅了安国少季一眼,暗示他动手。然而,安国少季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迟迟未敢下手。
吕嘉看出酒宴上布满杀机,便起身告辞,向大门口疾走。眼看吕嘉就要走出宫门,摎太后大为焦虑,情急之下操起一把矛,国王赵兴心中一惊,慌忙拉住母后。吕嘉大惊失色,撒腿便跑,一溜烟跑出宫外,躲进兵营去了。
铲除吕嘉计划的流产,使摎太后与宰相的矛盾白热化。吕嘉躲在兵营中不敢出,称病不朝,秘密联络朝中大臣,坐观事态的发展。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谁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武帝刘彻认为安国少季缺少魄力,决定对南越施加军事压力,便派遣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由韩千秋为总指挥,摎太后的弟弟摎乐为副指挥,启程前往南越。
得知汉军南下后,吕嘉迅速发动政变。他发布通告,指责摎太后与汉使秽乱春宫,出卖国家。乱军攻入王宫,摎太后与国王赵兴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紧接着,乱军们又杀向汉使馆,杀死安国少季。吕嘉控制王宫,另立赵兴的异母弟弟赵建德为南越国王。
摎太后的弟弟、南下兵团副指挥摎乐得知姐姐遇害,悲痛欲绝,挥师急进,连续攻下几座城邑。吕嘉探得汉军只有两千人,故意诱敌深入。韩千秋一路无阻,直逼南越都城番禺。行进到距离番禺只有四十里处时,突然鼓声四起,杀声震天,韩千秋才发觉,已中南越军队的埋伏。这支两千人的小部队,全军覆没,韩千秋与摎乐都力战而死。
南越政变、使臣之死、韩千秋兵团的覆灭,宣告汉与南越的战争全面爆发。
为了征服南越,汉武帝大赦天下,将囚犯编入远征军。短短的五个月时间,以囚犯为主力的南征军团组建完成。远征军总兵力在十万人以上,兵分四路:第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指挥,从桂阳出发,顺着湟水南下,进攻番禺;第二路由楼船将军杨仆指挥,从豫章出发,顺横浦南下。另两路分别由南越降将指挥,一路从零陵出发,沿湘江支流溯流而上,再经灵渠进入珠江水系;另一路从牂牁江出发,经盘江,下西江,然后东进番禺。
杨仆指挥的兵团是南征的王牌,由精锐的正规军组建,战斗力最强。他一路沿江而下,在寻陕(广东曲江县)与南越军队第一次交锋,大获全胜。首战告捷后,杨仆继续南下,到离番禺二十里处的石门要塞,再次攻陷要塞,南越军队被迫躲进番禺城中,据险而守。路博德的运气比较差,他的兵团主要由大赦的囚犯组成,一路上逃兵不断,与杨仆兵团会合时,只剩下一千多人。
杨仆仗着人多势众,对番禺城发动轮番的猛攻。路博德手头只有千把人,只得让士兵们把旌旗插得满山遍野,虚张声势,把招降书射进城内,劝守城将士快快投降。杨仆在东南面攻打,南越守兵纷纷向西北面逃窜,向路博德投降。
经过一番激战,杨仆攻破番禺城的东南城墙,汉军一拥而入,在城内纵火。南越宰相吕嘉见大势已去,与新任国王赵建德分乘几艘船,逃离番禺城。由于路博德采取劝降的策略,在杨仆攻破城池后,南越将士多数选择向路博德投降。路博德从降兵口中打探到吕嘉与小皇帝的下落,马上派几十艘快船,在南海进行拉网式搜捕。经过一夜的搜捕,终于追上吕嘉与赵建德的逃亡船只,并将两人全部擒获。
南越王国至此灭亡,此时距赵佗立国,共计九十三年。汉武帝将南越分割为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的北部与中部。平定南越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是汉帝国开疆拓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幅员广阔的南方地区,成为中国永久性的领土。
汉武帝时代,开拓是全方位的:从匈奴人手中夺取河南地与河西走廊;在西南吞并降服百余个小国与部落;武力征服南越。除此之外,汉帝国权力的触角还伸向东北的朝鲜。
汉时朝鲜半岛上有几个国家,包括朝鲜、真番、临屯、辰国等。朝鲜只是半岛北部的一个国家,而且是汉人统治的国家,史称“卫氏朝鲜”,其政权的创立者是卫满。
卫满是秦末汉初时的人物,原本是卢绾帐下一名将军。汉王朝建立后,卢绾被汉高帝封为燕王。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卢绾谋反不成,逃入匈奴。汉将周勃率军队征讨卢绾残部,卫满率军抵抗,吃了败仗,带着一千多残兵败将,向东逃窜,逃到朝鲜半岛。卫满脱去汉服,改穿朝鲜的服饰,在异国他乡逐渐站稳脚跟。凭借一千多人的部队起家,卫满居然在几年内扫荡朝鲜,夺取政权,自立为国王,定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
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权,派辽东太守前往朝鲜,与卫满达成协议,朝鲜成为汉之藩国。作为藩国,朝鲜有独立的主权,同时对汉王朝负有一定的义务,即藩卫汉帝国东北安全,监视东北边境的蛮夷部落。作为回报,朝廷赏赐卫满大量财物。卫满利用这些金钱,添置武器,训练军队,陆续打败南部的真番国、临屯国,成为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权。
卫满去世后,又传二代,孙子卫右渠成为朝鲜国王。
卫右渠心高气傲,作为汉的藩臣,他从来没去朝见皇帝。不仅如此,还阻挠半岛上其他国王前去朝见皇帝。汉武帝认为卫右渠的做法,违背当年卫满与吕后达成的协议,便派出使臣前往与朝鲜政府交涉。
元封二年(前109),汉使涉何抵达朝鲜首都王险城,会见国王卫右渠。卫右渠态度强硬,导致双方的谈判破裂。涉何回国时,卫右渠派一位裨王护送出境。到了边境,涉何不甘心空手而归,竟杀死前来送行的裨王,斩下首级,回国邀功请赏。涉何瞎编故事,把自己的卑鄙行为吹嘘为英雄壮举。汉武帝信以为真,拜他为辽东东部都尉。卫右渠大怒,发兵攻打辽东,杀死涉何。
涉何事件,终于导致汉与朝鲜兵戎相见。
涉何擅杀裨王,朝鲜政府本可采取外交手段讨回公道,卫右渠却采取侵略的手段,确实是下策。汉帝国如日中天,北驱匈奴、平定南越、开拓西南。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鲜悍然入境杀汉将,这是很不明智的,最终只是激怒了汉武帝。
元封二年(前109)秋季,刘彻赦免全国死囚,编入远征军。曾在南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楼船将军杨仆,担任海军统帅,率领庞大的战船,下辖五万名士兵,出渤海,直指王险城。陆军统帅由左将军荀彘担任,从辽东出发,进逼朝鲜。
杨仆率海军进攻朝鲜,开创中国军事史上远距离跨海作战的先例。他立功心切,带领七千人的先头部队,率先登陆,进逼王险城(平壤),朝鲜军队出城迎战,杨仆寡不敌众,被打得大败,窜入山林。陆路的进展也很不顺利,左将军荀彘率辽东兵团东进,首战不利,进攻受挫。
与此同时,汉朝特使卫山抵达王险城,与朝鲜国王卫右渠会晤。卫右渠深知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马上表示愿意投降。为了谢罪,卫右渠遣太子入中国朝见汉武帝,派一万名官兵护卫随行。按理说,诚心投降不应该派一万人护卫,但是卫右渠信不过汉使,当年涉何就是一例。最后事情卡住了,左将军荀彘要求一万名官兵放下武器,朝鲜太子不同意。双方互不信任,太子愤而返回王险城,投降一事便不了了之。
和局不成,双方只好继续兵戎相见,在战场上一分高下。
左将军荀彘在兵力得到补充后,终于凭借优势兵力突破朝鲜军队的防线,挺进到首都王险城。此时,楼船将军杨仆的五万名海军士兵也完成登陆,与荀彘兵团合围王险城。
汉军的指挥中枢的缺点暴露无遗。武帝任命荀彘为陆军统帅,杨仆为海军统帅,相互不受对方节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挥系统,导致协同进攻出现极大的问题。
荀彘从西北方向进攻王险城,杨仆从南面进攻。但是两人战略不同,杨仆主张与朝鲜政府和谈,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荀彘则坚决主战,屡屡要求杨仆兵团配合攻城,杨仆虚于应付,每次都按兵不动。
杨仆之所以消极作战,乃是因为卫右渠秘密派出使者前来,诈称要投降。杨仆自以为胜券在握,坐等卫右渠将王险城拱手相让,好抢下朝鲜之战的首功。
其实,卫右渠根本就不打算投降,只是以派出使者羁縻杨仆,耍了一个计谋罢了,同时离间两名汉军主将。两位大将相互拆台,导致王险城久攻不下。
汉武帝很不高兴,派公孙遂前往朝鲜,调查两位大将失和的原因。荀彘见到公孙遂,抱怨杨仆按兵不动,还认为杨仆私下跟卫右渠频繁往来,有叛反的可能。公孙遂听了荀彘一面之词,召楼船将军杨仆前来,当即逮捕下狱。杨仆被押回长安,汉武帝没想到公孙遂竟自作主张,把前线大将抓回,一怒之下,处死公孙遂。
荀彘吞并杨仆五万人马,实力大增,重新发动对王险城的进攻。眼看王险城危在旦夕,朝鲜一些官员发动政变,刺杀卫右渠,打开城门,向荀彘投降。
至此,卫氏朝鲜灭亡,土地并入汉的版图,分置为四郡:乐浪郡、临屯郡、玄菟郡、真番郡。
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前线将领带来荣耀与富贵,其结局令人大跌眼镜。作为第一功臣的左将军荀彘,不仅未受封赏,反而被刘彻以“争功相嫉乖计”的罪名,绑赴街市斩首。楼船将军杨仆被判处死缓,罪名是他在朝鲜登陆后,没有等待荀彘大军南下,便率先发动攻击,以致伤亡惨重。杨仆缴交赎金后,免于死罪,被夺去官职爵位,贬为平民。
朝鲜战争是汉武帝一生武功的分水岭。这场战争暴露出汉军内部很多问题,前方将领争功,相互拆台。同时,在整场战争过程中,“有功不赏”“无罪获诛”,极大挫伤汉军将领的积极性。大汉的军事力量由是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在汉武帝后期,军事行动频频遇挫,难以再现昔日的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