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原来是这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一颗棋子盘活了全局

军事天才韩信的早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事迹。

韩信是淮阴人氏,他人生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贫穷。他出生在一个贫苦之家,早年备尝辛酸。他厌恶贫穷的生活,发誓总有一天要扭转自己的命运。可是梦想离现实很遥远,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在食不果腹的韩信眼中,什么仁义礼信这些道德观念统统跟他无关,吃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从小开始,他沾染上一些坏毛病,有点无赖,脸皮厚。在世人眼里,他是个没有品行的小青年。

为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很刻苦,钻研军事,研究兵法,希望有一天成为国家的栋梁。可是天才也怕入错行,他有经天纬地的抱负,却没有解决生计的本领,既不会耕田种地,也不会经营生意。一句话,他什么也不会。

可是日子还是要过,怎么办呢?只能死皮赖脸,赖在亲戚家,赖在朋友家,吃他们的,住他们的。不用说,很快他就遭到众人的唾弃,大家当他是丧门星。实在混不下去时,他甚至沦落到向人乞讨的地步。

南昌亭长与韩信还算要好,欣赏他的才能,韩信就跑到他家中寄食,一住就是几个月。刚开始,亭长夫人还勉强忍受,时间越长,越觉得一肚子气。你想想,一个七尺男儿,不干活,天天白吃白喝的,谁家的家庭主妇受得了?后来,她干脆想了一个办法,清晨一大早就起来做饭,把饭端进里屋吃。到了早餐时间,韩信厚着脸皮前来吃饭,他等了很久,也没见女主人端饭出来。他明白女主人的用意了,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此后再没有走进过亭长的家。

饥肠辘辘的韩信拿了根鱼竿,到城外的小溪钓鱼,钓了半天,没钓上一条。这时,溪边有位洗衣服的漂母见他窘迫不堪,于心不忍,给了他一些米饭吃。韩信实在饿坏了,接过米饭,狼吞虎咽便吃起来。此后数十日,韩信天天到城下钓鱼,多数时候钓不着,每次这位善良的漂母都给他饭吃。韩信心怀感激地说:“将来我定要重重报答漂母。”漂母非常生气地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却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想要你报答!”

看来韩信的早年,混得真够惨的,或者是老天爷要让他在苦难中磨炼吧。当时,淮阴城中很多人都认得被视为烂人的韩信,无不投予轻蔑的眼光。大家更看不顺眼的是,这个烂人居然还以武人自居,腰间还佩着一柄剑!有一回,一个杀猪的屠夫带着一群喽啰,在路上见到韩信,便拦住了他,当众侮辱道:“你小子虽人高马大,还带着刀剑,其实你就是个胆小鬼罢了。”

韩信不理睬他,低头继续往前走。可是这伙人围了上来,那个屠夫更得意了,放话道:“你要是有种的话,就拿剑刺我;要是没种的话,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勃然大怒,下意识地一按腰间剑,血性涌上心头。然而,正当他想拔剑时,一个念头闪过——不行,我若宰了他,势必枉送自己的性命。我是要干大事的人,岂能因为一念之差,杀死泼皮,断送自己的前程呢?因为一个泼皮而死,不值得!

杀,杀不得;不杀,逃不掉。他把心一横,他娘的,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人之所不敢为。想到这里,他缓缓地松开握剑的手,将衣袍一撩,竟俯身从泼皮流氓的胯下钻过去。整个集市里的围观者都哄然大笑,众人皆摇头,真是大烂人,不可救药。

韩信之所以无用武之地,乃是因为他习兵家之学不合时宜。秦始皇一统中国,诸侯战争结束了,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兵学何用?只是世事难料,秦始皇一死,秦帝国的大厦就摇摇欲坠,陈胜与吴广率先发难,很快,反叛的烈火熊熊燃烧。时代呼唤英雄,韩信的机会来了。

然而,他空有一肚子奇谋妙策,投靠项羽却不受重视,投靠刘邦险些在刑场上掉脑袋。在生死关头,他以一声大吼,不仅起死回生,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提拔为大将,为刘邦夺回关中立下赫赫之功。

彭城一役大败后,刘邦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溃逃到荥阳。曾经归附汉军的塞王、翟王、西魏王又投降西楚,赵国也叛离而去。这时,刘邦既要面对项羽的进攻,又要提防西魏在侧翼的威胁,形势极其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果断地做出决定,由韩信率领一支军队出击魏国,清除侧翼的威胁。

公元前205年秋,韩信被任命为左丞相,全权统领东征兵团,由灌婴、曹参为副手,开赴魏国边境。临行前,刘邦问:“魏国元帅是谁呢?”有人答道:“是柏直。”刘邦不屑一顾地说:“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挡得住韩信。骑兵指挥官是谁?”回答是:“冯敬。”刘邦摇摇头说:“冯敬不是灌婴的对手。步兵指挥官是谁?”“项它。”刘邦笑道:“项它不是曹参的对手。”这位厚黑英雄知己知彼,在慧眼识才上的本领,无人可及。

西魏王魏豹叛汉归楚后,做了充分的准备,以防汉军侵袭。当韩信兵团大张旗鼓地进抵黄河西岸的临晋,魏豹亲率魏军驻扎在黄河东岸的蒲坂,严防汉军渡河。

韩信故意在此集结大量的船只,制造从临晋渡河的假象,暗地里调遣一支精锐部队沿黄河北进到约八十公里处的夏阳,用坛坛罐罐结成简易的木筏渡河。魏豹的眼睛紧盯着对岸的韩信,完全没料到汉军竟然已经悄悄从夏阳渡河,出其不意地插向魏军后方。魏豹大惊失色,急忙率军回战。魏军主力一调走,韩信立即下令士兵乘船从正面渡河,而后南北两路大军合拢,将魏豹兵团合围。陷入包围圈中的魏军孤立无援,很快陷入混乱之中。在韩信兵团的强攻下,魏军悉数被歼,魏王魏豹也沦为俘虏。

从出兵到破魏,韩信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军事指挥才能尽显无遗。伐魏战役胜利后,韩信献上捷报,要求增兵三万人,继续扫荡北方赵国、代国、燕国、齐国。刘邦大喜,调张耳兵团增援韩信,讨伐赵国、代国的战役随即打响。

赵王赵歇原本被项羽贬为代王,他对此十分不满。这一切,被陈馀看在眼里。陈馀也是反秦英雄,没有被项羽分封为王,他心有不甘,便向田荣借兵,帮助赵歇恢复赵国。赵歇因此成为赵王,他感激陈馀,封陈馀为代王。出于对项羽的痛恨,赵歇、陈馀曾归附刘邦,参加对项羽的战争。彭城之战惨败后,赵、代两国便脱离刘邦,割据一方。

韩信得到张耳兵团的协助后,立即发动伐代战役。在阏与之战中,韩信大破代军,生擒代军大将夏说。紧接着,韩信乘胜东进,进攻赵国。

赵歇与陈馀将重兵布置在井陉口。井陉口是赵国的战略要地,是保护邯郸城的一道屏障。这是道天然险关,两侧悬崖绝壁,易守难攻,道路狭窄,车辆不能并排通过。守卫井陉口的赵军号称二十万人,当然,这个数字是有水分的。

韩信、张耳兵团共有数万人马,如要强行穿越井陉口,会受制于狭窄的地形,队伍将绵延数十里,难以展开。赵歇与陈馀理所当然地认为,井陉口防线固若金汤,韩信不可能有胜利的机会。

赵国谋士李左车认为消极防守不是最佳战术,他对陈馀说,韩信兵团不远千里来战,后勤补给是其弱项,只要坚守要塞的同时,打掉韩信兵团的后勤部队,汉军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同时,他还自告奋勇,愿意亲自率三万人切断韩信的后勤线,这样不超过十天,韩信必将全军覆没。

然而陈馀过于轻敌,自认为井陉口为天险之地,兼之重兵把守,飞鸟尚不得过,何况是韩信兵团呢?他宁愿龟缩在阵地里,以逸待劳。

当韩信得知陈馀拒绝李左车的建议时,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全体将士挺进井陉关隘。

行至距离敌军营地三十里地时,韩信下令将士们就地休整,并派出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从小路爬山,隐蔽地接近敌军营垒。这两千人每人都拿着一面红旗,韩信强调说:“一旦赵军倾巢而出,你们就迅速冲进其阵营,拔去赵国的战旗,全部换成我们的红色战旗。”然后,他又传令全军:“等今日大破敌军后,再开火吃饭。”

所有的将士都觉得好笑,如今敌军重兵占据在井陉关口处,无论是地利或是兵力都占上风,这位统帅说起来倒很轻松,当敌人不存在啊?虽然心里这么想,口头上还是装模作样地回应道:“是!”

韩信又说:“这里离敌军营地不远,我们的行军会被敌军发现。现在赵国兵团占据有利地形,如果没有看到我的大将旗鼓,是不会贸然发动进攻的。他们怕一旦进攻前锋部队,会把我吓跑,这样就无法全歼我们。”在韩信看来,这是一场赌局,他之所以敢赌,是因为他摸清了对手的心思。

过了下半夜,汉军开始行动。在敌军营不远处,有一条河,韩信兵团渡河而过,在河岸处列阵。这时,赵国兵营已经可以看到韩信兵团的活动。不出韩信所料,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汉军的前锋部队,不想打草惊蛇,耐心等候汉军大将旗鼓的出现,以期一举歼灭来犯的韩信兵团。

远远看见汉军在河边排兵布阵,赵国将领们边笑边摇头,这个韩信哪,真是个军事盲啊,背水布阵,便使自己的军队陷入没有退路的绝地,此乃是用兵的大忌。

天色方亮,韩信列阵完毕,竖起将旗,擂响将鼓,士兵们秩序井然地开始进攻赵、代的营地。赵歇与陈馀一看,汉军的统帅已经就位,这是歼灭韩信的大好时机,只要把汉军逼到河边,他们没有退路,下场就是全军覆没。赵歇当即下令,打开辕门,迎击汉军。

根据原先的计划,汉军假装不敌,开始向后撤退,把将旗将鼓扔了,一直撤到河边,后面就是河水,再没有退路了。这时,赵国兵营中的每一个士兵都冲出来,加入这场战斗。在他们看来,大胜在即。汉军士兵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有向前奋勇冲杀,才能有一线生机,战事开始胶着。

此时,埋伏在山上的那支两千人的奇兵发挥作用了。他们悄悄接近几乎无人防守的赵军营地,把赵国的战旗全部换成鲜红的汉军战旗,然后虚张声势。正在前方苦战的赵国士兵回头一看,哎呀,营地全部飘扬着汉军的旗帜,还以为赵王已被汉军俘虏,顿时军心大乱。赵军的阵脚一乱,汉军起死回生,绝地反击,当即扭转战局。赵歇与陈馀虽然奋力阻止乱局,但已无济于事。韩信率军一路追击,斩杀陈馀,俘虏赵歇。

这样,赵国继魏国之后,又被韩信平定。

此役的胜利,在东征军将士看来,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韩信却成竹在胸,大家对这位统帅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请教道:“兵法上说,安营扎寨,右侧背靠山陵,左前侧靠水泽,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将军却是背水列阵,我们心里很不服气,都认为必败无疑,可居然打了大胜仗,这是什么道理呢?”

韩信笑道:“我这招,也是符合兵法的,只是诸位没有察觉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一听,大为叹服,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战术原则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啊。

曾经给赵军献计的李左车也成了俘虏,韩信深爱其才,亲自为他松绑,不耻下问,向他求教平定燕国的策略。李左车分析东征军经过征魏伐赵之战后,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如果长途跋涉进攻燕国,胜算不大,不如原地休整,一面对燕国做出军事威胁,一面派遣使者劝降燕王臧荼。

韩信虚心接受李左车的意见,双管齐下,燕王果然前来归降。这样,韩信兵不血刃,又解决了燕国。

北方诸国,魏、赵、代、燕或破或降,只剩下齐国。

韩信率三万人马,继续向东挺进,准备攻略齐国。就在韩信秣马厉兵之际,刘邦麾下谋士郦食其认为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齐国之兵。他自告奋勇前往齐国,欲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归顺。刘邦很高兴,便派郦食其前往齐国游说。

郦食其是著名的说客,见了齐王后,雄辩滔滔,口若悬河,指出汉王刘邦夺取天下,乃是大势所归,齐国只要尽早归附,仍然可以保住自己的封国,这才是上策,否则必遭到灭国之祸。这一番话打动了齐王。权衡利弊后,齐王派使节进见汉王,表示愿意归降。为了表达归附的诚意,齐王下令解除边境的战备,整个国家几乎不设防。

得知齐国归降的消息后,韩信打算放弃进攻。谋士蒯通对他说:“将军必须继续进攻,原因有二:其一,汉王虽派使者与齐国往来,却没有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其二,郦食其不过是一辩士,凭三寸之舌,收降齐国七十余城,而将军以数万之众,耗时一年多,才平定赵国五十多城,难道将军几年的战功,还不如一个穷酸书呆子吗?”

蒯通一说,韩信怦然心动。自己的战功越多,将来越能封侯拜相,为什么要将功劳让给郦食其呢?维持原先的计划,攻伐齐国!

时值冬季,天气严寒,齐王已下令解除边境的战备,天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不料,韩信军队却悄悄渡过黄河,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齐军。之后,马不停蹄,杀奔都城临淄。齐王对汉军背信弃义发动进攻深感震怒,大呼上当,迁怒于郦食其,这位以雄辩口才著称于世的怪才最终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韩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临淄,齐王落荒而逃。齐国本来与西楚敌对,现在被韩信打得国破家亡,便决定向西楚求援。项羽正在西线进退维谷,得知齐国来归附,焉有不答应之理。于是,项羽派出手下最骁勇的战将龙且率军入援齐国,援军声势浩大,号称二十万之众,在高密与齐王残军会合后,联合抵御韩信兵团。

韩信再次展示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命士兵们携一万多袋沙包,在潍水上游筑坝拦水,而后指挥大军渡过潍水,进攻齐、楚联军。西楚大将龙且是韩信的老相识,看不起这个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汉军将领,见汉军前来,当即率军反击。

韩信假装不敌,向河对岸撤去。龙且焉知是计,还当韩信是个草包,急忙令全军渡河追击。不想刚渡过一半兵力,韩信便下令将上游的沙包坝拆除,河水奔腾而下,河床上的楚军被滔滔巨浪冲得无影无踪,军队被分割为两半,分隔在河的两岸。韩信挥师反扑,过河作战的楚兵团寡不敌众,大将龙且被杀,其余将士或死或降。滞留在河对岸的楚军,见到大将战死,哪有心思作战,各自逃命去了。齐王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一路狂奔,被韩信大军追上,成了俘虏。

韩信又一次成为光芒四射的英雄。

刘邦使用韩信这颗棋子,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威力。随着北方诸国一一落入汉军之手,项羽完全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南方的九江王英布被刘邦策反,西楚已经孤立,陷入一个大包围圈中。

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项羽,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形势不容乐观:粮食补给越来越紧张;归附西楚的诸侯一一叛离而去;韩信随时可能从齐国发动新的进攻……

就在此时,刘邦遣使与项羽谈判,要求归还刘太公。自视甚高的项羽将此作为退出战争的良机,主动与刘邦商议楚、汉两国友好相处,以鸿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两国永不相犯。刘邦考虑到父亲、妻子都在项羽手中,同意项羽的条件,换回父亲、妻子。

然而,楚河汉界的划分,只不过是项羽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西楚政权的垮台,已经越来越近。当西楚霸王还做着割据一方的美梦时,他的噩梦也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