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贾母院

在林黛玉初进贾府之时,最先去的便是贾母院: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第三回)

贾母院平面图示意

而大观园修建之后,贾母院落内最大的变化,便是新建了大花厅:关于贾母院新盖大花厅位置的详细考证及贾母院示意图的绘制,请参阅黄云皓《图解红楼建筑意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宝玉听说忙将素服脱了,自去寻了华服换上,问在什么地方坐席,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宝玉听说,一径往花厅来,耳内早已隐隐闻得歌管之声。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宝玉忙进厅里……赶着与凤姐儿行礼。(第四十三回)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第五十三回)


由此可以确定,贾母的院落主要包括由垂花门、穿堂、三间内厅、五间上房、后院、大花厅组成的中轴线和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厢房等,共计五进院落,属于豪华型的四合院,且位于荣府宅院的西路。

且说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而所谓“一射之地”,也称“一射”或“一箭之地”,指弓射一支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在120~150步之间。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也就是说,古代的1步相当于现代的2步。按照成年人正常的步伐计算,一射之地最多不超过200米。

苏州网师园轿厅

而后,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小厮,复抬起轿子,行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亦退出。所谓“垂花门”,即古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是四合院中外宅(前院)和内宅(后院)的分界和唯一通道。前院用以会客,后院用以生活。之所以叫“垂花门”,是因为其门上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悬挂在半空中,称为“垂柱”。垂柱下有一垂珠,多刻有花瓣、莲叶等装饰华美的木雕,故称“垂花门”。

古时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制,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内宅,是不允许外人随便出入的,即使是自家的男仆也不例外。因此,众小厮至垂花门前便退下,而小厮退出后众婆子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并进了垂花门。

垂花门正立面图

显然,垂花门在此主要起屏障作用——保护内宅的私密性。此外,垂花门还具有防卫作用。一般而言,垂花门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而在向内一侧的两根柱之间安装着第二道门。其中,第一道门比较厚重,类似于大门,又称“棋盘门”,起保卫作用。而第二道门相对轻便,类似于屏风,故称“屏门”,起屏障作用。可见,垂花门既是分隔内外宅的界限,又是连接内外宅的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屏门一般也是保持关闭的,除非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等时才会开启。日常出行皆是通过屏门两侧的侧门或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因此黛玉进了垂花门,便见“两边是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是古典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随其形得其名。一般而言,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连,进门后先向两侧展开,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形似“抄手”(即两手交叉,握在一起,谓左右环抱)所以叫“抄手游廊”。

垂花门的后面,先是“穿堂”,接着是“插屏”,转过插屏是“小小三间内厅”,再是“正面五间上房”,两边是“穿山游廊、厢房”。穿堂,指宅院中坐落在前后两个庭院之间可以穿行的厅堂。插屏,是一种用于挡风、遮蔽及欣赏的摆设,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

穿山游廊也是古典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同样随其形得其名。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顾名思义,“穿山”者,穿过山墙也。所以穿山游廊,是指从山墙开门或开洞接起的游廊,又称“钻山游廊”。

再说“廊”,它是连接两个或几个独立建筑物的一种有顶、有柱的独立通道,属于开敞式附属建筑。其作用在于减弱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便于在烈日下及雨雪天行走,同时还具有休憩、观赏等功能。它既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划分空间的重要手段。

北京颐和园走廊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

依据廊所处的位置及不同的功用,除抄手游廊、穿山游廊外,还有檐廊、回廊、复廊、长廊、曲廊、水廊、爬山廊、窝角廊等类型。它们有的依附于建筑,有的穿插于花丛,有的缘水,有的绕山,形式不一,造型各异,广泛应用于宅第和园林中。正如《园冶》所言:“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

从现代建筑意义来说,廊类似于“灰空间”,也称“泛空间”,指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用以达到融和室内外的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消除了建筑内、外部的隔阂,使两个空间成为一个整体,给人自然、有机、和谐、统一的感觉。

兜兜转转,走走停停,拜会过贾赦、贾政之后,黛玉复回到贾母院。吃罢晚饭,当奶娘来请问黛玉的房舍时,贾母说:


“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第三回)


可知,贾母房中有套间暖阁和碧纱橱,且碧纱橱内外均有床榻供起居之用。

暖阁,是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亦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所谓“阁”,本义是门开后插在两旁用来固定门扇的长木桩,引申为“内室”,有隔开之意。一般来说,堂屋在中间,暖阁在旁边。因此,位于堂屋东西两侧的套间,分别叫作“东暖阁”和“西暖阁”。又因暖阁与堂屋之间通常设有门或帘,冷风不能直接吹入,暖气不能轻易散出,以其温暖之故而称“暖阁”。

暖阁位置示意图

《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暖阁”的描写,比较突出的是大观园修建后,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内的暖阁:


说话之间,天已二更,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伏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至次日起来,晴雯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晴雯睡在暖阁里,只管咳嗽……正说时,人回大夫来了……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第五十一回)

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正值吃晚饭时,见了王夫人,王夫人又嘱他早去。宝玉回来,看晴雯吃了药。此夕宝玉便不命晴雯挪出暖阁来,自己便在晴雯外边。又命将熏笼抬至暖阁前,麝月便在熏笼上。(第五十二回)


彼时袭人因母亲病重,被哥哥接回家中,留下晴雯、麝月服侍宝玉。三更之后,因宝玉吃茶,晴雯、麝月便醒来倒茶。麝月见月色如水,遂出去走走。晴雯欲唬她玩耍,仗着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随后出来,不想一阵微风吹来,“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次日便得了风寒。于是,围绕暖阁、熏笼发生了上述一系列的故事。

此外,林黛玉的潇湘馆内也有暖阁:


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宝玉笑道:“好一幅‘冬闺集艳图’!”……说着,便坐在黛玉常坐的搭着灰鼠椅搭的一张椅上。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便极口赞:“好花!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的越清香。”(第五十二回)


可见,暖阁总是为防寒、保暖之用,不必细言。

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除了设炉取暖的“暖阁”之外,还有设案办公的“暖阁”。这在贾府之中也有所体现: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第五十三回)


此处的“暖阁”,是古时官署大堂的设案之阁,用以处理公务,又称“官阁”。一般设在官署大堂正中,是用木隔断分隔出来的小间,阁中置案,案下设炉,冬天处理政务时用以取暖。如今,在山西平遥古城的县衙中,还能看到类似的暖阁实例。

再说碧纱橱,《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叠。夏令张之,以避蚊蝇。”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纱橱”即指“碧纱橱”,古时碧纱橱颇为常见。

一般认为,碧纱橱是建筑室内装修中隔断的一种,也称隔扇门、格门。一般人家在木隔扇框架上糊纸,富贵人家则在框架上糊纱。因常用青色和白色绢纱,且在绢纱上题诗、作画,故叫“碧纱橱”。碧纱橱类似于落地长窗,但落地长窗通常安装在建筑外檐,而碧纱橱则主要置于建筑内檐。据《清代匠作则例汇编》记载,“碧纱橱”也可写作“隔扇碧纱橱”,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碧纱橱大多用于柱间,由四至十二扇隔扇门连成一体,将一间房隔成南、北两个房间。通常中间两扇隔扇门为开启扇,其余为固定扇,且开启的隔扇外侧装有帘架,门扇打开时可挂门帘。南侧为男主会客之用,北侧为女眷生活之居,如此设置,室内女眷既能保持内部私密性,又能透过纱窗、门帘了解外面的活动,可谓绝妙。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曾提到: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第四十二回)


保存至今的碧纱橱中,最精美的当属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内的碧纱橱。

五峰仙馆是留园东部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园内最大的厅堂,有“江南第一厅堂”的美誉。五峰仙馆取自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中的诗意,因馆前峰石挺秀,颇具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故名。又因梁柱均以楠木建造,俗称“楠木厅”,是“留园三宝”之一。

苏州留园碧纱橱

五峰仙馆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厅内装饰精致富丽,陈设雅洁大方,中间用碧纱橱隔出前、后两厅。前厅约占三分之二的面积,宽敞明亮,供宴饮会客之用。厅中设供桌,两侧为太师椅,下面是两排坐凳。其碧纱橱主要由槛框、隔扇、横陂横陂,也有写作“横披”,是隔扇槛窗装修的中槛和上槛之间安装的窗扇。横陂窗早在宋代时期已经出现,到明清时期,通常为固定扇,起亮窗作用,其数量通常比隔扇或槛窗少一扇(在同一间中)。等部分组成,上部为大幅真丝绢本花鸟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下部夹堂板和细部裙板则精雕细刻,惟妙惟肖。整个碧纱橱古朴而典雅,精美而奢华,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装饰价值和艺术价值。

隔扇门样式

回到贾母院的“五间正房”,相对而言,两侧的暖阁和碧纱橱都是小节点,正中的厅堂才是大关隘。书中写道:


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耧鼓乐之音,通衢越巷……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第七十一回)


由此可知,贾母院的“五间上房”叫作“荣庆堂”,与贾府正院的“荣禧堂”一脉相承。但作为日常起居的“荣庆堂”,相比作为家族形象的“荣禧堂”其陈设简单了许多,也亲切了许多,主要是当中的一张榻和两边的四张椅。如此陈设,更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种陈设布置也与苏州狮子林燕誉堂北侧的女厅类似,当中设一榻,两边四椅、两几,榻上置一几案,下有两个脚踏。

燕誉堂是狮子林东部的主厅堂,高敞宏丽。中部以屏门、隔扇分隔,采用鸳鸯厅结构。所谓“鸳鸯厅”,是私家园林的一种厅堂形式。指在进深较大的厅堂里用隔扇、屏风和罩等室内装饰,把厅堂的室内分隔为空间相等的两个部分。一般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南面向阳故宜冬,北面向阴故宜夏,从而形成“异态而同体”的复合空间,进而起到类似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效果,可谓妙思!

燕誉堂南厅挂“燕誉堂”匾,出自《诗经》:“式燕且誉,好而无射。”其中燕,通“宴”,指宴会。誉,通“豫”,指欢乐。燕誉,即宴而娱乐之意。燕誉堂是男主会见男宾之所,为宴客所用;北厅挂“绿玉青瑶之馆”匾,“绿玉”指水,“青瑶”指山,是女眷会见女宾之处,为密谈所用。南厅的梁柱用方木,雕刻装饰,铺地为斜铺;北厅的梁柱用圆木,不作装饰,地面为平铺。虽同处一室,却为两种装饰。

苏州狮子林燕誉堂

显而易见,贾母院有格调、讲威仪,屋宇幢幢,院落深深,根植于传统四合院的格局之中,又融入了曹雪芹的生活理想,既符合贾母的身份,又适宜贾母的起居。同时,虽自成一体不受干扰,却也便于子孙“冬温夏凊、昏定晨省。”荣府之宅院,宅中有宅,院中有院,院与宅穿插、融合,体现了丰富的生活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