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宇重门庭院深——宁国府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因宁公居长,荣公居次,故而宁国府地位比荣国府高。所以,贾氏宗祠位于宁国府内,贾家族长也由宁国府嫡长子世袭。
然而,虽然宁国府地位较高,但是荣国府故事较多,也就是说故事主线不在宁国府而在荣国府。因此,《红楼梦》中对宁国府的描述相对不多,篇幅也相对不大。较为确定的是:宁国府分为府第和花园两部分,且府第在南而花园在北,符合“前庭后院”的传统格局。
宁国府的府第部分,又从东至西分三路,中路为正院,西路为宗祠。东路院落虽然没有具体细节,但应该也是居住用房。下面,分府第、宗祠、花园三部分详细解释。
府第
宁国府的府第部分为典型的合院格局,呈中轴对称布置,广宇重门,庭院深深。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道:“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第五十三回)
细细看来,这一系列由“门”组成的轴线部分,大致分为三进院落,从“大门”到“仪门”为第一进院落,从“仪门”到“内三门”为第二进院落,从“内三门”到“正堂”为第三进院落。凡两进以上院落,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并由二门连接和沟通。对于宁府的三进院落空间而言,第一进院落应当为“外宅”部分,而第二、三进院落则为“内宅”部分。外宅部分主要为会客、接待之用,相当于“工作区”,内宅部分主要为起居、生活之用,相当于“生活区”。或者说,外宅部分相当于“客厅”,而内宅部分则好比是“卧室”。在三进院落之中,大厅、内厅(含暖阁)和正堂又构成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三重屋宇。
合院格局,也即“院落式民居”,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类民居。其建筑形态多样、结构技术先进、装饰元素丰富、庭院格局复杂,中轴对称且左右均衡,同时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故而,单德启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院落式民居是农耕社会里最先进的一种民居模式,也是封建社会形态物化自然环境较理想的一种模式。”
四合院,是院落式民居的典型代表,一般构成为由四面建筑围和而成的内院式住宅,包括四面住宅和中央庭院两部分。“合”即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称为一进四合院。同理,两进院落为两进四合院,平面呈“日”字形;三进院落为三进四合院,平面呈“目”字形,依此类推。此外,四合院还有较为简单的形态,如三合院和二合院,即由三面或两面建筑加围墙组成的院落。《红楼梦》中的居住院落,大多属于四合院式住宅格局。
关于四合院格局的起源,与封建时期的宗法制密切相关。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家庭和社会,这个法则称为“宗法制”。王国维在《明堂庙寝通考》中有过精彩的论断:“我国家族之制古矣。一家之中有父子、有兄弟,而父子、兄弟又各有其匹偶焉……一家之人,断非一室所能容,而堂与房又非可居之地也……其既为宫室也,必使一家之人所居之室相距至近,而后情足矣相亲焉,功足矣相助焉。然欲诸室相接,非四阿之屋不可。四阿者,四栋也。为四栋之屋,使其堂各向东西南北。于外则四堂。后之四室,亦自向东西南北而凑于中庭矣。此置室最近之法,最利于用,而亦足以为观美……大小寝之制,皆不外由此而扩大之缘饰之者也。”充分说明四合院格局,既符合封建礼制,又利于日常使用,同时非常美观。
四合院平面图
回到《红楼梦》中,关于宁国府建筑的描述,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曾提到:“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第十三回)
抱厦,是指在主体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一般为一间或三间,又称“龟头屋”。因其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故称“抱厦”。其中,建在正房南侧的称为“抱厦”,建在北侧的则称“倒座抱厦”。结合宁国府的布局推测,这“三间一所抱厦”应当位于正堂之前,即正堂南侧中间的位置。
抱厦可为会客、读书或居住之用,在《红楼梦》中有颇多体现。如:
林黛玉初进贾府之时,王夫人曾携其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第三回)
抱厦,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五月》局部
林黛玉入住贾府之后,贾母因孙女儿们太多,一处挤着倒不方便,于是“便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第七回)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期间,除于抱厦内理清了宁国府的五样宿弊外,日常生活是贾珍吩咐“每日送上等菜到抱厦内,单与凤姐”。凤姐也不畏勤劳,“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第十三回)
此外,贾氏宗祠的五间正殿前亦建有抱厦。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通过薛宝琴的视角,写道:“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第五十三回)
至于大观园修建之后,怡红院正房前的抱厦,就是后话了。
从功能上来讲,抱厦属于附属性建筑,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构筑。那么,为什么《红楼梦》中建有如此多的抱厦呢?这就要从中国古典建筑的构成说起了。
中国古典建筑属于“三段式”构成,即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构成。其中,又以屋顶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建筑之美,俗称“大屋顶”,是“第五立面”。而且,在从秦汉至明清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屋顶形式。然而,对于单体建筑而言,虽然屋顶形式众多,但等级制度限制也多,故而屋顶的选择少,变化也少。同时,中国古典建筑素来以群体组合取胜,所以许多大型的、重要的建筑往往采用前后抱厦、左右耳房、副阶周匝、两面围廊等附属建筑的手法,形成外观更复杂、变化更丰富的组合体。
所以,《红楼梦》中众多正堂建筑附属的“抱厦”,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也具有美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