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心智成熟(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大大方方,你与陌生人之间就差一个主动

1.别不好意思,关系始于打招呼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失败者同成功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无数陌生人。在有的人眼里陌生人代表无限的机遇,所以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陌生人的机会;有的人则认为陌生人与自己无关,因此冷漠对待;还有的人,他们虽然也明白陌生人的重要性,却因为自身的胆怯和不好意思,也不敢上前与他们说话,从而坐看机遇从自己手中溜走。

我们常听人说,看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关键的就是看他是否敢于和陌生人说话。诚然,如果我们不结识陌生人,就无法拓展我们的人脉,那么人际关系就只能在原地踏步。许多人会说,结识陌生人存在着种种未知的风险,但这决不是我们拒绝去结识陌生人的理由,要知道,我们每一个熟识的朋友在一开始都是陌生人。

熊卫东是一个内向自闭的孩子,小时候,他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不愿和别的孩子说话。他的父母为此很担忧。

有一回,他妈妈指着一群正在玩耍的孩子说道:“卫东,去和他们一块儿玩吧。过去跟他们打招呼,告诉他们你是谁。”

“我不认识他们,不愿和他们一起玩。”熊卫东害羞地说道,“他们不会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我不想去,就让我坐在树荫里看会儿书吧,快考试了。”

“不行,你必须去和他们打招呼。”妈妈强行地将他拉了过去,让他对着那群孩子做自我介绍。

为了让孩子变得开朗,熊卫东的父母带着他去过许多地方旅行,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让他去结识陌生的孩子。迫于压力,熊卫东只好走进那些孩子群中,不管他们是谁,也不管他们来自哪里。渐渐地,他发现,其实这些陌生人很热情,只要敢于开口和他们说话。于是他也变得开朗起来。

大学毕业之后,熊卫东成为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代表。那一段时间的经济非常不景气,公司的销售业绩也不理想,但刚入行的熊卫东却在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2台车子。顺利成为了公司当月的销售冠军。

许多同事向他请教,熊卫东笑着说:“知道我是怎么卖出第一台车子的吗?”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他接着说道:“当时我乘坐地铁上班,正好听到身边的两个乘客在抱怨地铁拥挤。于是我就想着也许他们需要买辆车子,就上去和他们说话,他们一开始把我当成了骗子,但由于我的态度十分诚恳,第一笔单子就这样谈成了。”

接着他又向同事说起了小时候的经历,他说:“其实只要我们敢于结识陌生人,那么机会就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不喜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不愿意花费力气去认识陌生人。因为和熟识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或是做事,会觉得更加舒适自在,大家彼此了解,知道怎样去和对方交流。而面对陌生人则不然,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怕说错话,从而让对方产生反感。而相比一般人,内向者面对陌生人更容易产生交际的恐慌。所以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时,他们习惯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

内向者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己的恐慌心理,如果说有机会参加一个陌生人云集的聚会,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要先在聚会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人,只要有熟悉的人在场,肯定就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心理,有助于我们稳定情绪。

第二,万一我们寻遍整个聚会场所,都没有找到一个熟人,怎么办?我们也不必太过紧张。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善用我们的耳朵与眼睛,先去倾听,去观察,先了解他们说什么,而不要盲目地介入其中。

第三,在观察全场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另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他一定也正胆怯地坐在角落里。此时我们就应该抓住机会,主动与他交流,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定会受到他的欢迎,因为我们的搭讪让他摆脱了窘迫的境地。

我们都应该学会与陌生人接触,再紧张,再恐惧,也要勇敢地跨出这第一步。当我们跨出这一步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谓的恐惧和紧张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必须学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养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事实上,那些不善于与人沟通、闭关自守的人,往往不具有开拓精神,很难创造出突出的业绩。现在许多企业也将求职者应对陌生人的处理方式列入招聘条件中,因为只有善于与陌生人沟通和交流的人才能有效地拓展人脉和业务。

失败者往往都不太擅长与陌生人打招呼并快速建立关系,他们不是不知道陌生人意味着机会,但他们总是对此怀有各种顾虑和恐惧,不敢主动上前与之交往。而一个拥有成功潜质的人则不然,他们敢于在任何场合跟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因为他们知道,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这一声招呼中开始的。所以他们总是能交到许多贵人和朋友。

2.别不好意思,大方地推销自己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如果玉器藏于深山,又有谁能发现它的珍贵?锦衣夜行,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呢?如果我们不懂得表现自己,就算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也只能像普通的马一样在马厩中终老。

别不好意思,大方地向人作自我介绍,将自己推销出去。有实力,我们要推销;没有实力,更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那些埋头苦干、对世界不闻不问的人,虽然他们大多才学过人,但最终却是无人问津,不得不给那些善于推销自己的人打工,更有甚者,一辈子怀才不遇,落魄终身。

美国第44任总统奥马巴是一个极其善于推销自己的人。他曾经写过一本自传,因为太热销,不得不紧急加印300万册。

“奥巴马是一个头脑清晰且富有决心的人。”这本书的出版人说,“他会走到街上,对着路人说,这是我新出的书,你读读看,然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成为美国总统之前,从哈佛毕业后,奥巴马回到芝加哥,先在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此后,从1993年至2005年,奥巴马一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职宪法讲师。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南部的海德公园区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奥巴马同所有政治家一样,深刻明白讲故事能力的重要性。2002年秋,在伊利诺州议会当了不到6年参议员的奥巴马,怀着理想去见新上任的伊利诺伊州参议院民主党领袖E.琼斯。

“他来找我,对我说:‘你现在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了,你有很大的权力。’他特意强调‘权力’二字。”琼斯后来回忆道。

“你觉得我有很大的权力吗?”琼斯反问奥巴马。

“是的。”奥巴马说。

“你觉得我的权力在哪里呢?”琼斯问。

“你可以让美国新添一位国会议员。”奥巴马说。

“这真是个好主意啊,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有。我。”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展示才华的时代,更是一个容易埋没人才的时代。只有善于表现自己的人,才华才能得到施展,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就可能会被埋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保守、含蓄的性格,在职场上是不利于发展的。任何一个职位,都会有若干个潜在的对手在竞争。不要坐等圣旨降临,要学会积极主动,把握好时机,毛遂自荐,我们可能会迅速脱颖而出。

那我们如何进行自我推荐呢?

第一,发掘自身的优点。既然要向别人自荐,那自然就要推荐自己优势之处,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在于你会不会去发掘。

在广袤无边的大草原上,一只小羚羊忧心忡忡地问老羚羊:“这里一望无际,没遮没拦的,我们又没有锋利的牙齿,没有巨大的身躯,没有超群的体力,怎么逃得过狮子老虎的猎杀呢?”老羚羊回答道:“别担心,孩子,我们的确没有锋利的牙齿,但我们却拥有可以高速奔跑的腿。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它,即使再锋利的牙齿,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成功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人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使自己身上的优点真正突出出来,然后变优点为优势。

第二,了解对方的需求。推荐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对方的认同,使别人接受并肯定我们的人格、技能,从而获得机会。如果一味地介绍自己的优点,忽略对方的需求,那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们毛遂自荐的时候,应该要先了解对方的需求。

林杰大学毕业之后,想去一家外贸公司应聘翻译。他就读的是一家语言类大学,主修的法语。但是他了解到,那家外贸公司并不需要法语翻译,而是急缺德语翻译。林杰上学的时候辅修过德语,虽然水平比不上法语,但是还过得去,所以就去面试了。在面试的时候,他一句都没有提自己最擅长的法语,而是对自己的德语水平做了一些介绍。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公司对他很满意,他被录取了。

第三,吸引对方的注意。推荐自己必须先从引起别人注意开始,如果别人不在意我们的存在,那就谈不上推荐自己。我们自荐的对象就是那些每天都会面对无数人的人。怎样才能在这无数人中给他们留下印象,让他们记住我们,这是一个难题。

第四,灵活转变目标。美国咨询专家奥尼尔如是说:“如果你有修理飞机引擎的技术,你可以把它变成修理小汽车或大卡车的技术。”

人有百样,各有所好,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这样。假如我们针对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却说服不了对方,没有被对方接受,就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倘若期望值过高,就应适时地将期望值下降一点;还可以到与自己专业技术相关或相通的行业去自荐。

第五,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有振奋、平静和低潮三种表现。在我们推荐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人塑造良好自我形象很重要的一点。情绪无常,很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破冰与陌生人的关系,唯有主动

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当中自然也包括许多的陌生人。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即便是硬着头皮上前攀谈了,也会因为过度紧张的表现,而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如何实现与陌生人关系的破冰,便成了很多人急需攻克的难题。

我们都知道,与陌生人相处会给我们带来机遇。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又不断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地和陌生人说话。基于这样的原因,有一些人觉得跟陌生人交往,太过危险,这就导致他们对陌生人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比如,当你行走在清晨的街头,微笑着向一个不认识的人喊“早上好”,那么你得到的可能不会是对方的一句“早上好”,而是一句“神经病”。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陌生人是危险的,即使对方带着一种善意,那也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善意。这种观念虽然可以让我们避免受到某些心怀歹意的陌生人的欺骗和伤害,但同时也会将善意的陌生人拒之门外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与陌生人交谈之前,会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不断地提醒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是事到临头的时候,却又再次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时间长了,我们的自信心就在一次次的窘态中消耗殆尽,开始畏惧与陌生人交流。

其实,陌生人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在陌生人眼里,我们也是陌生人。当我们能敞开心扉时,他们也能做出积极的回应。所有的朋友都是由不认识变为认识的,都是由陌生人变成熟人的,将陌生人拒之门外正是扩大社交圈子的最大障碍。

面对陌生人时,我们应该消除内心的恐惧,把他们当作与我们一样的人去看待,勇敢地对陌生人敞开我们的心扉。毕竟,我们通过与陌生人的交往才会收获很多新的东西,多个朋友多条路,能结识陌生人,也能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走得更顺。

蒋超考上东部沿海城市的一所大学。在去往学校的火车上,正想着怎么打发这漫漫旅途中的寂寥。他想找人聊聊天,可对面坐着的是素不相识的青年。经过观察,他发现对方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应该也是学生吧,他想。

他很想和对方搭个话,省得两个人都尴尬地枯坐着,但又不知道聊什么。想聊聊大学的生活,又怕与对方没有共同语言;想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又怕对方不感兴趣。于是他就这样一直纠结了三十多个小时,直到抵达目的地。

结果到了学校,他意外发现,原来那个青年,竟然是他同一个专业的同学,于是就热情地和他攀谈起来。这时候,那位同学突然说道:“没想到你也挺外向的嘛。刚才在车上的时候,你一句话也不说,我还以为你是很酷的那种人呢,害得我一直想跟你说话都没敢吭声。”这话听得王超一愣一愣的。

合着他俩在火车上憋了三十多个小时,都是自找的。

与陌生人交往,彼此都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性,这种防范心理和戒备心理是同陌生人搞好关系的最大障碍。但是,由陌生到熟悉,其实只隔了一层纸,只要我们把握住交往的一些分寸和技巧,那么捅破这层纸,消除与陌生人交流的紧张感,也并非是难事。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点信心,开口之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并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这样,就能暂时舒缓紧张的情绪,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朋友往往就从一句话开始的。

其次,如果对方是一个比我们要优秀得多的人,或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方是一个优秀的人的话,就千万不要盲目地将自己与对方相比较。心里千万不要这样想:“我比不上他,和他在一起,我实在太差劲了。”而应当这样想:“他确实很出色,但人各有长处,我在这方面虽然不如他,但是在别的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特点。”

要知道,无论他多么优秀,我们应该首先将自己的心态放平。我们可以羡慕钦佩,但是绝不能因此而自卑,失了底气。况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未必就没有自己的优势,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变得自信。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了解了对方的状况之后,先暂时忽略掉对方的身份、年纪和性别,而将他的显著特征与自己熟悉的人联系起来。比如,对方说话语速比较快,而这跟我们的一个朋友特别像,那我们就可以将他先和我们的朋友联系起来。如此,我们就可以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朋友、亲戚、长辈。总之,就是要让自己从感情上与他们亲近起来,那样我们就不会拘谨难耐了。

善于交际、会搞好关系的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自信,敢于先向对方主动表现出自己的善意。其实,只要我们能主动地把手伸给陌生人,与陌生人交谈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别人主动与我们交谈时内心的激动,易身处之,便会知道被人认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当我们尝试着向陌生人伸过手去,就会觉得,这比一个人被动地站着要轻松多了。

4.赞美的话,别不好意思说

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赞美,就是一种直接和深刻的肯定,再没有东西比赞美更能满足人类对本质的需求了。它在别人心里所起的奇妙的心理作用,就是让我们和别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在我们掌握了赞美别人方法的前提下,要多多赞美,让别人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将大有裨益。

高泽想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但是三次都没有成功。每一次都因为一点小问题被邮局的那位已到更年期的大姐刁难。第三次高泽甚至还跟她吵了起来。他觉得非常生气,他发誓再也不想看到对方的那张脸了,于是他把信件交托给了自己的朋友刘洋。

刘洋来到邮局之后,发现那位管寄挂号信的大姐板着一张脸,神情不太愉快,对自己的工作似乎也缺乏热情。刘洋暗暗对自己说:“你要使她高兴起来,要她马上喜欢你。”刘洋知道要让对方喜欢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些关于她的好听的话。他边想边打量那位大姐,很快就找到了可供赞美的地方。

“你的头发真是太漂亮了!”刘洋一脸真诚地说道。

那位大姐有些惊讶地抬头看刘洋,但是很快她的脸上就露出无法掩饰的微笑,并且谦虚地说:“哪里,不如从前了。”

因为刘洋恰到好处的赞美,对方感到高兴极了,愉快地解决了寄信的问题。

在潜意识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得到他人赞美的;由此及彼,别人自然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我们处世的有力法宝。而且,这种法宝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最典型的就是夫妻之间的“爱”的赞美。千万不要以为夫妻之间就不需要赞美,也不要因为觉得肉麻,就堵上自己的喉咙。在任何人际交往中,真诚的赞扬和鼓励都是满足人的荣誉感的最佳武器,甚至让人终身难忘,何乐而不为呢。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同事获得一项荣誉,尽管我们深知那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想对他说一声“实至名归”。但却又害怕人家并不会珍视我们的友好,已经到嘴边的话,也被再度咽了回去。再比如,属下表现出色,对他的表现很满意,想好好表扬他一番;可又怕从此失去威严。于是克制住自己,按部就班地向他布置新任务。

又或者,我们的上司很有魄力,处理问题时正确果断,而且作风正派、身先士卒,我们很想对他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意;但是,却怕被他视为别有用心,更担心别人会认为我们阿谀奉承,怕这会让我们丧失尊严。于是只能继续保持沉默。

很多人不好意思说赞美的甜言蜜语,认为会有奉承的嫌疑。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的一句温暖而真诚的话语,常常能让人如沐春风。

耶鲁大学著名的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说过这样一件小事。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的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并赞美的人。”

因为这一句赞美,威廉教授在这趟旅行中享受到了国宾一样的待遇,这节车厢的服务员都因为他真诚的赞美和关心而感动万分。

真诚的赞美是可贵的,也是难得的。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也许并不能遇到那么多能让我们真心实意地想去赞美的人,那这个时候,我们最起码要假装真诚,保持对人的礼貌和风度,适当地说一些抛高对方的话,也大无不可。

(1)不要张冠李戴,搞错赞美的对象。现实中很多人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大肆赞美一个人将某一件事做得漂亮,结果,那件事情是另外一个人做的。这种情况下,这种言辞就会令我们双方都陷入尴尬。

(2)要搞清状况,不要在某件事已经出错时还去赞美对方。比如,我们知道对方正在做一个策划案,就盲目地去赞美他;可实际情况是,他的那个策划案已经搞砸了。这种时候,我们的赞美比当面辱骂他还要让人难堪。

(3)赞美的言辞要肯定。当我们赞美别人时,尽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述。譬如“还可以”“凑合”“挺好”等。含糊的赞扬往往比侮辱性的言辞还要糟糕。

(4)不要同时赞美很多人。如果我们在一个场合赞美了很多人,那么别人就会觉得我们的赞美“不值钱”了。特别是我们在赞美了A之后,立马就去赞美B,而B在A的眼里恰好又是属于不入流的角色,那么我们对A的赞美,在A的眼中就是侮辱了。

(5)赞美也不要滔滔不绝。赞美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若是我们的溢美之词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那对方可能就会觉得我们油嘴滑舌,为人不可靠。要知道,赞赏与阿谀奉承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的。

赞美的话永远都不是多余的,无论是对熟人还是对陌生人;相反的,它还是感情的粘合剂。面对任何人,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

5.敢于与混得比自己好的人交往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遇到了各方面都很优秀、能力很强、待人接物大方的人时,常常会有些不好意思上前与人搭话?即便是对方主动与我们说话,我们往往也会不好意思作答,显得极不自然。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回避多于主动的状态,尤其是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中内心的压力更加巨大,而且时常会因为不好意思而表现得畏畏缩缩。其实,人人都是平等的,与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慢慢我们就会变得更强。所以,不要不好意思,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交往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埃德沃·波克被称为美国杂志界的奇才。但是,他根本没有任何背景,他在美国的贫民窟中长大,仅上过6年学。13岁时,波克辍学,到一家电信公司工作,这期间他省下车钱、午餐钱,买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传记大成》。

接着,波克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他直接写信给书中的人物,询问书中没有记载的关于这些人的童年往事。年仅14岁、周薪只有6美元25美分的小波克,就是用这种方法结识了美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学家、诗人、名作家、军政要员、大商贾、大富户。当时的那些名人要人们,也都乐意接见这位可爱、充满好奇心的波兰小难民。

获得名人接见的波克,开始了他一生伟大的事业。为此,他努力学习写作技巧,然后向上流社会的名人们毛遂自荐,替他们写传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波克需要雇用6名助手帮他写简历。当时,波克还未满20岁。

不久,这个传奇性的年轻人,被《家庭妇女杂志》邀为编辑。波克一做就是30年,将这份杂志变成了全美最高销量的著名妇女刊物。

很多人在与一些优秀的人物打交道时,往往会滋生一种自卑意识。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缩小一等,而将对方放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难以做到平等待人。而且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认知状态中,自然就会给自己下达“我很差”的命令,从而在强者面前更加不好意思,这样一番恶性循环,自然就会作茧自缚。

在与优秀的人交往时,要多学会自省,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他们相处;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与他们交往的机会,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凯的农家少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特别是一个名叫威廉·亚斯达的人,他很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忠告。

于是,他专程赶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起初的时候,亚斯达对这名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面不改色地非常有勇气地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变得柔和并微笑起来,两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的实业界名人。

华凯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在赚钱方面,华凯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效仿他们成功的做法。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做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为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五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阿瑟·华凯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优秀的人结交。结果他也像那些人一样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跟比自己优秀的人结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即便自己不行,也要鼓足勇气跟优秀的人站在一起。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向他们看齐,学习他们实现梦想的方式,努力站在与他们相同的高度上。尤为重要的是:可能就因为我们某一次与他们站在一起时所获得的伟大机会,便会让我们因此迈向成功。

当然,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靠近,就不要怕受打击,也不要怕看到自己的不足,更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害怕与之打交道;一定要学会用他们的优点和成就来激励自己,努力做得像他们一样好。这样,我们的人际网才会更结实,生活才会更精彩。

6.帮助别人,也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

估计不少人都曾陷入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对方却不领情?事实上,乐于助人肯定不是错事,错就错在帮助的方法上。从人格上来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帮助别人也该是出自于真心的。如果我们帮助的方式太过高调,大大损害了他人的自尊心,人家自然不会接受我们的帮助。毕竟,需要帮助的人本身就已经处在了一个敏感期,谁还愿意继续丢面子呢。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观念深入人心,即使是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任何人也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扁。因此,帮助别人,千万不要忽视了对方的自尊心;若因此伤害了对方,不但援助不成,反而会让对方与我们交恶。

杨静雪最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要做这份工作,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首先要买一套职业套装,其次要配一台电脑。可她刚刚毕业,没有什么积蓄,向父母要钱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她决定向自己的发小借钱。她的这个发小两年前嫁了个有钱人。

当发小听到杨静雪说要借钱的时候,立刻说:“没问题,这点钱不算什么,我马上把钱打给你;如果你周转不过来的话,就不要还了。”朋友的态度和语气让杨静雪很不舒服,她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打赏的乞丐。

两周以后,杨静雪东拼西凑凑够了钱,赶紧把钱还给了这位发小。发小还很奇怪地说:“你怎么突然间又有钱了?我不是跟你说了不用还了,你那点工资还不够吃饭的。”杨静雪一听,坚决把钱还给了她。

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本是应该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这种帮助变成了“施舍”,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产生裂痕。有些人一旦帮助了朋友,就觉得自己有恩于朋友,在心理上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举手投足之间处处高朋友一头,有事没事就拿出来说道,这样的态度和行为肯定会破坏在朋友心中的印象,恩人也变成仇人了。

如果我们不想因为帮助朋友而葬送原本的友谊,就必须懂得帮助朋友的技巧,只有这样,朋友在接受我们帮助的时候,才不会对我们产生误解。事实上,不仅是朋友之间需要如此,对于其他任何人,在施以援手时,都需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

第一,在给予对方帮助的时候,不要表现得过于热烈。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心里有愧于我们,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让对方觉得接受我们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高大维在一家菜市场里有属于自己的面馆。有一次,一名衣衫褴褛的老者蹒跚走进了他的店铺,并且口齿不清地说要12个包子。说完,这名老人便掏出一把硬币,洒在了面馆的柜台上。高大维正将硬币抹进抽屉内,一名顾客起身拦住了他。

原来,这名顾客发现老人给的一把硬币中,有好几枚都是游戏币,于是好心地起身提醒高大维。然而高大维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道:“无所谓,这是个熟客。”

原来,高大维口中的这位“熟客”,是一名在附近乞讨的老人,耳朵背、视力模糊、头部受过伤,很少与人交流。老人有时会将游戏币、一分硬币、一毛硬币,当成一块的硬币付账;但是高大维却从不计较,因为他觉得老人是因为看不清,所以不是故意的。

当有的顾客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直接送几个包子给老人吃呢?”高大维说:“其实经常有人送吃的东西给老人,但是他往往会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肯接,所以我想了想,与其让他不好意思,还不如‘卖’给他更能让他心安。”

第二,把这种帮助当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切都表现得自自然然的。可能对方当时无法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这种好意,但日子久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方也能够体会出我们对他的关心,这就更增加了对方对我们的好感。第三,帮忙时切莫一副郁闷的姿态,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至少不要在面上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让受助方感觉到我们的不愿,他是不会从内心真正感激我们的。

我们应该提倡帮助别人,可是前提是不伤及别人的自尊,否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另外,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考虑好怎么提供帮助才能让他更好地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别人而不引起别人的反感,也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同样,当我们用真心去帮助朋友的时候,如果朋友懂得知恩图报,就不可能让我们的帮助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我们给予的帮助。这样,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就能不断进步,越来越亲密无间。

7.敢于成为焦点人物

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被众人注视,害怕成为人群的焦点。比如,站在领奖台上,面对满场攒动的人头,我们会变得有些焦虑与担心,总觉得自己接下去怎样做都不够完美。其实说到底,这都是因为不够自信,是胆怯畏惧的心理在作祟。

很多时候,与其说一个人低调,不如说他没这个胆量。我们可曾见过有哪个领导会突然宣布要提拔一个大会小会不发言、公司项目策划不参与、集体活动不积极的人做主管或是经理吗?那是不可能的。试想,这样的人若是真的当上了经理,恐怕独立带领自己的小组开个早会都成问题,还怎么进入工作?更遑论统筹安排了。

要敢于成为焦点人物。要知道,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不是要做到锋芒毕露,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信心会增强,发现自己其实很棒,这就是正能量赋予我们的力量。也只有这样,关键时刻,我们才不至于怯场。

李开复曾跟人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情:“我接手了一项极为重要但又缺乏资源的项目,正当我考虑要怎么把它做好时,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位在微软技术支持中心工作的经理。她在信中说,‘虽然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曾在多个部门工作,而且很善学习。我愿意用我自己的时间帮你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不需要酬劳,也不是申请工作,我只是希望为中国做点事情。你选择我没有风险,因为我至少可以把每个细节都帮你想清楚,这样可以节约你的时间。’”

“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要把这个工作交给一位业余而又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来做。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她把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微软后来三年中提供给中国的外包业务量增加了三倍。后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沈向洋院长要我推荐人选,我想到了这位多才多艺的志愿者。她就是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部总监宋罗兰。”

无数案例证实了:一个性格开朗、敢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会抓住每一个能够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他不仅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个任务,而且会做得很好。有着这样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还怕他会完成不好任务、受不到重用吗?

那么,我们要如何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呢?性格内向且害羞腼腆的人,首先应该建立起自信心,要对自己有合理的认识,不要害怕会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很多人之所以会害怕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原因就在于太过在乎别人的想法和评价,如果懂得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那么必然会改变我们懦弱的性格。

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自己的学生进入一个大教室,并且随便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在前排,有的学生则喜欢扎堆往后面挤。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十年之后,教授再次对曾经的那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爱坐在前排的学生,如今不是优秀的企业家就是行业中的先驱领导者;而那些喜欢坐在后排的学生,有很多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这些人有时为了在公司综合评议会上做报告,时常紧张得寝食难安;有的当众作报告时,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磕巴了半天也挤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对此教授感悟道:“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有勇气,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安德烈曾经说过:“这种不敢成为焦点人物的行为非常普遍,害怕丢脸,害怕当众讲话,和害怕蛇、害怕空旷一样常见。55%的人都害怕这种场合,将近1/3的人放弃过当众表达想法的机会。”

事实上,在公司里,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大多是那些能够主动表现自己且有进取心的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贡献自己的主张;他们总能协助其他人尽快完成工作;他们常常鼓励自己和同伴,提高整个队伍的士气……这些人一直在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领导也愿意把机会给这些人,因为一个组织、团队需要这样的人。

所以,不妨学得勇敢坦然一点吧,最前排、最闪耀的位置,永远都是汇聚着人生正能量最多的地方,只要我们能勇敢地站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会发现,自身也会受到正能量的感染,进而对人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8.别紧张,大人物也是普通人

遇见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很多的对手,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领导,接洽一位身份极为了不起的大客户,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感到紧张。面对大人物,紧张在所难免,但太过紧张,就会让彼此觉得尴尬了。

跟那些地位高、名气大、影响深的人交往,不但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更能帮助我们把事业做大,交际圈更广,挣更多的钱,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了。然而,大人物对我们而言通常都是陌生人,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他,他却不认识我们。该如何交往和相处呢?其实我们不用如此紧张,大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从最底层上去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大人物面前总是自惭形秽,反而容易因此失去他们的青睐。

宋笑成刚刚成为一个保险推销员,经理刚刚对他说:“如果在一个月的试用期内完成不了任务量,那么你不仅没有工资,还会失去这次工作机会。”可是没有经验又没有关系的他该怎么办呢?

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宋笑成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一栋商务大厦挨家挨户地推销。他知道这栋楼里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只要说服他们,自己就能顺利完成任务。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办公室、商务宴会等场合他都没有放过,只要有那些人存在的地方,他都会尽一切可能与他们交流。

就这样,在第二十八天的时候,有几个大人物已经对他放下了戒备,而且他们都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意思,他幽默风趣的语言随时都能将人逗笑吸引了大家。

他一步步地接近,终于和那些大人物搭上了关系。有几个人得知他那么努力地接近他们只是为了推销保险之后,都买了保险,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最终,宋笑成顺利地完成了试用期的任务,并在即将转正的时候提出了辞职,在大家的惊讶声中来到了那栋商务大厦里工作。

俗话说,跟“牛”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我们也会跟着“牛”。也许,结交大人物这样的事看上去很势利,但要知道,我们只是和他们进行正常的交往,并非为了其他。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感到羞惭。

当我们有机会和大人物见面时,不要害羞,一定要努力向大人物靠近。比如,当有机会和大人物一同参加某次聚会时,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近大人物的位置,以便对方能够发现我们的存在,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机会与他搭讪。同时要注意,当与大人物交谈时,一定要把谈话时间的绝大多数用在询问大人物的事情上,千万不要过多谈自己的事情。

初次和大人物交流,一定要给他留下一种印象。这种印象必须得有激发他去认识我们、喜欢我们,并相信我们的动力。如果有了这个动力,他的影响力也就开始跟我们有关系了。

另外,内向性格的人见到大人物时,总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谈起。那么要想正确地找到可以攀谈的话题,就必须先掌握他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大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各种各样的业务,也有各种各样的喜好、性格特征。

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接近他们的时候,可以从侧面对他们进行了解。一般的大人物都是媒体关注的对象,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相关新闻,还可以从他们的亲朋好友入手,通过他们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娱乐方式等。

见到大人物,千万不要扭捏和害羞,大大方方的就好。在问大人物问题的时候,还要掌握一定的问话方式,尽量问一些便于回答又能引起大人物兴趣的问题,比如:“您的创业历程是怎样的?”“您认为让人成功的最有效办法是什么?”“您希望别人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描述您和您取得的成就呢?”同时还要注意问话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大人物感觉良好,从而营造一种融洽感,让大人物对我们产生兴趣。

当然,大人物大部分都比较重视人才。如果我们总是对他的意见一味迎合、赞同,从来不说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他们会觉得我们只是逢迎拍马,根本没什么真本事,这样一来,他们不会真正重视我们。所以,要想引起大人物注意,还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让大人物看到我们过人的本领;否则,一切白塔。

总之,大人物未成名之前也是小人物,我们完全没必要紧张或者害怕,将他当成自己身边一个普通的朋友,从容应对,自然就能将大人物收纳到自己的人脉圈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