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师范大学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50分)
1.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5.简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本题共40分)
1.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
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4.初次分配也要讲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本题共60分)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
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50分)
1.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答:(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达。
①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所以,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②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纯粹的本能,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融入了人的社会性,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和社会需要而表现出来的。
③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但是,人的本质都带有阶级性却并非只有阶级性,即使在对立的阶级之间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因此,我们在坚持人的本质有阶级性时,又反对片面地将人的本质只归结为阶级性的简单化倾向。
(2)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只有正确地把握它,才能懂得如何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不致陷入抽象的人性论的迷雾之中。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③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三个组成部分的角度看三者的关系:
①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②从政治经济学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近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要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即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
③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
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的辩证关系。
3.简析价值、生产价格、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三者的含义: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②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必须以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为基础定价销售。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③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2)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①联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时候,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②区别
a.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而同活劳动没有关系。因为成本价格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而价值是同工人的活劳动直接联系的。
b.从量的方面看,各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的大于,有的小于。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4.简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1)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①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剩余价值本来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并为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那部分新价值,现在,资本家又用从工人那里剥削来的钱,再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不断积累的后果
①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资本积累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④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5.简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答: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配置应当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而当市场机制无能为力或调节得不完善时,就需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两者的区别
①二者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a.市场机制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b.宏观调控则主要依靠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它的方式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常规手段。
②两者的地位也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调节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
(3)这两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本题共40分)
1.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不正确。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答案】题中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解析】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取决于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运动是有规律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1)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同样有其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首先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是自然形成、自然发展和自然转化的规律;对人类来说,自然规律不仅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是强制性的。其实,类似这种自然规律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而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则表现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2)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动规律,在经济关系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中,作为中间环节的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过的,也是不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经济的手段取消的。
(3)任何经济社会形态都是在原有形式内部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认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
任何生产方式都不是在空地上或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生产方式是在原有的生产方式内部逐步发展和自然形成的,是在扬弃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作为它的对立物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旧的生产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
3.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正确。
【解析】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
(1)资本的惟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2)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①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
②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③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3)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所以,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4.初次分配也要讲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答案】题中观点表述正确。
【解析】(1)无论在初次分配还是在二次分配中都要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不可只重视其中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强调效率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②初次分配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强调公平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加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让更多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
(2)效率和公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①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持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且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本题共60分)
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这一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同样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
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靠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要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真正用这一理论体系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①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保持理论上政治上的清醒坚定。
②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切实做到在复杂的形势中不忘记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③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积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舆论和文化产品占领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的强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不能搞私有化?
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对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③从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它一直是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但不能由此推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
a.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公有制是在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b.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财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与运行其中的社会制度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看,我国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
①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弥补市场缺陷,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效率。只有国家进行高效灵活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其有效运转。
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就业等社会重任。这是非国有企业很难做好的事情。建立公有制企业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了一国范围,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机制,从而要求一国特别是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④生产的社会化从一国扩展到全球的更高程度,要求在更宽广的领域突破所有制关系上的狭隘性质,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无论从克服市场缺陷的要求来看,还是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公有制都具有私有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退回到私有化道路上去。
(4)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我们也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让全体人民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因为只有生产资料的公平占有,才能实现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的理想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公有制为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我国正处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阶段,需要运用国家力量,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赶超型的发展方式需要一定比重的公有制经济和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作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