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如何理解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答:(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是人一生中出现得最早,发展得最快的认识过程。研究表明,许多感知觉在儿童期已接近甚至达到成人的水平。这不仅打通了联系外界环境的道路,也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认识过程(如记忆、思维、想象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视觉和思维的关系为例,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视区如果在童年时期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思维的发展;如果是在成年之后,思维基本不受影响。

(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婴儿期,由于思维、言语(包括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表象等心理现象都还没有出现,控制系统的力量极其微弱,反应的方式以动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婴儿的认知结构只能以感知系统为主,其认识方式也只能是“感知—动作”方式,即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客观刺激做出反应。

(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岁以后,儿童陆续出现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结构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整个儿童期,感知觉在其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思维活动,也摆脱不了它的制约和影响。没有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贮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想象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2根据儿童触觉探索的特点,谈谈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儿童触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探索活动的形成以及在活动过程中与其他感觉的结合上。婴儿的触觉探索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

(1)鉴于儿童口腔探索的特点,家长和托儿所的教师要格外注意。

不给儿童过小的、可以放进口中的物体或玩具玩,比如小珠子、小盒子、小积塑粒(片)等,以免在放进嘴里后不小心吞咽下去或卡在咽喉部位。

不给儿童,特别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儿童诸如筷子、长柄汤勺之类坚硬的物体玩,以免他们噙在嘴里而四处走动时,不小心跌倒。

不给儿童不卫生或含有毒素的东西玩,以免病毒细菌进入口中。

(2)儿童期是手的探索活动形成的时期,触觉,尤其是手的触觉,对儿童有极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年龄越小,触觉的作用就越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

解放儿童的双手,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大人的任务不是限制他们,而是保护他们。

安排一些单独的触觉活动,以促进触觉的发展。比如在儿童对物体已有一定触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摸口袋”练习。

3简述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方位知觉的发展

儿童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国内实验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但6岁时仍有一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地判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皮亚杰、埃尔金德、朱智贤等)专门研究了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发现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5~7岁):儿童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这一阶段的表现是能正确地判别自己的左右手、脚及耳朵等,但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位置,不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b.第二阶段(7~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这一阶段表现为似乎已经知道对面人的左右与自身的左右有某种不一致性,但不能以自身为基准进行判断。在辨别别人的左右方位时,常要借助于自身的动作(如将自己的身体扭转成与对面人一致的方向)或表象。判断结果时对时错。

c.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仅能迅速而准确地辨别自己及他人的左右,而且能正确地指出三种并排摆放的客体和相对位置。

从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到灵活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中间大约需要经过6~7年时间。

(2)形状知觉的发展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物体形状的经验的增加,其形状知觉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

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3)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可能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儿童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先能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在“天”中,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天”“明天”;再后才是“前天”“后天”,“上周”“下周”。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儿童常常不能把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来,常常用事物的空间关系代替时间关系。

4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儿童的观察力是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系统的培养训练,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期是观察力开始形成的时期,水平还很低,更需要成人的帮助。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

儿童常常不能自觉地去观察。观察中常常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以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特别是小班儿童,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会忘掉观察任务。中、大班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按照成人规定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

任务越具体,儿童观察的目的就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比如,让儿童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如果明确告诉他们有几处不同,观察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2)观察持续的时间

观察持续的时间短,与儿童观察的目的性不强有关。对于喜欢的东西,观察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学前期,幼儿观察持续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提高。

(3)观察的系统性

幼小儿童不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因此他们在观察中,往往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孤立的印象,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儿童观察的系统性较差,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观察的方法,另一方面与他们眼球运动的状况有关。

(4)观察的概括性

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观察中得到的是零散、孤立的印象,这些不系统的信息便无法知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较大的儿童能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对事物各个部分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印象,比较顺利地概括出本质特征。

5影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有关因素促进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答:(1)影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发展起来的。以下三种因素影响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活动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在“看”中才能学会看,在“听”中才能学会听,在摆弄物体中学会触摸物体的特性。因此,应该积极地、有目的地组织学前儿童的活动,这对于发展感觉和知觉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经验

a.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知觉水平也就越高。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

b.儿童年龄越小,知识经验越少。年幼儿童往往需要把出现在眼前的事物的各种属性一一加以感知后,才能形成对该事物的完整的知觉。如果缺乏有关的经验,头脑中没有形成过事物整体的形象,就难以根据外界提供的部分线索而辨认出整体。

c.随着儿童经验的积累,知觉过程逐渐简约化、概括化。这时只要感知事物的部分属性,事物的其他属性就会自动呈现。

语词

随着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掌握的词越来越多,词在感觉和知觉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a词使儿童理解所感知的事物

对感知到的东西并不一定理解。儿童对事物及其属性的感知若要成为理解的,就必须有词的标示和解释。

b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迅速、完整

c.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儿童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在儿童观察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时,如果加上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和讲解,儿童就能更好地理解所观察的事物。

(2)利用相关因素促进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帮助儿童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观察时的积极性就高,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幼儿就会东瞧瞧、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儿童的观察具有目的性不强的特点,他们观察的目的任务往往需要成人帮助提出。例如,让儿童观察杨树和柳树时,如果教师能够具体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杨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的?柳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树皮是什么样的?柳树和杨树有什么不同?),儿童观察的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

培养观察的兴趣对促进观察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儿童的知觉主要是无意识的,自觉的观察更是在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才开始的。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需注意以下两方面:

a.经常引导儿童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等,使儿童逐渐对它们产生兴趣。在土里撒上几粒种子,儿童会以极大的兴趣去看它怎样发芽、长高、开花、结果。每天记气象日记,可使儿童关心并观察天气和物候变化。

b.启发儿童多问,在回答儿童的问题时,成人也应及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儿童去观察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使之产生更大的兴趣,并逐步学会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

a.教会儿童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

教给儿童有效的观察方法。例如,要想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就要先认清图中的每一样物体,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整体观察,在整体观察中比较个别物体的不同处,这也就是学会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

b.在进行同类事物的观察时,教给儿童进行对比性观察。

比如,火车、汽车都是车,但是他们形状不同,叫声不同,走的路不同,运输能力也不同。这种观察可以加深儿童对火车和汽车的完整的印象。

6实践作业

(1)用匹配、指认、命名三种方法调查小、中、大班儿童各3名,了解其几何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

(2)让儿童观察、讲述一幅不熟悉的图画,然后分析一下这位儿童图画认识能力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