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儿童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你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符合或违反儿童心理特点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

答:(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其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学前儿童个性表现的范围更广阔,内容更深刻。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儿童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2为什么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怎样利用游戏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答:(1)游戏是儿童主要活动的原因

儿童的思维很不健全,不会像成人一样思考,不会看书,也不知道是非对错,因此幼儿了解世界的主要方法就是游戏。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教育、指导、训练等方法无法在儿童身上使用,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游戏对幼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

a.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b.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

c.游戏能加强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d.由于游戏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儿童的意志。

e.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总之,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成熟,而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对儿童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所以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2)利用游戏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利用游戏,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引导儿童进行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积累现实世界的经验,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利用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发挥角色游戏的功能,让儿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担任某一角色,儿童不仅能体验到劳动者的高尚情操(如医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初步理解司机与乘客、医生和病人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在“人”(扮演的角色)与“我”(扮演者)的比较中发展自我意识。

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游戏中,儿童共同商定主题、制订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在游戏中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

在游戏中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如在“哨兵站岗”的游戏中,让儿童坚持站立不动,磨炼儿童坚韧的意志品质。

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在游戏中需要他们理解自身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从而引导他们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3观察小、中、大班儿童的游戏,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1)小、中、大班儿童游戏的不同点:

游戏的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a.从游戏主要的内容看

随着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其游戏所反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到远。最初幼儿的游戏往往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以后逐渐反映成人的生产劳动,甚至反映社会生活。

b.从游戏的情节来看

最初幼儿较多的是反复模仿、重复成人运用物体的个别动作,或表现事情的个别情节到后来能逐渐能把一个个动作、情节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游戏。单纯的动作模仿逐渐减少,游戏越来越着重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和集体性不同

a.小班幼儿常常一个人独自玩,即使几个幼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逐渐习惯2~3人一起玩,但时间很短,常常只有几分钟。

b.中班在一起游戏的人数有所增加,时间可延长到几十分钟,游戏也开始有了共同的主题,出现了角色分工。

c.大班集体活动的人数更多,而且人员相对固定,玩的时间有时可持续几天,组织也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有联系的分组游戏。

游戏的类型也发生着变化。小班基本上是模仿性游戏。中班开始出现角色游戏,以后,相继出现规则游戏、表演游戏,最后向学龄期特有的竞赛游戏过渡。

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

a.计划性

第一,小班幼儿的游戏缺乏计划,往往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看见别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

第二,中班幼儿已能预先拟定主题,大致规划出怎么玩;

第三,大班则能对角色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并预先商定好游戏规则。

b.独立性

幼儿在游戏中的独立性也随年龄增加而提高。

第一,小班儿童需要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才能展开游戏;

第二,中班已能自己构思,自己组织游戏,但发生纠纷时还要依靠老师;

第三,大班基本不需要教师帮助。

c.创造性

最初,游戏几乎完全是模仿或再现成人的动作,以后逐渐能重新组织或改造以往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幼儿游戏的发展与其他心理发展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它反映心理从具体向抽象、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同时,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2)小、中、大班儿童游戏的相同点

游戏都是儿童重要活动形式,儿童喜爱游戏,也乐于在游戏中获得对社会的探索。游戏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游戏是在儿童接触社会时,产生了参加成人的社会活动的强烈愿望,带有浓厚的社会性。表现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幼儿是在忠于现实生活逻辑的前提下,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是通过变革现实来反映现实的。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是想象与现实的统一。

游戏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既能在假想的情境中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开汽车、当医生等),又不受真实活动所要求的条件(知识、技能、工具等)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又能真实地体验人间的一些情感和关系(如医生对病人的同情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