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
3.1 复习笔记
一、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
1.儿童概念的表述
(1)儿童的含义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
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2)儿童概念的内涵:
①它是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
②它是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的。
③它是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2.儿童的界定
(1)生理年龄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年龄上限为18岁,我们通常在工作中使用14岁的标准。这些对儿童界定的方法,均是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来辨识儿童的身份。
(2)心智年龄
正如群体中存在个体差异一样,不同的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差异性。正常的偏差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特殊因素的作用下,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会产生明显的差异。
3.儿童的特点
(1)生理特点
①成长性:神经、循环系统、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组织等全方面发展。
②基础性:为成年打基础,并可能由于童年的某些经历,造成其成年后的问题。
(2)心理特点
①发展性。儿童的心理与生理一样处于发展期,人格基本成形,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
②依恋性。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③可塑性。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对这些环境进行调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
(3)行为特点
①探索性。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的能力尚有欠缺,其很多行为表现出探索的目的。
②模仿性。儿童阶段是人的学习阶段,儿童的行为经常去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二)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儿童生存的需要不仅表现在其要获得足够的物质以满足生命延续和身心成长方面,还表现为这些需要的满足不能靠个体实现,必须尤其家庭和社会来满足。
2.爱的需要。爱的需要可以使儿童的情感得以满足,使他们步入成年后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3.学习的需要。儿童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在成人步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4.游戏的需要。游戏在儿童中占据很多的时光,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与人相处,逐渐的认识、了解社会。
5.社会化的需要。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社会角色,掌握道德规范。
6.被保护的需要。儿童处于未成年,其自我保护能力弱,需要社会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三)儿童的成长、面临问题及资源
1.婴儿期(0~1岁)
(1)特征
新生儿离开母体建立个体生活,但对外界适应能力很差。
(2)任务
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开始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
(3)面临问题
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及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的。
(4)资源
家庭或其他抚养主体提供的物质和照顾,相关法律及政策,可获得的公共服务等。
2.幼儿期(1~5岁)
(1)特征
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运动功能大大增强,能够无障碍地使用语言交流,并简单地运用文字。
(2)任务
情感培养、心理培育和智力发展与身体成长并列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3)问题
①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问题外,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而处于儿童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
②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
(4)资源
①父母和家庭是照顾儿童和帮助儿童克服成长面临的问题的重要资源。
②医疗照顾的形态、安全住处的拥有、健全的营养和适当的正式与非正式儿童照顾的安排都是重要的社会结构资源的实例。
3.学龄期(6~14岁)
(1)特征
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需要向全方面发展。
(2)任务
开始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
(3)问题
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在学龄期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等。
(4)资源
①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儿童应对自身发展及其障碍以及人生任务的重要因素。
②社会结构资源在这个时期仍然保持着重要性。
③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和同辈群体都是儿童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儿童社会工作定义和特点
1.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及自助服务活动。
2.特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
(4)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
1.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和四十九条都涉及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内容。
2.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是由联合国制定并实施的,《儿童权利公约》旨在建立保护儿童的国际标准,以防止儿童被忽视、受剥削和虐待。
3.其他有关法律
其他法律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儿童生物学
(1)进化论
霍尔运用复演学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解释。人的婴儿期对应原始社会,幼儿期对应狩猎社会,学龄期对应农业社会,人的成长史就是历史的复演。
(2)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
儿童的重要性征的发展是有顺序和时间规律的。
(3)遗传学说
个体发展是一个规则的自然发展过程,差异是因为DNA的差异造成的。
2.儿童心理学
(1)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2)发展心理学
心理的发展是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但从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中也包含有某些因素的消失和新因素的出现。
(3)心理社会发展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人除了生理性的冲动外,在生长过程中还有一种注意外界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需要,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他将人的一生划分成八个阶段,每一阶段或多或少均以同一性危机的概念来贯穿:
阶段一,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阶段二,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阶段三,发展主动性阶段(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阶段四,变得勤奋阶段(6~12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阶段五,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9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阶段六,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25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阶段七,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岁):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阶段八,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期的冲突。
(4)行为或学习理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起于人与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行为与学习理论关注的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行为指标,以及个体认知与人格发展。
3.儿童教育学
(1)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其对儿童社会工作的提示作用在于,在开展专业实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儿童所处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转化其中的不利因素。
(2)多元智能理论
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学上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儿童社会学
(1)自我发展理论
G.H.米德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动,发展成为社会存在的。通过学会站在别人的角色上考虑,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我感。再通过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待自我,发展起自我意识。
(2)认知理论
其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根据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说法,儿童经验所处的环境,然后创造观念与行为去理解其环境。
5.儿童文化学
(1)文化人类学理论
玛格丽特·米德指出多数儿童被环境和文化所综合决定。
(2)场论
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场论提示社会工作者,要站在与儿童一致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儿童的表象,要注意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表现形式
1.宏观层面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积极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儿
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增加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对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教育为立国之本,也是儿童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儿童社会工作推动教育是多方面的。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一是妇婴保健,即通过多种努力,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儿童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家庭层面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2.微观层面
(1)一般儿童社会工作
一般儿童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对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
(2)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孤儿、弃儿、受虐)的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机构照料、家庭补助、寄养和收养等方面的服务。
对特殊儿童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支持性服务。通过提高儿童所处环境,强化照料者的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②保护性服务。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
③补充性服务。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给以适当地增强。
④替代性服务。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
(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1.家庭。一个人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儿童所受的熏陶,使儿童今后的生活中很难褪去其家庭的印迹。
2.学校。学校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在某些情况下。其影响作用甚至会超越家庭。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儿童成长中十分特殊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因某些原因在一些个体上不存在,但如果其存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4.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深刻,改变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模式。
(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
1.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
学校里,教师是主体的专业队伍,他们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智育、德育、体育等的教学目标。
2.社会福利机构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了绝大多数的社会孤儿和弃儿。对这些孩子来说,机构就是他们成长的家。
3.社区
社区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在社区中儿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也是儿童工作开展的有利条件。
4.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出现了若干专业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它们以实现社会工作价值为机构的目标,为所在地或者周边的机构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区别
1.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1)“服务对象自决”含义
“服务对象自决”一般是指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有自由选择和决定的需要与权力,而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有义务尊重案主的权利和选择,同时要避免过度影响服务对象的决定。“服务对象自决”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观。
(2)“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对待
①在针对婴幼儿的社会工作实践中,自决的主体应该是儿童的监护人或者直接抚养人。
②在对学龄期儿童的具体辅导中,做出决定时,应考虑尽量多地让儿童参与,并认真听取儿童的想法,同时还要引导儿童的监护人增加儿童的选择空间。
2.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环境”这个词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地理状况、物质条件、文化背景、时代潮流、历史事件、精神信仰、政治体制等都属于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和环境虽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通常来讲环境的力量要比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3.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
(1)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保护者。社会工作者要从保护社会的未来的角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资讯,联络有关部门共同抵制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
(2)需要社会工作者参与进行特别保护的儿童
①被拐卖儿童。
②残疾儿童。
③被遗弃儿童和孤儿。
④流浪儿童。
⑤受虐待儿童。
(二)儿童社会工作中评估的应用
1.评估的定义
社会工作者研究儿童的境况和面临的挑战,收集范围广泛的资料,不仅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也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以及其主要监护人的角度去看儿童在自身生活的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情况,并基于此制订出干预和治疗计划。
2.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1)目的——收集信息,并分析儿童可能需要哪些类型的服务。
(2)方法
①资料查阅。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掌握儿童的背景情况、以往求组经历、与其有关问题的相关政策等信息。
②访谈。可以对儿童及其相关他人,围绕问题收集具体情况,以及有关的来龙去脉。
③问卷测量。进行此类评估时要注意获得监护人的授权以及结果的保密。
3.实用评估量表
(1)发育量表。
(2)智力量表。
(3)行为量表。
(4)社会期望量表。
(5)自我意识量表。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1.儿童辅导
(1)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
儿童辅导是指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运用各种机会促使儿童在生活、学业、感情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及潜能发挥的过程。
(2)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
①想象互动游戏治疗
a.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基本理念
第一,孩子尚未如同成人已发展口语及自我反省的能力;更何况即使是成人在用语言表达他们私人及情感上的经验时,也会有困难。
第二,把孩子及其家庭问题公开讨论,可能带给孩子对父母亲忠诚的矛盾。通过想象游戏的媒介,孩子有机会以转化的方式沟通,也能透露隐秘性的事情。
b.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技巧
第一,用言辞表达或口语化。把孩子正在玩的一项动作用言辞表达或口语化,然后把孩子所做的事给予更明确的意义。
第二,刺激化。刺激化的意义在于鼓励孩子能更专注地玩。
第三,设定限制。社会工作者要用口头提升的方式尝试把所设定的限制整合到游戏里。
第四,相对游戏。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在游戏中玩出和被辅导儿童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的游戏内容。同时也传达了辅导或治疗的信息。
c.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指示
第一,这种方法对于有隐藏性身体疾病的孩子能发挥很好的功效。
第二,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心情非常混乱的孩子身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足够的结构化。
第三,为了治疗或辅导能够成功,父母亲必须愿意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审视及改变他们的行为,以及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②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又称箱庭游戏,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儿童社会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a.设置标准
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设置有着国际统一的标准。其中包含沙盘尺寸、色彩规范及游戏模型的种类等的具体规定。
b.借助沙盘探索心理世界
c.沙盘游戏治疗的步骤
第一,介绍。
第二,治疗师帮助来访者唤起“童心”。
第三,摆放。
第四,沙盘世界进行探索。
第五,沙盘世界拍照记录。
d.沙盘游戏的要点。
第一,沙盘游戏治疗强调非言语性和非诠释性,而且以体验和经历为主,要理解沙盘的信息,就必须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语言”。
第二,在治疗中,治疗师不对来访者做出明确的象征性诠释或评论,但是这种象征性层面的理解却是指导治疗师工作的重要线索。
第三,治疗师本人还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个人沙盘游戏治疗,其目的是在自身经历上体验每种象征所依附的无意识层面。
2.儿童小组工作
(1)概念
儿童小组工作就是指一种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适,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要点
①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符合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但要注意安全。
②多利用示范来讲述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
③避免空泛的道理和讲述过于复杂与抽象的问题。
④社会工作者的态度是亲切和蔼的,应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善于与儿童交往。
⑤社会工作者无论是在空间位置还是在心理距离方面,都应该带给小组中的儿童一种平起平坐的感觉。
(3)亲职教育服务
①亲职教育服务:就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从而改善亲子的关系。
③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1)儿童虐待的相关概念
①受虐儿童
受虐儿童指被其父母、近亲或任何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或与儿童居住于同一处所的任何人,采取一些行为而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儿童。
②儿童疏忽
儿童疏忽指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
(2)儿童身体虐待的指标
①淤伤。
②烫伤。
③撕、裂伤。
④骨折。
⑤头颅伤。
⑥内伤。
⑦其他指标(严重发展迟缓;不一致的医疗史;对孩子如何受伤的原因解释不一致等)。
(3)儿童性虐待的指标
①幼儿感染性病。
②在生殖器官周围有明显生理伤害(红、肿、组织的撕裂)。
③攻击行为。
④怀孕。
⑤早熟的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
⑥对生殖器过分关心。
⑦超出儿童年龄应懂的性知识。
(4)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
①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主题
a.受害经验的分享。
b.对暴力责任的看法。
c.惭愧及与人隔离感觉的分享。
d.自我保护的计划。
e.陈述感觉。
f.解决冲突的方法。
g.性别角色的认定。
h.自尊心的建立。
②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的功能
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协助儿童学习新的价值观及行为,包括:
a.暴力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
b.增加自尊。
c.学习新方法来自我保护。
d.认识可以协助自己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
e.学习以新的非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与受虐儿童的会谈
(5)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①对受虐儿童的辅导。
②社会工作者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
③在介入保护儿童权益的同时,要对儿童的隐私予以特别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