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1.什么是目标原则?
答:目标决定了组织的存在,因而被称为目标原则。在开始任何行动过程之前,必须清楚地确定追求的目标,使人人理解它而且必须表达透彻。
2.目标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答:目标原则强调了目标的三个特点:
(1)目标的突出特性。这一特点就是要求目标必须预先确定,并同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分离开来。
(2)能公开说明。一般来说,目标大都是采用书面形式作出说明的。如果一些组织不愿意或不能够以书面的形式来说明它们的目标,这就反映这些组织在对其目标的认识上比较模糊或尚不一致,害怕说明白了会引起众多的批评。
(3)目标具有两重性。确定的目标必须在这个组织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目标的达到又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组织确定的目标如果不能够达到,就会失去其吸引力,将会被抛弃;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目标没有一定的难度.则目标的潜在的刺激作用就失去了,无激励向上的积极意义。
3.目标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组织目标的明确说明有四点好处:指明管理方向;能对组织的成员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管理成效;完善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
(1)指明管理方向。目标的必要性是因为它是管理活动的力向,即方向的需要。一个组织不仅要有总的目标,其内部各个部门或个人都应有明确的分目标。所谓明确,即能够且有书面的说明,目标的说明不仅指明了组织及其成员的努力方向,还应指出组织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使组织内各方面的努力能够相互协调,为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激发成员潜力。目标除了指明方向之外,还是激发组织内每一个成员潜力的激励因素。目标的实现反映了组织及其成员努力的成功,这不仅体现在收益上有所获得,而且在精神上或心理上能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完成下一个目标任务的信心和愿望,这就是目标的激励作用。
(3)促进管理成效。目标有助于促进管理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因为目标一方面是衡量管理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尺度以及管理活动取得成效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组织的管理活动取得成效的能力。管理计划职能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组织与领导是为了落实计划,而控制则是对组织计划完成程度的测定,并纠正偏差,以保证组织计划的完成。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明确说明的目标,那么管理的这几个职能都将难以开展。
(4)完善管理基础。如果组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难以区别于以“应急计划”或“特殊政策”而进行的管理,就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短期计划或短期行为,使组织的目标具有随意性,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理由很简单,由于目标不明确,组织努力的方向就会经常不断地转移,从而使各项活动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目标,管理活动的水平就难以提高,进而影响组织运行的成效。
4.企业组织的外部目标是什么?内部目标是什么?它们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答:(1)外部的目标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如果企业要继续发展和赢得利润,就必须为顾客服务,这些问题并不只是从事向顾客直接销售的企业或部门的问题。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一部分组织或个人愿意成为它的服务对象,即顾客。为了争取顾客,企业必须使它的服务和产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能与其他企业竞争,并获得足够的利润来支持继续发展。因此,企业的基本目标就是服务目标,即服务于顾客的需要。只有当人们接受了企业的服务,也就自然接受了这个企业组织。
另外,组织的目标还必须同社会的意愿相一致。从企业角度讲,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不符合社会的意愿,这个企业将不能被允许继续存在。比如,有些企业在一开始就是非法建立的,是法律所禁止的。
由法律和条例所表达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都是企业的外部目标。企业组织想继续存在,就必须承认并满足这些目标。
(2)内部的目标
服务于顾客和社会是一个企业的外部目标。在履行这些目标的同时,企业还关注着满足内部相关利益的一些目标,即企业的内部目标。企业的内部目标与企业的定位、员工和投资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企业定位及其同竞争者的关系。企业总希望能成为同行中最大的、利润最多的、发展最快的和新产品最多的龙头企业,但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企业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并认清同竞争者的关系。
②员工的利益。企业为了组织的整体利益,一般都是录用对于岗位是适合的、且表现较好的应聘者。当成为企业的员工后,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关注他们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③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必须以利润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坚定其投资信心,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企业的认识越来越关注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投资者的利益始终是不能被忽略的,并且也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3)一个组织的目标可以划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企业的外部目标是服务目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给顾客提供愿意接受的并为社会认可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内部目标则决定它同竞争者抗衡的地位和满足其成员及投资者利益的程度。显然,利润在此之间既具有目标作用,又具有激励的功能。
5.企业组织设置目标时考虑的八大领域是指什么?
答:企业的目标设置应从下述八大领域中考虑:
(1)市场地位。企业的目标应能反映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处的地位,这是可以定量分析的目标。
(2)技术革新。企业的目标应包含有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 设备、新方法等技术革新的内容,这方面的目标也是可以量化的。
(3)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生产率和生产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 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定量设置目标。
(4)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是企业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条件,所以,企业必须对有限的资源如何获得、如何使 用、如何维护等方面设置努力目标。
(5)获得利润。赢利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一个企业而言,应伴随着社会、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设置其适当的获利目标。
(6)管理者的成就和发展。企业应对管理者设置目标,指明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行为成果方面的努力方向。
(7)员工的成就和态度。企业应设置反映普通员工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目标,以便最大可能地发挥出企业整体的潜力。
(8)社会责任。一个组织必须对社会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只有承认这一点并使组织的目标得到社会的赞同和认可,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反映其对顾客和社会负责以及负责的内容和程度的目标。
这八个方面都是企业建立其目标的领域。前五个方面必须得到后三个方面的支持,否则就会毫无意义。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社会责任又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总之,从企业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些方面的目标都是不可缺少的。
6.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简称MBO),就是管理“目标”,即依据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组织的全体成员参与制定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成果的评价。
7.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哪些突出贡献?
答:Drucker认为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以“目标”来领导其下级,并衡量下级的贡献,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如果没有计划好的、并且方向一致的目标来指导每个成员工作,则组织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Drucker指出,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组织总目标对其个人有什么要求,他的上级领导也必须知道他对总目标的贡献能力如何,对他有什么期望并且确定如何鉴定他的成就。当组织的每个层次都能这样做的时候,组织的总目标才有希望实现。
(1)Drucker提出的“目标管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他认为,古典管理学派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以人为 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目标管理则综合了这两个方面的优点,弥补了不足。
(2)在管理实践上,有助于纠正三种“错误观点”。第一种“错误观点”是“过分强调个人技能第一”,以至于组织成员都只关注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组织录用他们的目的,使组织整体变成了一堆散沙;第二种“错误观点”是“过分强调集中”,以至于组织成员尽力顺从上级的所言所行,忘却了工作的真正要求,使整个组织成为几个领导者喜怒哀乐的应声筒;第三种“错误观点”是“不同层次的见仁见智”,以致上下意见不沟通,赏罚不一,是非没有一定标准,从而使组织变成了争吵、抱怨、赌气的场合。Drueker认为,组织必须以“目标”来贯穿各阶层努力的方向、程度及奖惩标准,并且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的管理人员都必须向组织的目标集中力量。当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拥有自己的努力目标后,他就能进行自我控制,以求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整体的目标。
8.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组织的全体成员参与制定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目标体系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成果的评价。
(1)目标体系的制定
目标体系的制定是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首先由组织的领导者根据其上级组织和服务对象的要求,结合组织的发展听取组织内各层人员的意见后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如果是企业、其上级组织和服务对象则代表投资者、社会和市场。其次是组织内各部门根据其职能,为完成组织的总体目标而提出部门目标。再次是部门内各小组为完成所在部门的目标而制定小组时目标。最后,由小组中各岗位人员根据小组的目标和岗位职能制定各岗位个人的目标。这样,自上而下把组织的总体目标层层展开,最后落实到组织的每个成员,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连锁体系,共同为保证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而奋斗。
(2)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下级人员委任权限,使每个组织成员都能明确在实现组织总目标中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实行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二是加强与下级人员的意见交流和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下级人员自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级目标的全面实现;三是各级目标的实施者都必须严格按照“目标实施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使每个工作岗位都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工作,从而保证实现预期的各项目标值。
(3)成果的评价
对目标成果的评价是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促进各级管理工作的改善,鼓舞组织全体成员的斗志,以便更好地为保证达到总目标而奋斗。评价工作是在目标实施活动已按预定要求完成时开始的,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对实际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比较评价,并与奖惩制度挂钩。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目标的‘实施人员,以便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地总结其工作的经验教训。
目标成果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目标实施者自我评定个人成果。各级目标的具体实施人员应根据预定的目标值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定,要求自我检查一下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原定的措施手段是否合适、自己的适变能力和努力程度如何以及怎样改进等。
②上级对评定工作的指导。各级管理者应对下级的自我评定进行指导,使各级人员能恰当评价个人成果。各级管理者在进行指导时,应婉转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积极引导和鼓励下级为达到下一个目标而继续努力。
③考核评定小组的综合评议。各级考评小组应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目标实施计划和自我评定情况,对各项目标逐一进行考核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应注重实际取得的成果,要与目标的实施者充分交换评定意见,以减少或避免评定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④奖励与总结。目标成果的评价应与组织的人事制度和奖惩制度相结合,目标的达成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并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从而充分体现出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
总之,目标管理是一个不问断的、反复出现的循环过程,每一循环都是在前一循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体系,使新一循环的目标管理活动有更新的内容,从而使组织的管理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
9.目标管理可以为组织带来哪些益处?
答:目标管理可以为组织带来如下益处:
(1)增强沟通和理解
开展目标管理首先在于确定目标、定义目标、设定目标优先顺序等,这就需要上下左右广泛的沟通,听取意见,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认识和思想得到交流,从而增强大家对目标及目标管理的理解。这就有助于目标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2)提高积极性和自律性
开展目标管理,有助于调动组织成员主动参与组织的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按目标计划开展工作的责任性。目标管理要求上下级通过沟通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活动达成共识,沟通中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各成员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目标及目标实施计划的认同感和工作的自觉性。
(3)推进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重新整合
目标管理活动有助于推动组织以支持管理目标为导向变革组织的结构,并带动资源分配的改善。在这样的条件下,为有效地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管理者必须结合组织结构中的岗位及岗位职能的变更、管理系统和管理环境的改变而积极推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4)督促按计划付诸行动
目标管理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按计划付诸行动才能帮助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的目标管理活动在给出目标的同时,也提出了.目标实现的途径,并借助于目标的指导促进管理者及其部下的行动和纠正行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