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会不会对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约束?

答: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会对组织发展产生巨大的约束。

(1)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在于: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人们从自然界摄取资源后创造的财富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也是有限的。

(2)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会对组织活动造成影响,进而对组织发展产生约束。这种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对组织目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有资源的支撑,因此组织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组织的有限资源为考虑的出发点,以组织可调动的资源为限。

组织的有限资源与组织可调动的资源是不相等的。一个组织能否调动更多的其他资源来支撑本组织目标的实现,表明了该组织调配资源能力的高低。一个成功的组织不仅应能够将自己的有限资源运用好,而且还要广泛调动社会其他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要求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充分有效利用组织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方式: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使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在既定组织目标条件下,尽少地占用有限资源。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组织需要一些活动或工作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安排,以便以尽量少的资源使用获得最大的收益,即资源配置。

2.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

(1)资源与资源配置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在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也是有限的;人们从自然界摄取资源后创造的财富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也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对组织活动以及组织的发展造成了约束。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资源,组织应能够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这实际上就是管理的本质——筹措资源并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

(2)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出发点、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式。人性假定有以下类型:

受雇人

假定人是一个会吃饭会说话的工具,雇来从事生产经营。受雇人在老板眼中都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没有责任心的恶习人。对受雇人的管理,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大棒。

经济人

假定人是追求收入最大化的以经济利益为重的人。因此,通过经济利益的鼓励,可以使人产生工作的积极性。

社会人

社会中生活的人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某一组织的一员的社会人。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较好的收入以便改善经济条件,谋求较好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人,他们还需要七情六欲,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归属感和尊重。

管理人

组织中的任何人都是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当然是管理人,作为一般员工,一方面他是被管理者,一方面他在面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在操作机器和工具进行生产或服务时是一个主动地实施者,是面临各种突发问题的果断处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管理者。

自我实现的人

组织的成员追求自我实现,能够自我超越,对经济利益不看重,而是看重事业和成就的获取。

(3)管理模式

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拥有的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的概括性描述。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发展的,又是组织成员在对组织资源配置的认识、研究和选择中产生和发展的。管理模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组织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3.试列举个管理实例,说明管理的5个特性。

答:管理具有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五个特性。

(1)动态性

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管理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2)科学性

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两大类:程序性活动和非程序性活动。

程序性活动是指有章可循,照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

非程序性活动是指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

对新管理对象所采取的非程序性活动只能依据过去的科学结论进行,否则对这些对象的管理便失去了可靠性,而这本身也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

(3)艺术性

具体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主体管理技巧发挥的大小相关性很大。管理主体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主体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同时,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也是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4)创造性

管理活动是一类创造性的活动,正因为它是创造性的活动,才会有成功与失败的存在。管理的创造性根植于动态性之中,与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存在,使得管理创新成为必需。

(5)经济性

资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经济特性。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

管理方式方法选择的成本比较;

选择不同资源供给和配比的成本比较。

4.组织目标如何能分解为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目标?

答:组织目标能分解为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目标的原因在于:

(1)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

具体目标。作为一项具体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首先一定有一个欲达成的具体目标,这一具体目标对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既定目标。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的具体达成目标给定了活动或工作的行进方向,但是这一行进方向又一定是组织总体目标规定下的产物。如果管理活动或工作的具体目标不断衔接地实现但最终脱离组织既定目标的话,那么最终要达成组织资源配置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一系列资源配置活动的衔接逐步实现的,这种衔接可以是不同活动的先后顺序式进行,也可以是不同活动并行直至最终协调成功。故组织既定目标一定是层层纵向分解或按照不同领域横向分解,这些分解后的小目标既是组织既定目标的规定,又是管理活动或工作欲达成的具体目标。

(2)管理目与组织目标有如图1-3所示的关系。

图1-3  组织目标与管理目标关系图

图1-3表达的关系有三个层次:

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

组织既定目标分解成各类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将最终帮助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组织既定目标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反映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上时,很难将其按照不同的特性分开来,而是某一些管理活动在完成功利性价值的同时,获得非功利性价值少一些,另一些管理活动则达成其具体目标时获得的非功利价值多一些。

5.组织运行过程将会遇到哪些方面的不确定性?

答:管理过程是指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管理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管理过程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

(1)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

管理客体不确定性是指确定管理对象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例如,作为管理客体的组织内的员工是确定的,但在管理过程中,这些员工会由于当时的心情、思想、偏好等影响,造成其原本可以发挥的能力和技巧与其他资源配合上的失误或差错。

(2)管理运行的时空不确定性

管理过程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的,这种时空也称情景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时空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时空本身在运动变化。情景不确定性是战略管理中最难以把握和解决的。

(3)管理工具、手段的不确定性

现有的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是确定的,但它的运作效果是难以确定的,尤其是“软”的管理方式方法,如人际沟通的方法、精神激励办法等。而且已知的管理工具、手段、方式等的作用效果,不过是过去管理主体在当时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结果,管理主体凭此来选择管理工具、手段等难免就会有误。

(4)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上述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即一定会与既定的目标和应负的责任有所不同。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事后的东西,它与既定的目标和责任相比会出现两种不同状况,即可以接受或不能接受。

6.管理基本手段的功效是什么?

答: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是阻碍有效配置资源,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障碍。为此,作为管理主体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寻找一些特殊手段或行为来帮助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使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就是这一类的行为活动。

(1)计划

计划是指对未来的行动或活动以及未来资源供给与使用的筹划。计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组织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并使组织占据更有利的环境地位。计划在组织中可以成为一种体系并有其内在的层级。计划其实是一种降低组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2)组织

组织有两个含义:

将组织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程序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在这种意义下,组织事实上也是一种降低不确定性的手段;

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组成一个团体或实体。

(3)指挥

指挥是指领导指示组织内的所有人同心协力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指挥涉及四个方面的功能:

及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指示组织内所有人与资源配合去适应环境,采取适当的行为;

调动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发努力,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有效地协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使组织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降低内耗;

督促组织内成员尽自己的努力按照既定的目标与计划做好自己专职范围的工作。

指挥这一行为活动也是一种降低组织运作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手段。

(4)协调

协调是指将资源按照规则和配比安排的一种活动,也是将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各自的工作行为变成有序统一的活动。专业化分工如果配合不好可能导致整体效率的下降,甚至产生负效用,为了防范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需要协调行为。

(5)控制

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动作并实现预想的成果或业绩。通过控制这种行为,可以降低工作行为及其结果与既定要求和目标的不一致性。

二、案例分析

合并的烦恼

“合并了,终于合并了,太好了……”,初夏的W大学校园中传播着火热兴奋的消息,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放着光。“合并以后,我们学校实力增强了,大家找工作底气也足了。”“说不定十年八年过去,咱们也成了十大名校的毕业生了,哈哈。”

“工资多少年没动了,这一次总会涨了吧。”老师们也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以后申请项目,举着‘大牌子’总是比较容易成功吧。”“咱们实验室购置扫描电镜的计划总该可以实施了吧。”

W大学是由三所实力相当的重点高校A、B、C合并而成,虽然这三所高校中的任何一所都不能进入前40名之列,但它们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论实力,合并的后W大学还真可以和一些名校决一高下了。正是这种挑战名校的共同愿景,三校合并一拍即合。

其中,材料学院是A校的名牌学院,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师资力量相当雄厚;B、C两校也都有自己的材料学科,它们都是以金属材料研究为主,实力相对较弱。三校合并后,材料学院便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整合,实力较强的A校材料学院理所当然成了新的材料学院的主体,其院长刘教授也顺理成章成了新的材料学院的院长。

在这种乐观的氛围中,新任的材料学院院长刘教授不能不被感染,以至于最初的一些疑虑也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等了多少年了,终于可以有机会大展拳脚,施展抱负。想当年,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拒绝了国内名校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不太知名的母校,希望能报答当年培育之恩,为母校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紧缺、制度不畅,许多很好的设想都没能实施,十几年来,成就甚微,有时候他还真后悔当年一时冲动的选择。现在呢,三校合并了,资金人才不是问题,学校领导也提出要“部分学科创建世界一流,整体建成国内一流”,素来就有优势的材料学院必然可以借机崛起,争创世界一流。想到这里,刘院长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透过落地窗照进来的阳光投射在红木办公桌上映出了炫目的光彩,他有些眩晕了……

三个月过去了,再见到刘院长时,看到的却是一张疲惫的脸。“烦透了,整天都是些恼人的事情。”一打开了话匣子,刘院长满肚子的苦水便一倾而出。

“本以为,合并以后学校师资力量大大加强,大家可以齐心协作,把教学和学术搞上去,哪知一些人尽是搞内耗。”

这也难怪了,三个月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确实足以让任何一个管理者头疼:

上任伊始,刘院长便起草了一份材料学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其口号是“强化优势学科,抓大放小,有所侧重,五到十年内将本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材料学院”;具体地,加大具有传统优势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投入力度,稳定金属材料研究的投入,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龙头实现材料学院的腾飞。但是意想不到的阻力产生了,原属B、C两校的材料学科教师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金属材料应该同样得到重视,在金属材料研究上的投入应该加大,要求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一个在金属材料方面比较出名的曹教授的跳槽更是一个重磅炸弹,一些教师甚至以罢课相威胁……

第二件事情是,根据初步设想,原属B、C两校的金属材料学科合二为一形成新的金属材料科学和加工系,但却遇到了麻烦。B校认为该校的研究成果较多,教授人数多,实力更强,应该以B校原属的材料学科为主体组建新的金属材料科学和加工系;C校认为本校的设备先进,而且学术成果质量高而丝毫不予让步。于是合并一事迟迟没有结果。两三个月过去了,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特别是,上星期B方由于做实验需要借用C方的实验设备,却被C方严词拒绝,这使双方结怨更深。刘院长花了许多功夫才说服双方保持克制,并承诺一定会采取双方都满意的办法。但是到底怎么办刘院长却是没有一点头绪……

第三件事情是,由于三个校区距离较远,教师们跨校区上课成了难题。时常收到学生关于老师上课迟到的投诉,而一些教师给其他校区学生上课时的不认真态度更是令学生们怨声载道。

另外,还有诸如关于教师工资福利的抱怨,研究生招生的投诉,各校区规章制度的不一致的麻烦等等。

刘院长真有些筋疲力尽的感觉了。干了这么多年领导,他自感总能处理得很好(确实,刘院长素来由于能够照顾各方利益,与教职工和学生保持较好的关系而受到广泛尊敬)。他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识大体、明大局的,只要你与他们良好地沟通,给他们发言和自主决定的权利,他们都会表现得很好”,可是,三校合并后B、C两方教师的过激反应让他措手不及。“难道非要采取强制手段吗?”“学院有这么丰富的人力资源,钱也不是问题,可是为什么管理起来就这难呢?”以往,他总是能够听取各方的意见,大家和气地商讨,不管出现什么事情总能得到妥善解决,可现在,他第一次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刘院长多么希望有人能给他建议,给他出出主意,但得到的却是朋友和下属们的摇头叹息和安慰之辞。他叹了口气,像往常一样点了一支烟,在烟草的迷雾中,他看到了书架上的一本书,那是一个朋友送的,书名叫“管理学”。他当然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但同时认为管理学者们往往小题大做,只会摆弄理论,因此这本书在那里躺了两年,他一直没有翻过。现在他百无聊赖地打了开来,马上他专注地读了下去;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希望的微笑……

讨论题:

1.结合所学的管理概念分析以上案例,思考三校合并的动力是什么,进而思考管理内涵。

答:(1)三校合并的动力在于,利用各校所长,优势互补,对三校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共同目的,即进入名校之列。

(2)每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在数量、质量、种类上各不相同,但都是有限的。使用有限的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就是组织资源配置的本质,而这离不开资源配置的活动即管理。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内的资源配置。

案例中三所高校各有所长,各具优势,但是各自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不足,流通不畅等方面的限制。为了实现进入名校之列的组织目标,三所高校必须根据现有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实现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通过组织资源配置来实现资源最大化,使用有限的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学校自身整体实力。

2.以上案例中,刘院长对人性的理解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并进一步讨论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会给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答:(1)在本案例中,刘院长对人性的理解是:人性本善,认为人都是识大体、明大局的,当矛盾出现时,通过人际沟通都能妥善解决,不需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进行管理。

(2)我不认同他的看法,有效的人际沟通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因为沟通过程中存在许多导致沟通障碍的因素,必须有强制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3)管理者对人性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人性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受雇人”、“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的人”等不同阶段。“受雇人”理论认为人性是自私、懒惰的,因此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强制手段解决问题,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组织成员行为,严格按制度办事,希望因此获得最大的工作业绩。“社会人”理论认为人不仅需要高收入以改善经济条件、还具有七情六欲,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需要得到尊重。因此管理者倾向于采用让职工参与决策,经常沟通,建立提案制度等方法进行管理。

3.为何刘院长以往的管理方法现在不奏效了?谈谈一个组织在不同时期为何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果你是刘院长,你会怎样去管理材料学院?

答:(1)刘院长以往的管理方法不奏效的原因在于,他现在面临的组织环境发生了变化,较以前更为复杂。合并前,A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A校教师的共同目的是使学校获得更好发展,对管理中出现的矛盾都能通过商量的方式解决。三校合并后,各校区规章制度不一致,加上各校区的利己心理,导致矛盾突出,以前的人际沟通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2)一个组织在不同时期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是由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的动态性决定的,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管理的动态性。管理过程包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

这里所说的管理客体不确定性是指确定管理对象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例如,作为管理客体的组织内的员工是确定的,但在管理过程中,这些员工会由于当时的心情、思想、偏好等影响,造成其原本可以发挥的能力和技巧与其他资源配合上的失误或差错。

管理运行的时空不确定性

管理过程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的,这种时空也称情景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时空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时空本身在运动变化。如在设定未来的发展方案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在未来的情景中展示,未来的情景将发生什么样的与现时情景不同的变异,是不确定的。情景不确定性是战略管理中最难以把握和解决的。

管理工具、手段的不确定性

管理主体必须运用一定的管理工具、手段、方法作用于管理客体方能获得资源有效整合的效果。这些现有的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是确定的,但它的运作效果是难以确定的,尤其是“软”的管理方式方法,如人际沟通的方法、精神激励办法等。更何况已知的管理工具、手段、方式等的作用效果,不过是过去管理主体在当时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结果,管理主体凭此来选择管理工具、手段等难免就会有误。

管理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于上述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即一定会与既定的目标和应负的责任有所不同。甚至即便达成既定的目标和责任,对该效果的评价和认可也会因当时条件下组织与管理主体自身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存在一个标准的处处成功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动需要消除在组织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3)作为管理主体,刘院长必须在学院的管理过程中寻找一些特殊手段或行为来帮助降低不确定性,使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就是这一类的行为活动。

计划

计划是指对未来的行动或活动以及未来资源供给与使用的筹划。在本案例中,要制定材料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各校区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而努力。

组织

将学院内各种资源按照配比及要求有序地进行安置,避免资金、设备分配不均的状况。

指挥

指示学院内的所有人同心协力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

协调

协调是指将资源按照规则和配比安排的一种活动,也是将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各自的工作行为成果有序统一的活动。材料学院应明确各校区发展优势,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达到优势互补。

控制

控制是指根据既定目标不断跟踪和修正所采取的行为,使之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动作并实现预想的成果或业绩。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使学院发展不偏离预定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