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818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818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概论
适用专业:030206国际政治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国家主权
2.世界格局
3.建构主义
4.公共外交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国家利益的构成。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3.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三、论述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共50分)
1.结合实例,评述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
2.举例说明当代难民潮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参考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818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概论
适用专业:030206国际政治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国家主权
答: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力。一般而言,包括管辖权、独立权、自卫权和平等权。
2.世界格局
答: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由此得出以下结论:①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②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③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④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3.建构主义
答: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包括: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互为构成关系。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构主义的古典根基可以追溯到格劳秀斯、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以及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著作中。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已经涌现了三种建构主义流派:以鲁杰和克拉托奇维尔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学派。以阿什利和沃克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学派。以彼德森和蒂克纳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学派。这三个学派之间和内部都有着巨大的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派理论没有足够重视世界政治中的行为体是社会建构而成的。1989年,奥努弗把“建构主义”这一术语引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冷战的结束加速了建构主义的兴起。1992年,温特在《国际组织》上发表了《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利政治的社会建构》一文,质疑的目标直指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共同前提——国际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公共外交
答:“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当时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 Gullion)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 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 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国家利益的构成。
答: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或国家利益的构成,即何为有利于绝大多数居民共同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科益和次要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面来界定。
(1)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国最核心的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保卫本国国土不受外来侵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内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和平发展,保证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第二,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战略安全包含两层意义,一是防止卷入军事冲突或战争,二是防止出现对自身不利的周边或国际环境。
(2)经济利益。经济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经济利益的范围很广,但主要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内维护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主权,维护本国领土和领海资源、能源主权,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国富民强。另一方面,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应地位,保障对外贸易、投资、货币金融关系的稳定发展。
(3)政治利益。国家的政治利益是国家利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维护国家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力争使其影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维护主权独立和完整,防止任何外来势力的控制和干涉;维护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应有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文化利益。文化与利益虽然不属于同样的范畴,但是文化利益确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利益包括:意识形态的维护,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持,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维系,与安全、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等等。
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安全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谈得上国家的其他利益。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护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局稳定,而且也为国家安全、政治、文化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国家的政治利益既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也是全民利益的保障,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其他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利益表现为最次级利益,一方面,它受到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利益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体现着前述利益,并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服务。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答:现实主义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新的分支。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学说有进攻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
(1)新古典现实主义
①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与雄心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主要包括:
a.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b.他们自身对国家间相对权力的判断;
c.国家相对社会而言的力量与结构;
d.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轮廓和方向起决定性影响的系统压力。
②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a.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联系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在理论上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第一,新现实主义从结构的视角观察国际关系,最明显的弱点就是无法预测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二,新古典现实主义作为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发展,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它力图解决新现实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弱点也是明显的,即它不适于说明国际结构,不能对单个国家间的战略互动的总体结果进行预测。
b.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
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就是谋求解释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这一学说所要探讨的东西包括个别国家的大战略、军事信条、对外经济政策、结盟的偏好以及危机行为等。
(2)进攻现实主义
按照进攻现实主义的假定,国际关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霍布斯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安全的稀缺性为国家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因。
①进攻现实主义所做的阐释,主要是针对大国,认为由于风险太高弱国不可能追求扩张战略,而较强的国家则会理性地适应国际环境,并在代价与危险是可以管理的时间与地点迅速学习扩张。
②一些进攻现实主义者在阐释国家扩张的动因的时候,认为系统层面的压力与使得国际处境相似的国家会采取相似的行为,国家内部体制的差别则无关紧要。
③也有一些进攻现实主义者比较关注一个国家为什么会以特殊的方式行事,认为国家的相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国家的意图。
(3)防御现实主义
防御现实主义认为,尽管安全困境难以驾驭且不可避免,但它未必会导致剧烈的竞争与战争。国际体系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会提供扩张和侵略的动机。
①对国际政治是持稍微乐观一点的态度,认为受权力的总体分配和其他物质因素(如地区军事平衡)的影响,国家会努力使其安全而不是相对权力最大化。
②外交政策行为乃是国家对体系的诱惑所做出的适当反应。
③从强调安全的角度来看,防御现实主义基于追求安全最大化的目的,要求国家按照所受到的威胁发展权力,从而可能导致区域性的均势与和平共处。
④更重视国内因素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认为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相对能力的感觉体现了系统压力与国家对外政策之间的联系。
3.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答:恐怖主义是指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
(1)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恐怖组织选择恐怖主义的攻击方式,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①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恐怖主义者进行恐怖活动有可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即通过评估采取行动的成本与收益,认为不存在比恐怖主义代价更低而效果更高的手段,并因而付诸实际行动。
②从逻辑上来讲,恐怖主义大多是强者压迫弱者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通常,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是以一个小组织来对抗一个国家的政府,其强弱对比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政治较量中的弱者来说,开展恐怖活动无疑是最便利的选择。
③从社会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之所以要搞恐怖主义,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一个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绝望情绪和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恐怖主义是一种社会危机的产物。
④从心理的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对自身生活与成就的不满,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献身于恐怖主义活动。在其团体内部,团体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拥有强烈内部动因的恐怖主义组织认为,恐怖主义者必须以暴力行为保持团体的自尊与合法性。忠于团体的需要使得他们拒绝放弃,不接受妥协。
(2)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在当代,要战胜恐怖主义,就必须清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事实上,只要存在可能激发恐怖主义的国际冲突和国内冲突,就可能出现恐怖主义。只要相关的国家成为冲突的一方,就可能面对着恐怖主义的威胁。任何国家不管防范手段多么严密,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恐怖主义。只要成为恐怖主义的反对目标,就难免会遭受恐怖主义的攻击。
要清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机制固然重要,但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则更重要。实际上,只有实现了国家间、民族间、社会间的持久和平,实现了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共同的经济发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威胁。
三、论述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共50分)
1.结合实例,评述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
答:(1)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
①通过决议。2009年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八日晚通过第一八六0号决议,呼吁巴以立即在加沙地带立即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
②调解斡旋。2009年8月5日 在联合国、非洲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法语国家组织的特使共同组成的国际调解小组斡旋下,马达加斯加各方8月5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举行会谈,以期和平解决国内政治危机。
③秘书长出面。以色列19日继续对加沙地带进行轰炸和地面军事行动,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也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巴以双方伤亡人数继续上升。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攻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赴中东地区,调解巴以冲突。
④派遣特使。2014年3月4日,联合国确认已经向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派出特使,评估当地局势。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联合国首次向这一敏感地区派遣特使。
⑤维和部队。200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一支由175人的工兵连和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的维和部队赴刚果(金)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并于同年12月顺利组织了第一次轮换。第
(2)对联合国实现和平的评价
联合国通过向世界动乱地区派遣总共69个维持和平特派团和观察团,重新建立安宁。自90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国的协调或通过第三方在联合国支助下采取的行动制止了许多冲突。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布隆迪、苏丹和尼泊尔冲突。研究结果显示,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在实地的14个和平特派团着手处理冲突后的情况和采取建设和平的措施。
然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努力其作用十分有限。实现是和平的,根本的做法是实现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持续的发展,促成持久的和平。
2.举例说明当代难民潮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答:按照联合国的界定,难民是指那些有正当理由畏惧因种族、宗教、民族、参与某政治团体或政治见解等原因遭到迫害而离开了原籍国,并且因为这种畏惧而不愿接受该国的保护,或那些没有国籍,离开了他以前的居住国并因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1)当代难民潮发生的原因
①造成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国家领土的变更,政权的更迭,社会分裂、民族冲突所导致的动乱和战争,政治和宗教迫害等。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会间接地导致政治和社会冲突,最终使人流离失所,产生难民问题。
②当代难民潮发生最突出的原因之一是种族或民族因素。几乎每一起难民潮,都有民族因素的影响。前苏联解体之后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发生的难民潮,前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发生的难民潮,都是民族冲突的结果。近年来在非洲大湖地区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冲突,同时在几个国家导致了大规模的难民潮。在伊拉克,库尔德难民的流亡也是民族冲突的结果。
③造成难民问题的突出原因还有经济方面的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的两极分化在继续,处于绝对贫困之中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这种绝对贫困化是有可能造成难民问题的。对于勉强能够生存的群体来说,突发的暴力冲突会打断原有的食物生产和分配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活基础就不复存在了。对于这样的社会群体来说,持续的饥荒和流行的疾病对人们生命的威胁往往比战争更大。
④生态原因同样对难民问题的产生有间接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恶化会使数百万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家园,这无疑会导致各种冲突。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有时是天灾,有时则是人祸。有时一种社会力量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具有“迫害”性质,即是一种故意且带有敌意的行为。一些国家的政府对土著人的迫害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破坏了土著人与自然环境的特定联系,土著人就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原居住地。
总之,造成当代难民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一种原因比较突出,有时是几种原因共同起作用。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从表面上看,民族冲突因素最突出,最难解决,但实际上民族冲突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更难以解决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问题。由于经济状况的恶化会极大地压缩人的生存空间,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如果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和,那么这种矛盾最终就会以民族冲突的形式爆发出来,并导致难民潮。就这种情况而言,要消除难民潮发生的原因,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发展问题。
(2)难民潮的解决途径
联合国、各种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等都为解决难民潮作出了努力。
①国联
从20世纪20年代起,国联就开始着手解决难民问题。1921年,针对在欧洲和小亚细亚出现的难民问题,国联在设立了俄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职位。这是国联为处理国际难民问题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此后,国联又有了一系列组织和协定以处理不断出现的新的难民问题。
②联合国
联合国取代国联之后,在1947年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即国际难民组织。它的使命是保护已有的难民和二战之后新出现的散布于整个欧洲的2100万难民。它的主要职责是对难民进行确认、登记、分类、照顾、法律保护、遣返和安置。195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难民署,取代国际难民组织。它遵循联合国大会和经社理事会的指示进行活动,负责协调联合国救援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援助资金主要靠国际社会的捐助。难民署的原则是以纯粹人道主义的和完全非政治性的精神向难民提供国际法律保护,并在有关政府或联合国的要求下,向难民提供物质援助,最终解决难民的各种问题。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为使难民得到保护,联合国难民署采取了如下措施,为他们提供诸如就业、教育、居住、迁移和免受迫害等方面的保证,并且敦促各国就难民问题进行立法。
a.使难民自愿返回家乡。
b.在其避难国家就地安置。
c.在第三国进行安置。
d.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来对付难民危机。
③非政府组织
在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难民署成立初期,非政府组织成为难民署援助难民的重要合作伙伴。此后,各种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了直接救援活动。在救助难民的过程中,难民署的很多资金也是来自于非政府组织。
④主权国家
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努力最终是离不开各个主权国家的合作的。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加入了有关难民问题的国际公约,承担了对于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义务。但受如下因素的影响,每一个难民并不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a.难民原籍国与难民接受国之间关系的现状(决定性因素)。
b.接受难民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具有全球性特点的难民问题还会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难民问题的解决需要联合国、各种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实现了和平,实现了经济发展,实现了人权的普遍价值,难民问题才会逐渐减少,并最终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