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5年暨南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80分)

(一)填空题(共28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刚柔相济”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二语出自《________》。

【答案】周易

【解析】“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中华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________。

【答案】农耕自然经济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3.甘肃敦煌莫高窟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彩色雕塑,它们多表现为________教主题。

【答案】

【解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内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了多大部分,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4.提出“性善论”观点的古代哲学家是________。

【答案】孟子

5.老子认为人应“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________。

【答案】道本身并不做什么,但是遵循道来治理国家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解析】“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针对统治者第一次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认为君主无为,百姓可以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6.中国有文、武二圣人之说,文圣人指________,武圣人是________。

【答案】孔子;关羽

【解析】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关羽是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7.古代宗法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地位、财产等方面采取________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

【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所生的长子。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

8.在________代,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朝廷设立宣政院进行直接管辖。

【答案】

【解析】宣政院是由元世祖设立的中央政府的官署,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它同时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名义上由帝师兼领,又设宣政院使等职官。地方上遇有特别的事务,设宣政院就便于处理。

9.八仙、土地神、灶王爷等都属于________教中的人物。

【答案】

【解析】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汉族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灶王爷是道教传说中主管饮食之神,是民间守护神之一。

10.“诗有六义”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以及________。

【答案】赋比兴

【解析】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唐朝以后,孔颖达划分风雅颂作为《诗经》的三种体裁,赋比兴作为《诗经》的三种表现方法。

11.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长诗是屈原的《________》。

【答案】离骚

【解析】《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乐府”一词具有多种涵义,汉代指________,魏晋时人们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作乐府。

【答案】管理音乐的官署

【解析】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13.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富有人生哲理。

【答案】岁岁年年人不同

14.古文,相对于当时流行的________而言,是韩愈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答案】骈体文

【解析】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对丰富和提高我国文学性能和表达技巧,有一定价值,但过分讲究声律,对仗,词藻,用典。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15.在苏门四学士中,________是最为出色的词人,其《鹊桥仙》有名句“有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秦观

【解析】秦观是北宋文学家、词人,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6.《________》被称为“讽刺杰作”,它是一部批评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扭曲读书人人性的著作。

【答案】儒林外史

【解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被誉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

17.被认为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的是________。

【答案】《女神》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收入作者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天狗》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18.________的大量作品都讲述北京的人和事,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答案】老舍

【解析】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原名舒庆春,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一生创作了多种题材和艺术样式不同的文艺作品,致力于描绘北京平民阶级的生活。

19.王安忆的《________》讲述的是一位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小姐”王琦瑶命运多舛、起伏跌宕的情爱怨史,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上海百年的风俗画卷。

【答案】长恨歌

20.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又被称为“神圣的喜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狱篇,炼狱篇,________篇。

【答案】天堂

【解析】《神曲》是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长诗,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净界)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全诗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

21.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________”形象。

【答案】多余人

【解析】“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一形象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

22.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中,勃朗特三姐妹具有传奇色彩,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小说《________》,艾米莉•勃朗特创作了《________》,安妮•勃朗特则创作了小说《爱格尼斯•格雷》。

【答案】简爱;呼啸山庄

【解析】《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23.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通过对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浪漫主义的“________”原则。

【答案】美丑对照

【解析】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轮美奂的典型,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

24.与个体主义相对应的文化类型是________。

【答案】集体主义

25.根据跨文化交际原理,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原因之一是________。

【答案】认识上的误区

【解析】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识上的误区,二是刻板印象,三是民族中心主义。

26.根据Hofstde的研究,在男性度方面,________排位第一。

【答案】日本

【解析】男性化社会/女性化社会维度表明性别对一个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的决定程度,Hofstde把这种以社会性别角色的分工为基础的男性化倾向称之为男性度,这一指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社会的男性化倾向越明显,男性气质越突出,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

27.东方文化属于________语境文化。

【答案】

【解析】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28.伊斯兰文化中给人递东西或者接东西只能用________手。

【答案】

【解析】按照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右手总是干净的,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左手是不洁的,凡是对外的事情,譬如递送东西给他人,他们必须要用右手,否则就是极大的不恭敬,而在别人看来也是相当不礼貌的。同样地,阿拉伯人在接别人递送过来的东西时,也要使用右手。

(二)简答题(共7小题,共50分)

1.“和”的哲学内涵,以及“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含义(8分)

答:(1)“和”的哲学内涵

儒家倡导“和”的道德准则,“和”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整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2)“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含义

“和而不同”意思就是內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二者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即苟同。这句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坦荡荡,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小人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诋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质,小人表面上的“同”并不能代表“和”,“和”应该是更高意义上的、更本质的一种美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也是一种很高的道德要求。

2.分析柳永词的新变特点(9分)

答:柳永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创制慢词的文人,其词的新变特点主要有:

(1)慢词的大量创制打破了以小令为主体的传统格局

在宋初,小令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柳永的慢词创作扩大了词的篇幅体制,增强了词体文学的表现能力,打破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并立而进。逐渐成为词体创作的主要形式,为后代词人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题材的多样化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

柳永的作品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用富有表现力的家常口语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普通女子的心声,也大量描绘城市的繁华景象,更将笔触延伸到自然风光,于景中抒写思乡的感伤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使词体文学在内容和表现力上获得了新的发展。

(3)创作方式的革新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并且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而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还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3.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题材有哪些方面?作品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观点?(9分)

答:(1)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题材

沈从文小说的创作题材可分为两类:

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描写城市与知识阶级,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以湘西生活为题材,描写乡村与无产阶级。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2)作者的思想观点

在《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一系列描写都市病态人生的小说中,作者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病态文明,表达了中国文化生命力萎缩这一思想观点。

在《边城》《长河》等一系列描写湘西生活的小说中,沈从文正面表现并赞美了未被现代都市恶质文明扭曲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的极致,便是所谓“神性”,是爱与美的结合,希望用湘西文明饱满的生命力去改造孱弱的中国文化,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种自然生命形式作为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

4.分析《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深刻含义(9分)

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矛盾者的代表。

(1)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初期的哈姆雷特把世界看成光辉灿烂的天地,认为人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是“快乐的王子”。

(2)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延宕,成为“延宕的王子”。

(3)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莱特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性复杂、人性悖谬的思想,成了近代以来欧洲文学关于人的问题思索的基本指向。

5.中国大陆编写的华文教材有一些突出的文化内容,法国外语教学大纲、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也都有文化的内容,请结合这些情况,简单阐述你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看法(5分)

答:(1)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十分紧密,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这是因为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从语言教学的第一课开始,所教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因素,文化就成为语言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相应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目的语文化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文化一直在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语言的学习。

(2)中国大陆编写的华文教材、法国外语教学大纲、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都是用于语言教学的教材,由于语言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主,而不能以文化为主或语言与文化并重。文化教学部分不能无限制地膨胀,冲击语言教学。在语言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文化教学本身也不堪重负。因此,在无限丰富的文化范围内确定适合的文化教学内容,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3)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即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语言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需的、针对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具体说来,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三个层次,即语言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专门性文化知识。

(4)语言教学和语言教材都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编者在编写中应注意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同时文化内容的教学与编写也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有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要善于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去。

6.新加坡有的宗教背景的私立学校要求学生称教师为uncle、aunty,但是有的大陆去的老师很不愿意接受这种称呼。请对此现象作分析,并给出你的建议(5分)

答:题目中大陆的老师去新加坡进行汉语教学,由于新加坡与中国的文化存在差异而感到不适应,这主要是由于大陆老师处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对异国文化特点不了解造成的。下面作具体说明:

(1)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社会离不开人们为传递和获得信息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同文化的交际,也同样需要跨文化交际,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影响跨文化语言交际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重视并研究文化差异。题目中的大陆老师在新加坡进行汉语教学,正处于异国文化之中,对于异国的文化宗教不了解,就会感到不适应并且不能接受异国文化。

(2)在跨文化交际中,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中,文化差异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经历从文化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题目中的大陆老师就处在不适应的挫折阶段,由于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进入到一个宗教背景的私立学校难免会感到不理解和不适应,这是正常的,但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对异国文化采取逐步理解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3)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学着理解与适应不同的文化,求同存异地对待文化冲突,有选择性地进行文化依附。题目中的大陆老师不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难以接受uncle、aunty的称呼,不去学着有选择性地适应当地文化习俗,势必会在交际产生文化冲突。作为一名赴他国的汉语教师,在赴任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试着去接受异国文化,对于深层次的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也应有选择性的理解和接受。对于宗教文化,如果感到不适应,应该学着与当地的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差异,试着对管理老师说明情况,以更好地解决和适应。

7.跨文化的言辞交际常常出现非母语者误解母语者的情形,请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原因(5分)

答: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不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往往就会产生误解。

例如:一个西方人如果看到一个中国人,经常会夸奖“你真漂亮”、“你的汉字写得真好”等等,但是,中国人往往会回答“哪里哪里”或者感到很害羞,这些举动都会让西方人感到不知所措,他们可能会以为中国人在问他们哪里漂亮,哪里好,有可能会试着找找并说明原因,这就是非母语者误解了母语者的意思所造成的。

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造成的。中国人更讲究谦逊,从小就被教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别人的赞扬,应该懂得谦虚,切不可骄傲自大。从古至今相关的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尚书》就曾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教育我们应该谦虚;鲁迅也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告诫我们对于取得的成绩不应感到满足和骄傲。而在西方文化中,对于别人的赞扬,应该表示感谢,这说明有人看到了你的长处,用沉默或者谦虚的态度往往是不礼貌的。这些都说明不用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解,所以学习异国文化,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用移情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_、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

【答案】总体设计

【解析】吕必松把总体设计以及根据总体设计而进行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看做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

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___四个步骤。

【答案】预测

【解析】对比分析大体上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3.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___练习等等。

【答案】交际性

【解析】练习的类型有三种。机械性练习,如跟读(模仿)、重复、替换、变换、扩展等;有意义的练习,如回答问题、完成句子、对课文内容的解释、复述(包括缩简复述、扩展复述、分角色复述)、讨论等;三是交际性练习。如自由会话、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扮演角色、写应用文等,这是真实交际或接近于真实交际的练习。

4.语言教学流派中,________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答案】认知法

【解析】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决不能单凭模仿记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决不是简单的刺激一反应和模仿、重复。

5.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________。

【答案】学能测试

【解析】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在决定学习一种语言之前,了解学习者先天条件和素质,对学习者本人和学校都是有价值的。学能测试是一种预示性的测试,为了分班、分组而进行的测试通常都是学能测试。

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________、民主型。

【答案】放任型

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答案】教学工作

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的是________。

【答案】学习迁移

9.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组块。

【答案】7±2

【解析】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一次呈现后能在短时记忆中正确回忆起7±2个信息单位。

10.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________。

【答案】心境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答: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表达。语法教学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法。让学习者先接触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一步练习。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突出了大量的练习实践,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观察能力。直接法、听说法以及交际法都提倡用归纳法。对不太难的语法点,这种方法有很大优越性。但如运用不当也会浪费时间或出现盲目练习的现象。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使学习者对语法结构有清楚的了解,然后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通过实践学会运用语法规则。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这种方法适合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是认知教学法流派一直提倡的方法,对一些较难语法点的学习效果尤好。缺点是容易流于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

(3)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在语法教学中应当注意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表演以及幻灯、录像、电影等创造情景,以利于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感知和理解。在介绍新语法规则时,尽量用熟悉的词和短句,生词和长句会增加掌握新语法规则的难度。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答:“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用得最多的术语。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第一、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区别,现分别说明如下:

(1)学习的动力不同。学习者学习第一语言是出于其本能,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掌握第一语言,就无法生存。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在交际的大前提下有各种目的,即是想融合到目的语社会中去,不存在影响到生存问题;成人已经有了作为交际用的第一语言系统,不学第二语言照样能生活。这种学习的动机是受其意志支配的,也是不稳定的,有时会感到是一种负担,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停止,也可能选择另一种目的语学习,不是非掌握这种目的语不可。因此,一般说来,第二语言学习不具有第一语言学习的天然动力。

(2)学习的环境和方式不同。第一语言往往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的,不仅家庭、父母而且整个社会都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输入。一般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每周只有1~2课时。而且在很多第二语言的课堂中,学生所接受的并非都是目的语的输入。所以从习得语言的时间和语言的输入量来看,第二语言学习是无法与第一语言学习相比的。

(3)学习的过程不同。学习者学习第一语言是与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学习单词是从接触实际事物开始,同时建立有关事物的概念。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则根本不同。由于学习第一语言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特别是语义系统,并发展了思维能力,尽管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也可能碰到一些新概念或自己尚未接触到的概念需要建立,有的概念需要调整或修正,但总的说来不需要从头另搞一套概念系统,而是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因此习得第二语言时,往往不是让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而是中间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可能起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但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

(4)文化因素的不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语言文化因素。第一语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学习第一语言的同时,也自然地学习文化和社会价值。但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不一定能同时学习该目的语的文化。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异之处可能形成文化冲突,先人为主的母语文化对学习中的目的语文化也会产生各种影响。

3.教师学校角色的含义

答: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研人员这样五种角色。

(1)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承担着系统地、准确地向下一代传递文化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即教师应该充当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2)班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学习是在班级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正式的领导者,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班集体活动中也担负着领导者的责任;

(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性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

(4)心理保健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5)教育科研人员。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多样并富有变化的特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依靠现有理论和教师自身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4.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

答: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1)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者称记忆痕迹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阶段。在复习阶段,应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如汉语的发音、声调等需要通过机械记忆求得熟练掌握,初期对汉字、词汇及句型的掌握也需要一定的机械记忆。而对词汇意义、语法规律、课文内容的掌握,都需要意义识记。

(2)保持。保持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也是对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加以巩固,使之长期存留在脑中以备应用。这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这是对信息的再加工并储存,即把所识记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的信息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来新经验的影响,信息在储存过程中无论质还是量都会有变化。一般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为简略概括,也可能由于补充而更加完整合理,甚至会使原识记中的某些特点更为夸张和突出。所以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避免遗忘,可利用遗忘的规律反向进行知识的复习。

对已识记的材料应赶在遗忘以前迅速地、及时地进行巩固、复习、重现和运用,并且要经常复习,复习的间距由短拉长,以便更好地保持;

复习的内容也最好以有意义的内容为主,增加内容的信息量,减缓遗忘的速度;

在复习中也应把握好“量”的度,复习内容以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

复习时充分利用情景,多采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以加强形象化复习,并调动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增强复习的效果。

(3)再认和重现。这是记忆的第三个阶段,即恢复记忆的两种形式,是暂时神经联系痕迹或记忆痕迹恢复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输出。再认,是已经识记过的知识和技能再度呈现时能识别并确认的心理过程。复习中,通过对目的语材料的阅读以及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练习进行再认复习。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通过及时的问答、对话、复述、作文等复习方式,重现记忆的内容。也可通过联想的方式来复习词汇,例如可将颜色词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时间或空间上有关的词语联系到一起进行复习,都会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答:知觉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或综合性)、选择性和理解性。

(1)知觉的整体性(或综合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这种对象仍被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既可以同时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继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又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我们对图形结构和大小的视知觉,这是由于图形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同时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知觉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人们对对象各部分之间的不同关系产生不同的知觉。如果相同的一些部分处于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知觉整体。例如,同一些乐音可以构成不同的曲调;同一个曲子又可以用不同的音域或音质来演奏。

(2)知觉的选择性。进行知觉时,常常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区分出来予以反映。知觉的选择性是由各种客观原因(如事物的作用强度、活动性、对比以及知觉对象所处外界条件的特点等)和主观原因(人的态度、需要、兴趣、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对生活、实践的意义等)决定的。人所从事的活动任务在知觉的选择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知觉的选择性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经常的。临时的选择性是由人在知觉中一时的需要、情绪、心理状态决定的,而经常的选择性则常常是由于人在某方面长期活动结果造成的。如没有技术知识的人看机器的时候,在对机器的细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观察方面,就比机器的设计工程师差得多。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对对象进行知觉时,总是用以前获得的有关知识和亲身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所知觉的对象。对于事物的理解的最初形式是认知。认知总是用对象的识别标志作为依据的。人们根据这些标志把对象归入某一类别,而不是区分出对象的所有标志。例如,学生学习英语,对某些单词熟悉了,就常常只根据少数字母所构成的整个字形去认识单词,这可以大大加快阅读的速度。

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以及理解性这些特点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三、材料分析与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你掌握的应用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等知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含标点);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标点无误,卷面整洁。

广西玉林“狗肉节”再起争端

新华网广西玉林6月20日电  因为所谓的“夏至荔枝狗肉节”,广西玉林最近几年着实“火”了一把,一些玉林人自己都没想到小地方玉林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一夜之间,我家的脆皮狗肉店就闻名全国,压力很大。”玉林市民钟光海没想到,他家的脆皮狗肉店仅仅因为遮盖了“狗”字,近段时间引来了媒体的关注。钟光海今年63岁,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他说,玉林人吃狗肉已经延续多年,“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玉林人吃狗肉已经有了四五百年历史。

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干部韦万里介绍,民间有一种看法,认为玉林地处中国南方,天气炎热,人们劳作结束后往往喝白粥解渴,长期以来体质总体偏虚,而荔枝和狗肉是热气食品,在夏至日这一天吃狗肉,能够将所有的寒气驱走。“按当地的说法,随便怎么吃,也不上火。也有‘吃了荔枝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韦万里说,当时有一条美食街,部分店铺贴出了“夏至荔枝狗肉节欢迎您”的字样,后来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逐渐将此扩大化,“狗肉节”因此得名。

2011年,由于国内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强烈谴责当街宰杀狗只的行为,延续了600多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紧急叫停。玉林就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还保留了所谓的“狗肉节”的城市。也就在这一年,境内外媒体开始广泛关注玉林。

2012年以某爱狗人士在玉林当场向狗下跪叩拜谢罪为转折点,不少媒体开始刊发宠物狗被虐、狗被当街宰杀等图片,一时间,“吃不吃狗肉”成为舆论焦点。2013年,西方媒体开始参与玉林人吃狗肉的报道,一时间,玉林被推上了“国际舆论舞台”,网络上对当地政府以及商家的批评比比皆是。大门户网站“玉林”“狗肉节”等词汇的搜索频率迅速攀升,玉林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答:要点提示: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广西玉林“吃狗肉”这种民间的风俗习惯应该保留还是舍弃,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此,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的问题。“狗肉节”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当地的风俗习惯,更是中国某些民间风俗的映射,例如:广东地区喜食野味、有些地区喜欢闹伴娘,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却也是最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些不良的风俗习惯,该保留还是该抛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抛弃了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的一些风俗和文化,不太现实,但是放任这些不良的风俗置之不理,也不利用中国文化的前行和发展,最好的方式也许是改变,但如何改变,还值得我们深思。

广西玉林“吃狗肉”的习俗包括一些其他地区的习惯,是由这个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决定的,当时只是个别人的习惯,但慢慢发展为地区的风俗。不仅是中国,包括外国的很多习惯也都如此。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些习惯,不盲从、不跟风,还需要人们思考。

在整个事件中,媒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媒体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他们的言论往往是一个群体的发声,但是真正地了解事件的本质,真实、合理地报导事件,还需要媒体、互联网等实地考察、做出表率,盲目的报导可能是在扩大虚假的信息,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西方媒体开始批评广西玉林的“狗肉节”,以保护动物为理由,“吃不吃狗肉” 一下子成为舆论焦点。殊不知,外国人也会吃一些中国人难以接受的食物,其实这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在这个问题,西方人士应该站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整个问题,应该深入当地调查和探究整个事件的原因,以保护动物为借口大肆批评吃狗肉的方式是极不明智的。

作为当地人、当地政府、中国人、中国政府,应该深刻反思这一系列问题。西方的言论和做法不无道理,“吃狗肉”是否应该保留,应该怎么改变,都值得思考。